很多人都有小腿抽筋的經歷,那種“酸痛”的感覺壹旦發生,真的是壹種新的記憶。小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運動後,如遊泳、爬山;受涼;下肢動脈硬化;……於是,“腰酸腿抽筋——補鈣”應運而生。眾所周知,早在漢代,醫聖張仲景就發明了芍藥甘草湯治療這種腿抽筋,效果神奇。
對中醫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張仲景發明的方子,又稱經方,被奉為經典。芍藥甘草湯在《傷寒論》中有記載。現在看原文:
傷寒脈浮,自汗,小便不利,心煩,微惡寒,急性足攣縮,這也是桂枝試圖攻其表的錯誤;對於那些患有暈厥,咽幹,煩躁和嘔吐的人,用它制作甘草幹姜湯,以恢復其陽氣;若厥溫於足,則與芍藥甘草湯合用,足必伸。
不學中醫的人大概也不懂。其實就是說:太陽病患者出汗多,小便多,腳痙攣;小便多說明患者“體液流失”,這種情況不能再流汗;但如果誤用桂枝這種發汗中藥,患者津液流失的癥狀會更嚴重,津液達不到四肢,手腳冰涼;此時,如果患者口幹、煩躁、嘔吐,可以用甘草幹姜湯;病人喝了甘草姜湯,手腳暖和了,但沒有嘔吐。如果他的腳還在抽筋,他該怎麽辦?可以用芍藥甘草湯,用後腳就緩解了。
《魯建書》記載:“雲州大夫願馬,可二十載壹日。突然,那種痛和疼就像壹根刺,像刀子刮壹樣,妳碰都碰不到,很多醫生也開不了。有壹個醫生認為,有膿的時候,用刀切是沒有用的。於是我跟應先生打招呼,確診了,他腹部抽筋,我也沒放松。我是為了芍藥甘草湯喝的,壹喝就已經痛了。”可見芍藥甘草湯確實有效。
有如此神奇功效的芍藥甘草湯成分是什麽?簡而言之,中藥只有芍藥和甘草兩種,其中芍藥用芍藥,甘草用炙甘草。
中醫理論認為:白芍性酸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健脾益氣,止痛;兩者合用可以解痙止痛,因為它有疏肝止痛的功效。
芍藥甘草湯原本是治療腿抽筋的藥方。隨著歷代醫家的不斷實踐,芍藥甘草湯已廣泛應用於疼痛、肌肉痙攣等各種疾病,如肌肉跳動(包括眼瞼跳動)、睡眠時磨牙、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腿抽筋)、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癥性腹痛、痛經等。臨床上,芍藥甘草湯不再局限於根據證加減治療疼痛、肌肉痙攣等各種疾病。
白芍單味劑量範圍為12~60g,最常用劑量為30g,其次為15g、20g、12 ~ 60g、25g、60g。甘草的劑量範圍為3~30g,常用劑量為6g、10g、15g。芍藥甘草湯中芍藥和甘草的常見比例為2:1和1:1。
少部分人使用芍藥甘草湯後會出現頭痛、肌無力、癱瘓、多尿、下肢水腫、全身乏力、腹瀉等癥狀,可停藥或去醫院就診。
審稿人: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皮膚病醫院潘、廣東省藥學會廣州市中醫院副主任。
藥盾公益是由中國OTC藥品協會、中國藥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發起成立的公益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微信官方賬號:PSMChina),集中資源,匯聚力量,推動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