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核性低熱:表現為低熱,血沈快,有時胸片檢查可陰性,但不能排除結核的可能。可以做結核菌素試驗或聚合酶鏈反應(PCR)來排除結核感染。
2.是否有慢性病竈感染:鼻竇炎、扁桃體、牙齦、中耳、膽道等慢性感染。
3、做個肝功能+乙肝抗原,肝膽b超檢查,肝炎和肝膽疾病無明顯癥狀者除外。
4、查尿常規,隱性尿路感染除外;
5、鏈球菌感染後的狀態:
患呼吸道感染後,可出現持續低燒。驗血時,抗O效價升高,血沈加快。經青黴素和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後,癥狀迅速緩解。這種現象的低熱被稱為鏈球菌感染後狀態。
如果沒有器質性疾病,可以考慮功能性低熱的可能性:
(1)生理性低熱:見於女性月經前或孕期低熱;
(2)神經功能性低熱:臨床上多見於20-30歲的年輕人,患者體溫比正常人高0.3℃-0.5℃。可無癥狀,或伴有頭暈、失眠、乏力等癥狀。這類患者約占長期低熱患者總數的1/3,預後良好。
(3)感染後低熱:急性傳染病治愈後,少數患者仍有數周低熱,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恢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