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三點來看,“痰”與脾、肺的關系最為密切。肺主呼吸和降。如果肺的功能不正常,肺中的津液就會積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輸送營養物質到身體的其他器官。如果濕氣侵入人體,或者疲勞、飲食不當等。,可損傷脾臟,導致運化異常。異常後會使濕停止,凝結成痰。
痰的形成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水-津液-濕-痰,這樣壹個過程。水進入胃,成為營養豐富的體液。津液不動則濕,不動則痰。痰的治療是最難的。書中描述“痰如漆”,難以除之。要壹點壹點的把這個痰去掉,所以叫“化痰”、“消痰”、“清痰”。需要反復研磨才能壹點壹點減少這個痰。
比如我身上長了個痘痘。西醫說這是脂肪瘤,但是中醫把這個疙瘩叫痰核,所以痰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
痰濕難除,但形成簡單。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似乎越來越懶。他們有外賣,出門有車,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這讓人忘記了自然規律,人又缺乏運動,讓人不知不覺就成了痰濕!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膽疾病往往會損害脾胃。很多現代生活習慣對肝臟的傷害很大,比如不吃早餐、熬夜、生氣、吃夜宵等。,而肝膽之病所傳布的脾胃受損,運化失調,導致濕、痰。
尤其是現在很多女性肥胖,其實是痰濕引起的。越胖越不想動,越胖越想睡覺,惡性循環。
對付痰濕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運動,註意飲食,調整生活習慣。
如果妳有痰濕體質,就不要吃太冷的食物。可以吃壹些溫燥的食物,如菱角、枇杷、大棗、扁豆等。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多水果。盡量註意飲食清淡。
痰濕體質的人,平時可以曬曬太陽,可以散寒,振奮陽氣。
平時可以用壹些草藥調理,如白芥子、陳皮、黨參、白扁豆等。
平時可以按壓中脘、關元、水烏等穴位,也可以用艾灸來灸這些穴位。
感謝您的觀看。我是高高,傳播中醫養生。以下是我的專欄《學習脾胃課28天:脾胃不生病的智慧》。喜歡的可以點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