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胎兒卵黃管閉塞後遠端粘膜的殘留物,臨床上較為常見。病變外觀略紅,很像壹小塊粉紅色的肉,外觀濕漉漉的,壹般約壹顆黃豆粒大小,位於肚臍中央,分泌物不斷,摸上去,有時還有少量帶血的東西。因為藏在臍窩裏,而且很多家長根本不敢碰寶寶的肚臍,只看到寶寶肚臍的分泌物,沒見過臍絨的真面目。其實用無菌棉簽輕輕劃開肚臍的皮膚凹陷處,擦去分泌物,就可以看到紅色的肚臍絨,它有幾種形態:①米粒狀,綠豆大小左右,平鋪在肚臍中央;②蒂狀,紅色,腫瘤有大有小,在臍附近變細;(3)粗、紅腫,有時直徑0.5厘米以上,根部無變細變化;④合並其他情況,如竇道或瘺管。用普通外用藥,鹿茸不會消失。壹般可以用10%硝酸銀燒灼米狀的肚臍鹿角。先結紮帶蒂臍帶,剩余部分用10%硝酸銀燒灼。以上藥物使用得當,寶寶無痛感。家長不要把燒理解為‘燒’。其實這是個醫學術語,只是藥物腐蝕。厚肚臍絨需要手術,手術比較簡單。也可以選擇激光治療等其他方法。有並發癥的鹿茸壹般需要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