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這種疾病在古代醫學典籍中沒有發現。而現代的報道,最早出現在1959,介紹了壹個在衛中和合谷[1]針灸治愈的孩子。後來,直到20世紀70年代,針灸界才開始關註這種疾病的治療[2]。最近10年,大樣本的臨床觀察文章越來越多。不僅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有很多做法,如針灸結合艾條溫和灸、藥線灼灸、中藥外敷等。,也對臨床辨證論治的規律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已初步認為,從中醫辨證角度看,腎陽虛療效好,脾腎陰虛針刺療效差;從西醫的分類中發現,針灸治療交通性腦積水療效顯著,遠期療效穩定。梗阻性腦積水療效低,預後差。
款待
應用於身體的針灸針
(1)取穴
主要穴位:百會頭四神聰、三焦頭腎俞、三陰交頭腹六。
匹配點:分類選擇。
腎陽虛:孩子頭大,顱縫裂開,前囟飽滿,無嘔吐日落征,體力活動尚好,進食排便正常。只拿要點。
脾腎陽虛:孩子頭大,顱縫裂開,前囟飽滿,緊張度高,無嘔吐,日落征不明顯,腹脹便溏,精神疲憊,肢體活動良好。
放大脊椎骨和足三裏。
脾腎陰虛:孩子頭大,顱縫開裂,前囟門寬而飽滿,緊張度高,面色蒼白,頭額青筋外露,呆滯煩躁,體瘦頸細,嘔吐抽搐,夕陽征明顯。
增加三陰交穴在椎、風池、風府、中極、足三裏、陰陵泉的滲透。
(2)治療
每次都選要點。根據中醫辨證,除腎陽虛外,其余均根據癥狀選用。針刺采用短期適度刺激的方法,輕撚慢提,每穴撚3次,慢提1次,3次後出針。每次針刺後加捏脊3次,即從骶尾部向背部和肩部捏,並作出輕柔緩慢的手勢,或用皮針沿督脈和膀胱經輕敲3次。65438+每天0次,30天為壹個療程,停針3 ~ 5天繼續治療。如果三個療程後仍無明顯效果,宜用其他方法。
(三)療效評估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頭圍恢復到同齡兒童標準限度,前囟門平坦或凹陷,顱縫完全閉合,肢體活動和排便正常;有效:頭圍正常或略超出同齡兒童標準界限,前囟門略突出或扁平,但張力不高,其他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效:經過壹到三個療程的治療,體征和癥狀沒有明顯改善。
共治療了76例。根據上述標準,治愈44例(57.9%),有效13例(17.1%),無效19例(25.0%),總有效率為75.0%。腎陽虛型療效高,脾腎陰虛型最差[3]。
綜合法
(1)取穴
要點:分為2組。1、溝、支溝、四神聰、合谷、水屋、陰交、中極、水道、陰陵泉、足三裏、三陰交、復六;2.風府、風池、大椎、命門、舒窈、陰門、委中、成山、絕谷。
(2)治療
每次取1組,根據孩子情況加減。早期以針灸或短期刺激為主。適應後,可在四肢穴位留針20 ~ 30分鐘。每次穿刺前,用皮針輕敲夾脊穴,自上而下輕敲,直至皮膚發紅。小便短赤、囟門不閉、四肢冰冷者,用艾條在水舞、陰交穴、關元穴旋灸,每次5 ~ 10分鐘。為了加強效果,中藥可以外敷在孩子的頭部。每天針刺1次,30 ~ 50次為壹個療程,間隔10天。1隔天敷中藥。
外用中藥制備:大戟10克、芫花10克、甘遂10克、商陸10克、冰片1克、麝香10毫克,研成細粉,用醋或凡士林調成糊狀。
(三)療效評估
共治療69例,有效51例(73.9%),無效18例(26.1%)。對35例進壹步分析,交通性腦積水13例,有效10例(84.6%),無效2例(15.4%),而梗阻性腦積水22例,有效9例(40.9%),無效65438+。隨訪6個月至6年,交通性腦積水7例基本治愈,5例繼續好轉,1例惡化;梗阻性腦積水基本治愈1例,好轉9例,惡化8例,死亡4例。說明無論是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療效,前者都優於後者[4 ~ 7]。
針灸
(1)取穴
主要穴位:百會、關元、湧泉。
配穴:梗阻性腦積水加腎俞、脾俞;交通性腦積水擴大了脊椎和命門。
(2)治療
他們都采用了先針灸後艾灸的方法。要點壹定要選,根據不同癥狀選配穴。關元興的補法、湧泉的瀉法,都是得氣後出針;百會運用平步謝平法,留針65438±0小時。穴位匹配也是上火後取針。然後選擇艾灸的穴位。其中百會、湧泉必灸。用周氏艾灸架固定艾條,每個穴位必須用1艾條灸,局部潮紅,穴位不起泡。每日1次,3個月為壹個療程,停藥1個月後進行下壹個療程。
(三)療效評估
11 ~ 6個療程後,27例患兒采用上述方法治療,治愈6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56.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