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調:調五臟。皮膚病看似在表皮,其實根源在五臟。心火、肝郁、脾濕、肺熱、腎虛都是皮膚病的潛在根源,烏根青可以消除。很多皮膚病患者經常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易怒,大便不暢,小便增多,水腫,就是這個原因。《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五臟”,所以治皮膚病,壹定要清心瀉火,疏肝解郁,健脾祛濕,清肺熱,補腎腎虛,調和五臟,平衡陰陽。
三補:補元氣。補的藥居多,不僅病會好的快,而且整個身體狀況也會有很大的改善。活力是任何疾病得以治愈的基礎。正氣要守在裏面,邪氣不可為。清代名醫徐靈臺在《醫學的起源》中也說“診斷壹種疾病的人,將決定生死,不在於疾病的嚴重程度,而在於生命力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