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胃腸濕熱脾虛的中藥方劑有哪些?

胃腸濕熱脾虛的中藥方劑有哪些?

脾胃濕熱,中醫證候名稱,又稱中焦濕熱。指濕熱蘊結於脾胃,脾胃運化受阻,表現為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我來介紹壹下脾胃濕熱脾虛的中藥方劑,僅供大家參考。

壹種治療胃腸濕熱脾虛的中藥配方

1、豆蔻6克、淡竹葉6克、厚樸6克、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9克、枳實9克、木香6克、黃連6克。

2.白虎湯加茯苓:石膏60知母15甘草6山藥15茯苓30(克)

3.藿香、佩蘭9克,豆蔻6克,茯苓、豬苓12克,炒白術15克,甘草3克,酒制大黃6克,炒山楂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關火前3分鐘,將廣藿香、飛機草、豆蔻、酒制大黃放入湯中。所有的藥都要先泡水,然後用這個水煎。若水面無藥,則剩余藥物需熬制約15分鐘。)

4.來源《溫病辨證》卷壹。

用法:杏仁15g,粉煤灰18g,木通6g,砂仁6g,竹葉6g,厚樸6g,生薏苡仁18g,半夏15g。

用法:2升藥用甘蘭水,煮沸750毫升,壹天三次。

功能清熱利濕,宜順化濁。

主治濕熱初起,頭痛惡寒,身痛重,舌白而不渴,脈細滑,面色黃,胸悶而不饑,午後體熱,陰虛癥狀,病難速愈。

胃腸濕熱脾虛證的癥狀與表現

脾胃寒濕:

煩悶,惡心嘔吐,感溫熱壓迫感,乏力,大便溏薄,冷痛跨腰四肢,腹部有冷感,受涼後或天氣潮濕時持續隱痛,陣發性加重,夜間劇痛,苔薄白,脈沈緊,神秘而緩慢。

脾胃濕熱證:

口苦、口幹、口粘、煩渴、口渴、春季臉紅、口舌生瘡、發熱強、體熱低,尤其是午後,惡寒、頭痛、體重重、惡油、少食、腹痛、腹脹嚴重、角膜模糊、舌紅、苔黃膩、脈滑、脈玄、惡心嘔吐。

腸胃濕熱脾虛吃什麽食物好?

約伯眼淚的種子

清熱利濕、祛風濕、利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肌痙、濕痹、水腫、肺萎縮、肺膿腫、咳喘膿血、咽喉腫痛、癰腫熱淋。

綠豆

綠豆清熱的作用在皮,解毒的作用在肉。綠豆湯是家庭常備的夏季清涼飲料,老少皆宜。綠豆的藥理作用有降血脂、降膽固醇、抗過敏、抗菌、抗腫瘤、增進食欲、保護肝腎等。

黃瓜

黃瓜味甘、甜、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具有清熱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煩渴、咽痛、眼睛灼痛、燒傷。還有減肥。

冬瓜

冬瓜味甘,性寒,有清熱利濕、消腫的功效。冬瓜含鈉量低,對動脈硬化、肝硬化腹水、冠心病、高血壓、腎炎、浮腫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猜妳喜歡:

1.十二指腸潰瘍的中醫藥治療

2.減肥保健茶完整配方

3.腸炎的治療方法

4.清腸通便的中醫偏方。

5.壹種治療腸功能紊亂的藥方

6.腸梗阻的中醫療法

  • 上一篇:乳腺結節「偏愛」誰?如何才能提高?
  • 下一篇:?解決面部皮膚暗沈的7種美容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