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子,如黃豆或李子,開始是紅、熱、腫、痛,逐漸向四周擴展。幾天後,中央出現壹個黃白色的小膿頭,化膿排膿後逐漸愈合。但往往這裏好那裏好,頑固難愈;特別是當患者正氣虛弱或擠壓生瘡時,還會引起“膿腫內陷”、“癤子變黃”,這就是敗血癥。因此,癤子的防治不容忽視。
預防癤子要註意皮膚的清潔,否則葡萄球菌會侵入毛囊、皮膚腺體和皮下組織,潰爛生病。
用野菊花12g、金銀花、蒲公英、綠豆、甘草6g水煎服代替飲茶也有助於預防癤子。夏天也可以服用少量六神丸。
壹旦出現癤子,宜內外兼治。清熱解毒的內服中藥,可將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用水煎服。
清熱解毒中藥外敷,取鮮馬齒莧60克,蒲公英60克,敗醬草60克,或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鹽,搗碎外敷患處,每日換2-4次,對不化膿有很好的效果。已經化膿的壹定要腫脹成熟潰爛,流膿,才能逐漸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