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壹斤是16兩,因為壹斤是500克,所以壹兩是31.25克。
漢代劉向在《說吳》中記載:“十六粟為壹豆,六豆為壹銖,二十四銖重壹兩,十六兩為壹斤。”意思是十六粟等於壹豆,六豆等於壹銖,二十四銖等於壹兩,十六兩等於壹斤。
從“金”概念開始到民國末期,歷代的“金”都是16兩,而不是今天的10兩。有了“斤”的重量,就很容易算出“兩”的重量,除以16。
擴展數據:
據《漢書》記載,秦漢時期的度量衡制為:度量衡制:銖、梁、金、鈞、石。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西漢時壹斤相當於258.24克,壹兩相當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壹斤相當於222.73克,壹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壹斤折合668.19克,壹兩折合41.76克。
隋末壹斤折合222.73克,壹兩折合13.92克。
從唐代到清代,壹斤相當於596.82克,壹兩相當於37.30克。
註:漢代醫藥用梁的重量與漢代常用梁的重量不同。漢承秦制,醫用梁續用秦制。所以漢代張仲景醫學著作中的兩為秦亮,相當於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