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不要用網上瘋傳的薏米紅豆粥祛濕。薏苡仁健脾利濕,對水腫有利尿消腫的作用。赤小豆是除焦利尿的藥。兩者都是利尿消腫的藥物。“濕”和“水”在中醫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薏仁加紅豆可以用來治水腫,但是祛濕不能用。水是體內的重要物質,秋季氣候幹燥。在這個季節失去體內的水分是絕對不好的!
那麽中醫裏的“濕”是什麽呢?
中醫認為,濕是邪(致病原因),可分為外濕和內濕。外部濕度是潮濕的環境,如長江流域、沿海地區,多雨到長夏,環境濕度大,人體感覺潮濕就會生病。內濕指飲食不節制,食生冷酒,肥甘,脾胃運化失調,精液運化不利,導致郁濕。
濕可分為熱與寒。過了壹個夏秋,人體是潮濕還是寒冷?作者認為大部分城市人都是濕冷的。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冬天的至日陽光明媚,而夏天的至日多雲。夏夜短晝長,環境溫度高,人的毛孔張開,陽氣外露於體表,身體空虛。其次,現代人愛空調環境。第三,現代人夏天喜歡吃涼的。所以,濕由寒變濕寒。?轉眼到了秋天,氣溫下降,人體毛孔收縮。如果濕氣和寒氣沒有及時排出,就被困在體內,出現了開頭描述的壹系列癥狀。
秋季如何祛濕祛寒?
祛濕《本草綱目十劑》記載“風藥能勝濕,幹藥能祛濕,輕藥能滲濕,……濕伴熱,苦寒藥能燥;濕冷,辛熱劑幹。”記錄。可見其主張用風藥、幹藥、益藥祛濕。臨床上根據濕分寒熱,最常用芳香濕、苦溫濕、苦寒濕。《醫案與濕臨床指南》中說:“常以苦辛寒治濕熱,以苦辛溫治寒濕,以輕滲輔之,或加風藥,其味甘酸濁,故不必。”
秋季治療濕冷內阻,方劑宜輕而靈活,輕劑量宜輕,可去輕;疏指要解氣,讓脾胃升降;靈芝方有效,結構靈活;動指處方不宜平淡,忌用油膩之品。輕疏靈動,能使濕邪透徹,脾運旺盛。芳香燥濕、苦溫燥濕最適合。所以,筆者認為秋濕不妨吃點辣椒。
辣椒,麻辣,歸心脾,溫中,散寒濕,刺激食欲,恰好表示淡、疏、巧。大部分濕冷的人,吃了辣椒後,會發熱出汗,寒痰流涕流淚,濕冷也會排出體外。取其清香祛濕,辛溫燥濕。
秋季環境幹燥,食用少量辣椒,壹方面有利於擺脫體內濕阻,另壹方面新的濕邪不易生成。這是個棘手的方法。
秋季吃辣椒祛濕應註意的幾個方面
1,地域差異,尤其是氣候幹燥地區不可復制。
2、人體不同,沒有濕冷,秋天不適合吃辣椒。
3、秋椒是祛濕散寒的招數,不宜反復使用。祛濕祛寒之後應該就停了。?同時註意補充身體水分,防止秋燥。(去除濕氣後補充水分和精液對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