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對了。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的壹項特別調查發現,至少有壹半的城市人口在吸氣方式上失敗了,這表明吸氣時間太短,他們往往在吸入的新鮮空氣到達肺部下端之前就匆匆呼出。其中,習慣這種“短時間吸入”的人,多為工作時間較長的“白領”。因為坐起,他們的胸部受到壓迫,導致橫膈膜活動過少。正確的吸氣方式是平靜,讓吸入的氧氣滲透到肺部的各個角落,吸氣時間控制在2次左右。盡量用鼻子吸氣,不要用嘴費勁。研究人員指出,壹旦改變了錯誤的吸氣方式,許多常見病,如哮喘、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臟病、頭痛、抑郁等。,會得到壹定程度的緩解,甚至壹些疑難雜癥,如慢性疲勞、月經失調、各種過敏反應等,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2.擴胸運動。雙臂伸直,掌心向下,向前擡起,掌心向下,緩慢有力地將胸部向兩側展開,再從兩側向身體兩側收回。手臂擡起時吸氣,手臂收回時呼氣。開始練的時候可以反復做50次,逐漸增加到100次。能提高胸部肌肉力量,擴大胸腔容量,增強吸氣深度。
3.拉伸。雙臂向前向上直舉,緩慢有力地伸向後腦勺,上身也可微微向後彎曲,使肩關節盡量達到最大活動範圍,使肩關節有明顯的“余震”感,然後雙臂向兩側回縮。舉臂時吸氣,縮臂時呼氣,重復30 ~ 50次。
4.深呼吸。在空氣新鮮的環境下,手臂自然伸展,手掌向外向上,手臂慢慢向外向上展開(即斜舉)。這時候妳深呼吸,慢慢吸氣,讓肺吸到足夠的氧氣,吸不下去了就停壹兩秒。在轉動手掌之前,手臂向前呈弧形下落,然後身體盡量向前向下彎曲,慢慢呼氣,盡可能把肺部的濁氣排出,再停壹兩秒鐘,到不能再呼吸的時候。做50次。註意: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不習慣,吸氣和吸氣的時間都很短,經常會感到厭煩。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吸氣和吸氣的過程可以持續15 ~ 18秒。經常進行深呼吸運動,有助於加強肺功能,擴大肺活量,避免肺泡過早萎縮。
5.腹部吸氣。可以選擇外面幹燥的地方,最好有花,練習腹吸。下雨天可以在室內做,但是要打開窗戶。具體方法是:全身放松,采取自然坐姿,停留在腹部,慢慢深呼吸吸氣。吸氣時,想讓大自然的新鮮空氣進入小腹,小腹部自然慢慢隆起;呼氣時,腹部要盡量向內收縮,呼氣要緩慢。吸氣時要求輕、細、深、長,沒有聲音。練習“反向吸氣”有利於擴張肺的下葉組織,以保持良好的肺活量。每次練習不少於15分鐘。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最好保持每次練習持續30分鐘左右。
6.嘶嘶聲可以增強肺功能。選擇壹個空氣新鮮、環境安靜的地方,用鼻子慢慢吸入新鮮空氣,當呼吸到最大限度時再用嘴慢慢呼出。呼氣時,嘴唇微張,嘴角寬大,舌尖抵住上下牙齒的縫隙,默念“嘶”字,使氣體從舌頭兩側排出。氣體全部呼出後,通過鼻子吸入清澈的氣體,這樣連續做36次。經常堅持對促進吸入、咳嗽、預防感冒都有很好的效果。練習“噓”字,可以用腹吸。念“嘶”字時,要收腹提肛,微閉雙眼,深而勻地吸氣。吸氣時,腹部自然隆起,慢慢放松肛門,同時閉上嘴,通過鼻子自然吸氣。
7.走路。每天早上以每分鐘60 ~ 75步的速度在戶外行走,同時有意識地慢慢和快速呼吸。慢慢吸氣時,胸部要慢慢變寬,然後快速呼出。體質弱的可以每天練習10分鐘,然後逐漸增加到每天30分鐘甚至1小時。
8.遊泳。會遊泳的人可以嘗試每天遊半小時到1小時。遊泳時要有意識地練習深呼吸,偶爾屏住呼吸。
9.慢跑。慢跑是鍛煉肺功能的壹種有效而簡單的方法。每次慢跑1500 ~
3000米,跑步時註意自然,不要憋氣。此外,可以堅持遊泳、踢腿等耐力運動訓練,並註意在運動過程中調整吸氣,使吸氣逐漸增加和加深,提高肺部吸氣的效率和功能。
10.主動咳嗽。每天早晚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深吸氣:深吸氣時雙臂慢慢擡起,呼氣時突然咳嗽,同時放下雙臂,咳出痰來。這樣重復10次。這樣可以及時清除支氣管內積聚的痰液,保持吸痰通道的衛生暢通。
11.唱歌朗讀可以擴胸。通過橫膈膜的運動,將氣息吸入肺部,氣息沖擊聲帶,產生的聲音通過腔體進行綜合調節。無論是唱歌還是朗讀,都是根據曲調和文章的情緒需要,通過改變高低大小來調整氣息的大小和節奏,可以使肺氣得到調理。但這種方法壹定要適度使用,用科學的發聲方法進行練習,而不是亂喊亂叫,否則會適得其反。
12.多笑笑。笑不僅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也是促進內臟健康的“靈丹妙藥”,對肺尤其有益。笑的時候,胸肌拉伸,胸部擴張,肺活量增大。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可以消除疲勞,消除抑郁,緩解胸悶,恢復體力。比如放松的微笑,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可以把肺氣傳遍全身,使面部、胸部和四肢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除此之外,會心微笑,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微笑,可以使肺氣下降,腎氣相通,收到強腎的作用。至於開懷大笑,可以生成肺氣,使肺部吸入足夠的“清氣”,吐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達到調和心肺氣血的目的。
13.如果學會吹笛、笛子、嗩吶等樂器,或者每天至少玩40次吹氣球、吹蠟燭等遊戲,也有同樣的效果,可以維持肺細胞和支氣管的彈性,預防或減輕肺氣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