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神經根型頸椎病嚴重嗎?

神經根型頸椎病嚴重嗎?

分類:醫療衛生

問題描述:

這種病是什麽引起的?應該壹起吃什麽藥?請專家幫忙解答。謝謝妳。

分析: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男性多於女性,其發病率占所有類型頸椎病的56.74%。重體力勞動者更常見。發病緩慢,有時可由壹定程度的損傷誘發;也可誘發過度低頭和長期低頭。可以是單邊的,也可以是雙邊的。是頸椎後部的突出物或頸神經根受壓所致。其癥狀為疼痛,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頸部功能障礙,影響工作或睡眠。

病因和發病機制

由於頸部的特殊解剖,長時間承受頭部和鍛煉,活動範圍大。在屈伸、左右旋轉、側向彎曲和頭部旋轉過程中,頸椎上的沈重應力是變化的。如果頸部姿勢不好,長時間疲勞,容易造成頸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勞損。頭頸部外傷,或感風、寒、濕、內傷、頸椎關節退變、炎癥等。,導致頸肌痙攣,破壞了頸肌的平衡受力,或者頸部活動超出正常範圍時,頭部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可旋轉移位頸椎關節,頸椎間盤受此類外力作用,導致椎間盤退變,甚至髓核從後方出來,受壓或* *。同時也加速了頸椎關節的病變,導致頸椎解剖位置的改變,造成頸椎不穩和代償性骨質增生。如果頸部神經根受壓或發炎,可引起神經根型頸椎病。如張億嘟嘟關節突骨質增生可引起椎間孔變窄;外傷、勞損可導致頸椎關節脫位及出血、經絡閉塞、血瘀氣滯,誘發根套組織肥大、粘連、纖維化。炎癥或壓迫可使神經根扭曲,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重要病因。比如鉤突關節骨贅的後方增生可* *或壓迫神經根;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內前根受壓,可導致運動神經病及受累神經根支配的頸、肩或上肢肌肉深部隱痛或沈重感。

枕大神經在圓椎和樞椎之間穿過,圓椎和樞椎周圍軟組織受傷或脫臼,可引起頭痛。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常出現頸、肩、胸、背、上肢壹側或兩側放射性疼痛和麻木,並有相應的區域性感覺和運動障礙,深部反射減弱或消失。頸部和胸椎附近可有壓痛和放射性疼痛,但發病年齡較輕,大多有感染史,應通過X線片鑒別。頸椎小關節滑膜炎、關節囊積液和腫脹可使鄰近神經根發生根性疼痛。

如果挑起頸5至胸1的前支,患者可能有患側上肢臂叢神經官能癥;關節突有炎癥時,關節囊內分布著敏感的神經末梢,可反射性地使相關肌肉收縮或痙攣,導致壹側上肢放射性疼痛,頸肩腫脹疼痛,頸部功能受限。根動脈是頸神經根的營養動脈,椎間孔內神經根前方的前根動脈受壓,引起相應神經根缺血性病變,引起根癥狀。

前斜角肌損傷或患椎移位,使支配此肌的神經根受累,引起肌肉痙攣。前斜角肌收縮時,可壓迫位於前、中斜角肌之間的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引起肩部至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尺神經支配區麻木,上肢皮膚溫度低。分布在肌肉和肌腱中的神經末梢容易受到被動活動引起的牽連,從而引起疼痛反應。

臨床表現和診斷

(1)臨床表現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癥狀是疼痛,主要是頸肩疼痛,放射至壹側或雙側上肢。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影響工作或睡眠。頸部後伸或咳嗽、打噴嚏或用力排便時疼痛加劇。部分患者出現頭暈、頭痛、耳鳴。上肢沈重,酸痛無力,握力下降或物體容易掉落。手指和前臂經常出現麻木和疼痛。據報道,神經根在神經管內扭曲,骨贅向內時,前支主要受壓伴運動障礙,向外時,後根主要受壓伴感覺障礙。

體征:頸部明顯活動受限,僵硬。壓痛常發生在病變頸椎的棘突、患側肩胛骨的上內角和胸大肌區。上肢及手指感覺減退,可出現肌肉萎縮。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是頸神經6,肱三頭肌是頸神經7。在病變早期,如果這些神經根受到* * *,腱反射就會活躍,病變側腱反射減少或消失。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主要是根據患者主訴中的神經根癥狀,上肢腱反射和疼痛改變等體征,頸椎棘突、軟組織拇指觸診和頸椎X線所見,結合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綜合分析,多數病例可及時得到正確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診斷如下:

1.大多數患者年齡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

2.患者有頸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癥狀,部分患者可並發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眩暈。

3.患者的頸部旋轉或向後伸展受到限制。

4.患者移位的棘突和關節囊有明顯壓痛。

5.部分患者頸椎側位X線片可顯示患椎的位移變化;在正位或斜位時,椎體後緣及張億嘟嘟關節顯示骨質增生,或患椎解剖位置改變。結合臨床癥狀和體征,這些X線改變對定位診斷有重要意義。部分頸椎前凸消失,甚至出現後凸。椎間隙變窄,鄰近椎體有骨贅增生。可能有頸椎滑脫、項韌帶鈣化或後縱韌帶鈣化。鉤突關節有骨贅突至椎間孔,椎間孔變小。

6.實驗檢查①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檢查者壹手托住患者頭部患側,另壹手托住患側上肢,雙手外展90度向反方向牽拉。如果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則為陽性。②壓頸試驗陽性:患者坐直,頸部後伸,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托住下頜骨,右手從頭頂逐漸下壓,或檢查者手掌放在頭頂,沿縱軸施壓時,患者為陽性。③椎間孔壓迫試驗陽性:患者頭部偏向患側,操作者將左手掌放在患者頭頂,右手握拳,左手手背輕輕叩擊。患肢放射性疼痛的患者呈陽性。

鑒別診斷

(-)風濕性或慢性勞損性纖維織炎。肩周炎可有頸肩痛、手麻等表現,但無神經根放射痛,腱反射正常。

(2)胸廓出口綜合征,如頸肋(或前斜角肌)綜合征,是由於第七頸椎橫突過長,肩部下垂,前斜角肌壓迫臂叢和鎖骨下動脈所致。鑒別要點:血管癥狀,如手發冷發紫,橈動脈減弱或消失,部分頸8神經節或手廣泛感覺障礙;x光正片,頸7橫突過長或有短肋。

(三)頸部肌炎(關節炎、筋膜炎)多部位;沒有輻射痛;數字區域不是由神經節段分布;脊椎無變化;消炎藥治療(如消炎痛、消炎松)有效。

(4)心絞痛伴左上肢疼痛或雙側尺骨疼痛、左側胸大肌疼痛者,應與心絞痛相鑒別。

修復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康復治療可以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病程的長短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康復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如下。

(-)手法康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應根據臨床表現的癥狀體征、病因病機變化、辨證論治,正確應用手法治療。但對於老年患者,手法要輕柔和緩,不允許快速轉頸,做各種超出生理範圍的被動活動。因手法粗暴導致頸髓損傷而導致的癱瘓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應引起重視。手法復位配合頸椎牽引,可擴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紊亂的關節和移位的椎體復位,解除神經根和軟組織的粘連,解除肌肉痙攣,增強肌力。防止癱瘓肌肉萎縮,鍛煉僵硬關節,恢復正常頸部功能。患者取直立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頭頸部、項部、肩部、上肢、下肢。手法操作有:滾法、握法、按法、壹指禪定法、搓法、轉頸法、痛點* * *法、揉捏搓法、單手或雙手提拉法、指搓掌側叩法。

(2)頸椎牽引康復療法該療法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方法之壹。能擴大椎間隙和椎間孔,緩解頸椎肌肉的痙攣和疼痛,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或* * *作用,平衡和穩定頸椎的解剖關系,降低復發率,提高治愈率。輕者可采用間歇牽引法,每日三次,每次3o ~ 60min嚴重者可持續牽引,白天牽引6-8小時,牽引重量壹般為5-10 kg,30次為1療程,可牽引1-2療程。

(3)物理康復治療各種物理療法各有特點,療效各不相同,如用紫外線治療佝僂病,用低頻電流治療肢體癱瘓、頸腰腿痛等。在臨床實踐中使用的物理療法包括電療、超聲治療、光療、磁療、石蠟療法、泥療、康力沙療法、水療法、冷療、空氣療法、森林浴和日光浴。

(4)功能康復治療頭頸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活動範圍較廣的部位。頸椎病患者部分喪失正常的頸部功能,影響工作、學習和睡眠。加強頸部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部血液循環,消除無菌性炎癥,減輕疼痛,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平衡頸椎不穩,有利於頸部的功能康復。同時還能增強體質,防止頸椎病復發。

(5)穴位註射治療:根據經絡選擇穴位註射或穴位註射。常用的穴位有風池穴、首建穴、天樞穴、手中脘穴、手轉穴、曲池穴、合谷穴、手三穴。穴位註射可以是丹參註射液、當歸註射液、夏天無註射液、茴香註射液。或用醋酸潑尼松龍25 ~ 50mg和L%利多卡因5 ~ 10ml混合局部封閉。痛點封閉5天,1次,3次為壹個療程。穴位註射可每日或隔日1次,IO時間為1。或者進行神經阻滯封閉。

(6)針灸康復治療可根據臨床癥狀選擇養老、斷骨、缺隊、落枕、後溪、大椽、天柱、天井、曲池、守經、合谷、風府等。壹般每天留針10 ~ 20分鐘或通電1。

(7)氣功康復氣功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最早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指導高蹺(即古代氣功)的記載。氣功是從防病治病、強身健體、扶正固本、改善全局入手的整體康復療法,應在臨床上應用。

(8)戒毒治療

1.西藥①解熱鎮痛藥:可用苯唑西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止痛。②解痙藥:可解除肌肉痙攣,適用於肌張力增高、陣攣嚴重的患者。可以用安坦片和苯妥英鈉。③營養和調節神經物質;常用的刺五加糖衣片、健腦合劑、谷維素、維生素B1、B12有利於神經退行性變的恢復。_ ④血管擴張劑:可改善患部的血液供應,如煙酸、加壓素、地巴唑等。

2.中醫以辨證論治為主,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溫經散寒為主。對緩解該病的臨床癥狀有確切療效。常用的中藥有頸復康、風濕痹痛片、骨刺片、壹通丸等。常用方劑有頸椎痹痛湯、活血止痛湯、老窖尚同湯、活血通髓湯、三痹湯等。腎陽虛兼寒濕者可用腎氣丸或八珍湯加減。每天1劑。用水煎服,早晚服用。

3.中草藥外治,可用痹痛洗方熏洗患處,每日2次,每日1劑。另外可以用神康藥磁發生器治療(地市級科研成果鑒定,桂平市科技成果獎壹等獎)。

(9)小針刀療法

(10)飲食療法

(十壹)非手術康復治療後的手術康復治療可采用手術治療,但要嚴格控制手術治療的適應癥、時機和途徑。

病歷討論

病例L,梁某某,女,41歲,廣西桂平市糧食局幹部,2月1995到門診治療頸椎病。

病史:後頸部及右上臂疼痛5.5年,加重15天。患者曾接受頸椎牽引治療,療效不明顯,無外傷史。

檢查:後頸部肌肉緊張,第4頸棘突向右移位,第3 ~ 4頸關節囊腫脹,有明顯壓痛。頸部功能受限,頸部壓迫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脖子,右肩,手臂,手指麻腫疼痛。

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4 ~ 6呈退行性病變,頸椎3 ~ 4與頸椎4 ~ 5椎間隙變窄,後關節輕度模糊,椎體前後緣骨質增生,頸椎4棘突右移,椎體後移。

b超檢查:頸椎管正常。

中醫辨證分析:局部感受風、寒、濕邪,經絡不通,寒邪盛行。冷是對惡的抵抗,其性質存疑,所以痛有固定的地方;疼痛劇烈時,熱量會使血液流動更順暢,疼痛會減輕。頸肩臂痛由來已久,肌肉痙攣和頸部肌肉失衡導致頸椎不穩,頸部姿勢不正確的應力導致頸椎關節脫位,經絡受損,血瘀氣滯,“不通則痛”,功能受限。舌質暗紅、苦、薄、白、黃,脈細,為血瘀氣滯之象。

診斷:①西醫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②中醫診斷:血瘀氣滯型頸痛(關節痛)。

康復治療:①手法治療:手法松解頸、肩、臂軟組織,疏通經絡,解除痙攣;用頸椎推轉復位法糾正頸4右後移。②藥物頸枕仰臥位頸椎牽引:糾正患椎位移,恢復頸椎生理曲度。③痛點封閉:消除患部炎癥,緩解癥狀。促進正常代謝,解痙,消炎,止痛。④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原則: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處方。黃芪桃紅四物湯合吳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服用。

經過三次診療和三次手法復位,恢復正常工作。

例2、郭某某,男,64歲,工人,桂平江口鎮北街人。3月9日1985,到門診進行頸椎病診治。

病史:患者7年前頸部損傷治愈。3個月後,因疲勞感到頸部疼痛,頸部運動後癥狀緩解。最近1個月,後頸,左肩,手臂,手指麻脹疼痛加重。

檢查:後頸部肌肉緊張,頸6-7棘突向左移位,左頸3-4關節囊腫脹,有明顯壓痛。頸部壓迫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部功能受限。

x線片顯示(31945):頸椎後緣骨質增生,頸椎3旋轉移位4 mm,頸椎6、7棘突陳舊性骨折,頸椎2-3對線不良,椎間隙狹窄。

中醫辨證分析:頸部損傷,椎骨關節交錯,脈斷,月經不暢,血瘀氣滯,病程遷延,元氣不足,肝腎虧損,筋骨失養,內關節退化,性事停滯,所以疼痛是局部性的,尤其是夜間。舌質紫暗,苔薄白,脈弦弱幽默,表現為血瘀氣滯,肝腎不足。

診斷:①西醫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②中醫診斷:血瘀氣滯型頸痛,腎虛。

康復治療:①手法治療:頸部軟組織手法松解局部組織粘連;點按風池穴、肩井穴、肩痛穴、曲池、落枕、合谷等穴。每點按10-16次;用手按摩頸椎旋轉復位,矯正頸椎後旋3。②藥物頸枕加頸椎牽引治療,每日2-3次。③神康藥磁發生器針灸治療和外熨。④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原則: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祛風散寒。處方:頸痹通湯(黃芪30g、葛根30g、白芍30g、川芎10g、淫羊藿15g、桂枝10g、當歸12g、秦艽15g、鹿草65438)。經過4次手法復位及以上治療,癥狀消失。

療效觀察

自1990以來,廣西桂平市中醫院骨科頸椎病實驗室對12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了辨證手法和藥物治療,治療效果滿意。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1280例,其中男性816例,女性464例;患者年齡16歲至78歲965例,平均年齡58歲,占75.38%,16-39歲315例,占24.1%。病程最短5天,最長10年半。頸4-5發病率較高,為848例(66.25%)。850例隨訪4個月-1年2個月,其中復發15例,占1.17%。手法治療:最少2次,最多21次。

(2)處理方法

(三)功效標準

優秀:頸肩臂疼痛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原工作。

好:頸肩臂疼痛癥狀基本消失,疲勞時有壹些癥狀,不影響壹般工作學習。

壹般:臨床癥狀緩解。

差:臨床癥狀未緩解,或略有緩解。

(4)療效優良1132例,占88.44%;106例為良,占8.28%;尚可26例,占2.03%;差異為16例,占1.25%。優良率為96.72%;總有效率為98.75%。

(5)討論:本組病例為骨科頸椎病實驗室1994臨床資料匯總,顯示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占頸椎病發病率的56.74%,老年人年齡40-78歲,平均58歲,占75.39%。這類患者多因肝腎虛弱、氣血不足、營衛失調、筋脈失養、風濕寒邪乘虛而入,阻滯經絡氣血所致。其臨床表現為頭頸部強烈疼痛,手臂腫脹疼痛,手指麻,甚至因胸部和背部的拉扯而使頭頸部旋轉疼痛加重。脈細或弦細,舌質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黃膩。治療要活血通絡,滋補肝腎,祛風散寒,除濕。除了手法整復椎體移位、頸部牽引、藥熨等治療方法外,結合臨床辨證分型,采用加味頸痹通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優良率為96.72%;總有效率98.75%,復發率低,僅占1.17%。

希望對妳有幫助!!!!

  • 上一篇:臉上做過激光祛斑(雀斑),但是留下了紅印痕疤痕。怎麽消除?
  • 下一篇:女性口臭的原因是什麽?有什麽方法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