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長了很多疙瘩,很癢。
去醫院拿了吃的藥和抹的藥,效果都不明顯。
太痛苦,研究艾灸止癢。
中醫認為,瘙癢多與肝、脾、腎功能不足有關,是血虛風邪所致。按摩/艾灸可以緩解以下穴位的瘙癢:
雪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骨上緣上方兩寸處,能調節血液循環,祛風散寒;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端約四指寬處,能活血通絡;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可補水;
行星際穴:位於腳背,第壹趾與第二趾之間,趾蹼邊緣後紅白肉處,能平肝祛風止癢。
我做了功課,試了以下穴位:
石豐穴:屬足少陽膽經,位置:腘窩橫線上7寸(直立,雙手垂向側面,中指指尖處處)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主治半身不遂、下肢麻木、癱瘓、中風、癱瘓、腳氣、全身瘙癢等。
曲池穴:手陽明大腸經常用穴位之壹,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為赤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當患有發熱、肩、肘、臂疼痛和關節炎時,按摩曲池穴可以起到壹定的緩解和治療作用。常用於治療肩肘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急性腸胃炎等。
配穴:合谷穴
合谷,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止瘧之功,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