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痰濕?
1,頭暈,頭痛,頭重。
中醫認為,頭為清虛之府,元神所居,須氣血滋養,不可為濁邪所擾。如果痰濕上行,幹擾排空,就會出現頭暈、頭痛、憋悶。高血壓常見頭痛、頭暈、頭部隱隱作痛。
2.惡心或嘔吐,有痰,或胃腸道有水音,或口黏、口膩、口幹、不想喝水。
3、喉嚨裏好像有梗阻,吞吐不利。
本病的發生壹般始於肝氣郁結、情誌不和,繼而肝氣郁結、脾郁。肝脾不和,脾受抑,津液積成痰,隨氣困於咽喉。所以喉嚨裏好像有個梗阻,不利於通過量。
4、易驚恐、失眠,或昏厥、抽搐,或精神錯亂,但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無陰虛陽亢癥狀。“痰襲心”、“痰惑心神”指的就是這類疾病。
5、大便黏痰,或便秘不暢。
6、低熱身困,或有意識地熱身,體溫不明顯升高。
7、肢體局部發熱,或畏寒,或背如手掌般冰冷或麻木、疼痛、瘙癢,或肢體某些局部粗細、感覺不壹樣,但神經內科、骨科、皮膚科等檢查均未發現病變。
8、潰瘍、糜爛、滋養水滲入體液或滲出黏稠痰,久不閉合,也有局部皮膚增厚及皮屑無流水滲入體液。
9、胸悶憋氣,背部腫脹,喜歡嘆氣,跳動。陰雨悶熱,或者天氣冷暖交替時,癥狀尤為明顯。
10、腫塊、結節,或皮下有結節,或凝結於腹部,也可發生於其他組織器官,皮膚表面無變化,或微冷,或膚色暗沈。
那麽如何解決痰濕問題呢?
著名的化痰祛濕方藥單雯湯,記載於《備千金應急方》中。溫膽湯最早見於《吉劍方》,後為孫思邈《北晉》所載。原方由半夏、生姜、陳皮、枳實、竹茹、灸甘草六味藥組成。宋代編輯了《三因壹病證》,增加了兩種藥。
配方:半夏、生姜、陳皮、枳實、竹茹、灸甘草、茯苓、大棗。
解決方法:半夏有化痰燥濕、止嘔和胃的功效;陳皮、枳實、竹茹具有清熱化痰、健脾除煩、理氣解郁、化痰消腫的作用。茯苓、生姜、大棗有健脾祛濕、調和脾胃的作用。最後,甘草有調和各種藥物的作用。全方先安撫中焦,再去痰濕,先調理脾胃,再生氣血,最後去虛除煩,溫膽不寒。註意:寒陰虛的人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