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話中,“泡”讀作“pāo”時,用來形容皮肉膨脹或松弛,如“泡松了”。當“bubble”讀作“pào”時,它描述物體是軟的,而不是硬的。比如“泡吧”指的是軟糕;“泡脆”就是軟脆的意思。
豬肉部分:
1、豬頭肉:它包括上下頜骨、耳朵、上下嘴尖、眼窩、核桃仁等。豬頭肉皮厚,質地老,膠質重。適合涼拌、鹵水、腌制、煙熏、醬蠟等。
2、鳳頭的皮:這裏的皮薄,略脆,薄而肥,肉嫩。適合鹵制、蒸、燒和做湯,或烹飪豬肉。
3.溝槽肉(又稱頸肉):肉質老肥,不適合做包子餃子,也不適合紅燒蒸制。
4、前腿肉:這部分的肉是半肥半瘦的。適用於涼拌、鹵制、燒烤、腌制、醬臘、鹽燜肉(豆芽紅燒肉)等。
5、前肘(又稱前蹄):其皮厚,筋多,齒齦重。適合涼拌、燒、煲湯、燉、鹵制、燜。
6、前蹄(又稱前蹄、豬手):質量比後蹄好。這裏只有皮、筋、骨,膠質重。適合烤、燉、鹵、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