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腑宣肺法治療咳嗽的調胃承氣湯
金某,女,4歲,咳嗽6天。發燒咳嗽的家長用感冒藥治療後仍未痊愈,咳嗽有痰,煩躁不安,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大便壹周未解,舌苔黃厚。
證屬痰濕內阻,腑氣不通,治以通腑宣肺。
處方:生大黃(下)5克,芒硝(口服)3克,法半夏6克,陳皮5克,炒白術5克,郁金10克,炙甘草3克。2劑,隔天1劑。
第二次診斷:孩子大便已過,咳嗽已止,睡眠安全,食欲稍增,舌苔略厚。王世保口服赤丸以鞏固療效。
按:《傷寒論》調胃承氣湯原文:“日病三日,汗而不解者,蒸氣化熱歸胃,調胃承氣湯為主。”"傷寒嘔吐後,腹脹者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陽明病,不吐不快,不墜不安,可與調胃承氣湯合用。可見本方具有瀉熱健胃、潤燥軟堅的功效。孫浩認為這孩子外感癥狀後出現煩躁、失眠、便秘等癥狀,屬於陽明腑臟。發熱雖集中於胃,但無潮熱譫妄,主方為調胃承氣湯。方中大黃苦、寒、熱、固;芒硝味鹹性寒,潤燥軟硬度,促進排便;炙甘草味甘適中;加夏、橘、痰濕;玉瑾行氣解郁。諸藥合用,有通腑宣肺止咳之功。
半夏瀉心湯減液消喘治療咳嗽
王,男,6歲,來就診,發燒,咳嗽,痰多,口氣粗。孩子肥胖,昨天寒渴後傍晚開始發熱,微惡寒,無汗,咳嗽,痰多氣稠,吐黏痰,腹脹,大便稀,味酸,苔黃膩,脈滑。
證屬外感痰食,中焦壅氣,治以祛風解表,降逆消腫。
處方:豆豉8克,薄荷3克,法半夏8克,炒黃芩5克,川芎2克,幹姜2.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大棗3枚。三劑。
第二次診斷:孩子出汗發熱消退,痰少咳嗽,無嘔吐,腹脹,大便正常,需健脾祛濕。處方:茯苓10g,炒白術8g,薏苡仁10g,炒扁豆8g,法半夏6g,陳皮5g,炒苦芩6g,萊菔子5g,甘草3g,大棗3g。五劑。
按:半夏瀉心湯原文:“傷寒第五天或第六天,柴胡湯之證證,但若服其他藥物,柴胡之證仍恢復為柴胡湯。雖然這樣做了,會蒸,會振動,但是發燒出汗就解決了。.....但若飽而不痛,則新,柴胡失之,則半夏瀉心湯宜。孫浩認為,這個孩子痰飲食滯,外感風寒,導致寒熱之邪混於中焦,脾胃不和,所以出現發熱、咳嗽痰多、腹脹、腸鳴、惡心嘔吐等癥狀。於是用淡豆豉薄荷,使邪從汗出,用半夏瀉心湯止痛開竅,加茯苓健脾利濕。各種癥狀的第二個診斷是健脾祛濕。
小青龍湯配合溫開水治療咳嗽
劉,男,10歲,因惡寒發熱、咳嗽、氣喘,難以仰面來診。這孩子有哮喘病史。昨晚患感冒後,他感到惡寒發熱,咳嗽喘息,喉嚨裏發出雞壹樣的聲音。痰稀稀拉拉,還厭食。他的舌頭蒼白,皮毛薄而白,脈搏滑。
證屬外感風寒,內證戒酒,治表,散寒溫開水。
處方:炙麻黃6克,炒白芍10克,細辛2克,幹姜2克,桂枝8克,制半夏8克,化橘紅5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三劑。
第二次診斷:孩子的惡寒發熱有所緩解,咳嗽變細了,嗓子也沒那麽吵了,睡得安穩了,但是效果並沒有更好。原來的處方需要另外3劑。
三診:小兒咳喘已消退,只是肺脾氣虛,哮喘易復發。計劃定期服用補中益氣丸,補益肺脾。
按:小青龍湯原文:“若傷寒難明,心有濕氣,幹嘔,因熱咳嗽,口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飽脹,或喘息,小青龍湯為主方。”“傷寒,心裏有濕氣,咳嗽氣喘,發燒不渴。喝了湯,口渴的人就會想解決這個感冒,小青龍湯就是高手。孫浩認為,孩子患風寒後惡寒發熱,是太陽的表證;咳喘,難以平臥,痰在喉,有時咳嗽吐白痰,這是飲水之邪,飲水泛濫,襲肺胃,使肺失功能,胃氣上沖。故用麻黃治汗、平喘、利尿,用桂枝增強升陽散結之功;白芍與桂枝配伍,調和營衛;幹姜、細辛,散寒解酒;五味子斂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化橘紅調中氣,燥化痰;甘草。和中草藥。
麻杏石幹清肺止咳湯
吳某,壹個9歲的女孩,因為發燒,咳嗽和哮喘來診所三天了。父母服感冒藥後,發燒出冷汗,咳嗽加重,並伴有氣喘、痰稠、咳痰困難、食欲不振、大便幹燥、小便黃、苔薄黃、脈浮。
證屬邪熱阻肺,肺失清攝,擬清宣肺熱。
處方:炙麻黃6克,杏仁4克,甘草3克,石膏(先炒)20克,川貝母10克,炙桑白皮8克,紫蘇子10克,萊菔子6克。三劑。第二次診斷:孩子退燒了,咳嗽大大減少,痰也少了,大便也過去了。原方是將桑白皮焙幹,加茯苓10g,焦薏苡仁10g,然後分5劑服用。
按:麻杏石幹湯原文:“出汗後,不宜去服桂枝湯。如果出汗氣喘,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下去後,不能去桂枝湯。如果是大汗淋漓,氣喘籲籲,如果不是高燒不退,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煎劑。孫浩認為,孩子服藥後出汗出熱,說明邪熱入肺,肺失蘇晴,所以見喘息;熱灼肺液,精液為痰,囿於肺中,故痰粘稠,不易咳出;大便幹燥,小便黃,苔薄黃,脈浮,都是內熱的表現。故用麻杏石幹湯清肺平喘,加貝母、紫蘇、炒桑白皮、萊菔子降氣化痰。
桂枝湯調魏瑩治咳嗽
余,男,4歲,因輕度咳嗽來就診6天。孩子六天前感冒,畏寒,發燒。在對方醫院治療後,仍有低燒、咳嗽、易出汗、厭食、大便幹燥、舌紅、脈搏慢等癥狀。
證是營衛不和,要用治法調和營衛。
藥方:桂枝6克,炒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1片,大棗3枚,杏仁4克,萊菔子8克。三劑。第二次診斷:孩子退燒,停止出汗,咳嗽大大減少,食欲逐漸增加,大便通過。頂端加太子參八克,茯苓八克,再分五劑服用,鞏固療效。
按:桂枝湯原文:“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則熱自發,陰弱則汗出,惡寒漸增,惡風間歇,呼嚕嘔吐,桂枝湯為主。桂枝湯是仲景組方之冠,具有緩解肌張力、調和營衛的作用,是治療太陽中風的首方。孫浩認為,本案小兒低熱、咳嗽、多汗、厭食、大便幹燥、舌紅、脈緩,屬於營衛不和,故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加杏仁、萊菔子宣肺利便,咳嗽自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