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率谷值點
位置:耳尖直上,在發際線1.5寸處。
方法:雙手拇指按在呂涼谷穴上約36秒,也可以默數36次。然後不放松,然後順時針揉9次,逆時針揉9次,重復,***36次。下面的穴位都是這樣按揉的。
2.百會穴
位置:頭頂中心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
方法:先用雙手中指輕觸兩耳尖,再輕觸頭頂,直至頭頂中點為百會穴。用右手中指或食指按在百會穴上,以與谷穴相同的速度按壓揉捏。
3.風池穴
位置:頸後,枕骨粗直下,大肌腱外側凹陷處。
方法:雙手放在腦後,拇指向下,其余四指在頭上,拇指按風池穴。按壓揉捏方法與谷穴相同。
4.鐘山角
位置:胸部中線,兩個乳頭之間
方法:右手拇指放在鐘山穴上,按揉方法同骨穴。
5.中脘穴
位置:前中線,臍上4英寸
方法:右手拇指按於中脘穴,按揉方法同谷穴。
6.石豐角
位置:大腿外側中線
方法:將右手拇指按於右腿上的穴,並以與腧穴相同的速度按揉。
7.足三裏
位置: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手指約1。
力法:手拇指按在行走腿二裏穴上,按揉方法同谷穴。
8.瀉溪穴
位置:踝關節前橫紋中點,兩肌腱之間。
方法:右手拇指按於右腳解溪穴,按揉方法同骨穴。
9.夏溪穴
位置:第四和第五腳趾之間的接縫後面0.5英寸,跖趾關節前面。
方法:右手中指按於右腳下溪穴,按揉方法同鼓穴。
10.食欲不振該按哪些穴位?
1,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段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輕按中脘穴約半分鐘,再順時針按摩約2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可治療厭食、腹脹、腹痛、嘔吐、反酸。
2.足三裏
足三裏是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幫助胃收縮,分泌胃液。對暴飲暴食引起的胃無力,體力消耗和工作引起的食欲不振特別有效。
3.太白穴
太白穴位於第壹足趾內側,關節附近,屬於脾經。它的隱居與從食物入口到胃的消化功能有關。精神緊張、睡眠不足導致食欲不振時,可用拇指刺激太白,增加食欲。
4.內關穴
位置:在手臂內側中間,手腕上約3指寬的橫紋。
按摩方法:拇指按壓或點內關穴約1分鐘,以釋放酸脹感至腕部及手部為佳。左右穴位交替。
功效:治療厭食、胸悶、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