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完病人後,會根據具體的病因和癥狀,進行個體化、針對性的治療。根據盜汗的不同程度和類型,采用不同的中藥配方,並根據患者的體質,按照滋陰清熱、清利體內熱、清肝清熱、祛濕調養的治療原則對盜汗患者進行治療。中醫分為自汗和盜汗。對於自汗盜汗的辨證,要重點區分陰陽兩虛。壹般來說,多汗癥多由虛引起。
肺衛不足,益氣固表。
營衛失衡與營衛協調。
氣陰兩虛,益氣養陰
濕熱瀉脾,清熱瀉脾
康復治療:
1.治療處方為大棗50克,浮小麥50克,水煎服,棗湯同食,每日2劑。
2.止汗餅的成分:五倍子和煆龍骨等份。功能:斂肺降火,止汗止渴。用法:將五倍子、龍骨研成細粉,裝瓶備用。需要時,取藥粉5g,用醋調成藥餅,貼在肚臍上,用膠帶封好,每晚睡前使用,白天揭下,15天。
此方適用於小兒盜汗。孩子吃藥難,又怕打針,內服藥不方便:況且西藥不良反應多。
註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
4.加強飲食調理,多吃魚、龜、燕麥、浮小麥等。盡量少吃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