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毒是中醫術語,意思是濕氣日積月累,變得有毒。濕毒積於腸,下註可引起“濕毒便血”,癥狀為便血或便血呈黑紫色,但腹部不痛;如果濕毒沈積在皮膚上,腿部容易生瘡生癬,稱為“濕毒流註”。癥狀為平瘡、根足腫、寶青或紫黑色。潰爛後膿液浸潤擴散,久久不收。
祛濕毒湯處方
1.★祛濕湯
功效:潮濕,有毒。
材料:炭母30g,木棉15g,桑葉15g,杭菊15g,布渣葉15g,荷葉15g,茯苓15g,芡實15g,扁豆65433。
做法:水煎服,服五劑。
2.★陳印茶
功效:解毒清熱,濕熱,濕毒。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皮膚紅斑熱毒、濕胃腸熱毒、肛門熱毒等。
配料:香菇(壹兩)、金銀花。(壹兩)、夏枯草(壹兩)、生地(壹兩)、土茯苓(壹兩)、綠豆(二兩)、水(12碗)。
做法:所有食材加水,壹起炒到4碗。
3.★補血胡氏茶
配料:茯苓(五塊錢)、茯苓(五塊錢)、黨參(兩枝)、山藥(三片)、紅棗(十片)。
做法:將原料洗凈,用4碗水煎成1碗即可飲用。
4.★銀杏甘草燉蜂蜜
功效:止咳潤肺,清熱解毒,治療小兒夜尿、尿頻。
材料:銀杏(22兩)、甘草(三錢)、蜂蜜(適量)、開水(2碗)。
做法:先將銀杏去殼、去衣、去核,然後與甘草壹起放入燉鍋內,用文火燉1小時,取出放涼,加入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