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抓住事物的特性,進行寫作”這壹訓練重點,我向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中,就包括了自讀教材中的《高大的皂莢樹》壹文。大部分同學在課後看了這篇文章並做了讀書筆記,在筆記本上畫出了自己對皂莢樹的印象:有的只畫了壹棵枝葉繁茂的皂莢樹;有的進壹步突出個子高的特點;其他人畫了壹些在洋槐樹下玩耍的孩子...簡而言之,他們都在腦海中畫出了那棵相思樹。通過這些五顏六色的畫,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獲是不同的。同壹棵皂莢樹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壹樣,有的只抓住了表面特征:又高又大;而另壹些人則深入內在的特質,被內心所震撼。其中壹名學生在多葉的皂莢樹幹上畫上眼睛、嘴巴和鼻子,形成壹個微笑的母親頭像。這位母親正用溫柔的目光看著壹群孩子用皂莢葉烘烤他們的小手。學生在讀書收獲中寫道:這棵高大的皂莢樹,多麽像壹個只付出不索取的母親啊!我也想學習她的無私奉獻。
彩圖畫好後,學生把課文中漂亮的單詞和短語抄在筆記本上進行對比,這樣就可以找出自己圖片的不足,在腦海中轉化為文字,從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上一篇:如何去除腳後跟的老繭?下一篇:重感冒的時候會發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