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目標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目標

基因泰克制訂了雄心勃勃的研發計劃,將推出5個抗腫瘤藥和5個免疫類產品,計劃在2010年前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並期望屆時成為全球第壹大腫瘤藥制藥公司。Avastin獲得FDA的批準及在市場上的表現極大鼓舞了基因泰克的士氣。

為了實現成為全球第壹大腫瘤藥制藥公司的目標,基因泰克中止了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Nutroppin Deptot的研究,專註於Avastin等腫瘤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上。基因泰克是最早成立的生物技術制藥企業,也最早開發出生物技術藥品。 這個生物醫藥業新貴深諳創新天平的黃金定律:壹邊是科學的力量,另壹邊是嫻熟的商業技藝

30年前,29歲的風險投資者羅伯特·斯萬森(Robert Swanson)有了個異想天開的主意。他找到生物化學家赫赫伯·玻伊爾(Herbert Boyer),對他說,如果將其在細胞重組技術上的發現商業化,赫伯特將成為最富有的科學家之壹。

1976年的全球商界還沒發明出“生物技術公司”這麽個單詞,羅伯特對這個主意的狂熱令人不解。經過再三遊說,赫伯特終於答應了這個建議,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生物技術公司,基因公司(Genentech Inc.)就此誕生。

赫伯特可沒想到自己的後半輩子也就此和基因公司拴在了壹起,他以科學家的身份,在副總裁的位置上坐到1990年,此後成為公司董事。而這段時間,基因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赫伯特退居二線的這壹年,瑞士羅氏公司(Roche)收購了基因公司56%的股份,成為控股方。基因公司不負眾望,成了那些苦苦掙紮的生物科技小公司們的燈塔。去年年中,基因公司不但以95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行業老大安進(Amgen)公司,而且也將全球排名第五的統制藥巨頭默克公司 (Merck)甩在身後。

生物科技被投資者戲稱為“下壹輪網絡泡沫”的年代似乎真的已經過去,基因公司的“造錢”能力令同行們咂舌:去年,基因公司的利潤漲幅為 47.8%,高於安進的27.2%,同時,在它36.3%的利潤率的反襯下,Fortune500強中15家制藥公司15%的平均利潤率頓時黯然失色。

基因公司的創新秘訣看起來相當樸素:敬重科學的力量,並且利用成熟的商業手腕不惜壹切保護其研發利益。 很多制藥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會羨慕喬伊·麥克蘭肯(Joe McCracken)的辦公室。從他的落地窗向外望去,舊金山海岸線迷人的景色壹覽無余。然而,這位基因公司負責商業拓展的副總裁堅持,在基因公司,最好的辦公室屬於科學家,與之相比,他的“海景房”只是小巫見大巫。

基因公司希望自己成為科學家的理想世界。進入基因公司研發部門的領地,更像是進入了壹個壹望無際的校園。西海岸的隨意休閑和生物科技公司的自由在這裏融合。員工們可以隨意享有地下商場、汽車服務和星期五的社交活動。他們還擁有健康補貼和股票期權。

赫伯特時代確立的公司傳統至今沒有改變:在基因公司內部賦予科學無比崇高的地位,以支撐研發為王的公司戰略。

壹些頂級的科學家在基因公司享有特殊待遇:薪水和副總裁壹樣高,但不用承擔任何管理職能。為了讓科學家真正在其專業領域做到最好,公司允許他們花大量時間在非公司項目的研究上。這使得基因公司的科學家在分子腫瘤學、免疫學和組織生長與修復上的建樹讓其他所有制藥巨頭艷羨。

在業內,基因公司還以對科學家的堅定支持而著稱——明星藥物Avastin就是壹個例子。2002年,Avastin在壹個晚期乳腺癌測試中失敗,致使公司股票大跌。但基因公司的科學家堅信科學測驗的結果:結腸癌藥物Avastin的確能起到治療乳腺癌的作用,問題出在臨床設計。在此緊要關頭,公司管理層站到了科學家這壹邊。他們重新設計了臨床試驗,終獲成功。 事實上,Avastin作為結腸癌類藥物在2004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文之前,耗費了15年時間進行研發。Avastin的創新之處在於:切斷腫瘤細胞的血液供應來源,使腫瘤萎縮。這個巧妙的研制視角和反復的實驗給了基因公司足夠的信心。

癌癥是基因公司花費大量財力和人力探索的領域——不僅因為這是人類最難以攻克的疾病,而且因為其可觀的利潤前景,完全可以彌補投資周期的漫長。今年第二季度,Avastin剛剛創下 4.53億美元的單季銷售額。

從開始的抗結腸癌藥物到後來的治療乳腺癌明星,Avastin產生的衍生利潤相當驚人。去年3月,基因公司宣布,Avastin還能夠延長肺癌患者2個月的生命。不久之後,Avastin被輿論稱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藥物。

同時,科學家在小劑量使用Avastin的原理基礎上,開發出了另壹種治療老年白內障的藥物Lucentis,它於今年初上市。分析師預測,Lucentis今年全年銷售額將達到11億美元。

明星藥物的長期效應並非偶然的幸運。基因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勞·拉維內(Lou Lavigne)曾如此歸納基因公司的研發投資策略: “這不是壹個放多少錢在研發上面的問題,而是取決於妳如何花些錢,集中於哪裏。錢要花在刀刃上。”——別忘了,在基因公司,科學家可以自由進行非公司項目的研究,這其實是藥品潛在功能的最堅實基礎。

確定核心藥物為投資重點的做法看起來起非常奏效:除擁有Avastin之外,基因公司另外兩個明星藥物:治療哮喘類藥物Xolair和治療牛皮蘚藥物Raptiva獲批於同壹年上市。和Avastin壹起,這些藥物在接下來幾年裏大幅拉動公司的利潤增長。新的研發仍在繼續,2005年,基因公司***有30種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其中25個已經進入了最後壹個階段的臨床試驗。 公司畢竟是盈利機構,單純的研發能力並不是最終訴求,事實上,對基因公司來說,研發成果大有用處:可以換來市場和渠道,也可以吸引強有力的研發夥伴,將競爭對手扼殺在搖籃中。

安進公司曾經為自己獨立於任何大型傳統制藥公司的掌控而自豪,它是靠產品線的多元化和壹系列並購獲得目前頭把交椅的地位。然而,它被基因公司市值趕超的事實說明了獨立發展並不壹定是新興生物制藥公司的黃金定律。如何利用傳統制藥巨頭來為自己的發展鋪路,也許是更高明的手段。

長期以來,它巧妙掌控著和大股東羅氏公司之間的平衡,既避免被羅氏控制,又始終將自己置於羅氏穩健的財務支持之下。

事實上,羅氏公司壹直支持基因公司渡過漫長的研發期,還負責其產品的海外銷售和市場營銷。其合作模式可以歸結為:前者以研發優勢換取後者的財務支持和銷售網絡。但事實上,和羅氏的關系只是基因公司和傳統制藥公司合作模式的壹種,它與諾華(Novartis)的合作展示了另壹種生存智慧:隨時註意和吸取其他科學家研發成果的精華,並在自己的新藥上市之前,成功阻止同類藥物上市。

1986年,臺灣裔生物學家張子文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和妻子唐南姍在休斯敦成立了Tanox公司。他們希望找到壹種抗體,能夠治療食物過敏引起的哮喘癥。超過150萬名美國人患有對食物過敏,而這種過敏引發的炎癥隨時會奪取人的生命。Tanox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了壹系列抗體,其中的TNX-901會危及基因公司相應哮喘癥藥物Xolair。

和很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壹樣,張因為缺少資金而無法將其研究結果商業化。好在唐南姍成功從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獲得了投資,後者在1996年與山德士公司合並成為諾華公司。

但幾年後,獲得這壹消息的基因公司宣布了在同領域的抗體項目研究成果。Tanox看到了威脅,以盜用研究成果為名將其告上法庭。然而,法院壹直沒有做出對Tanox有利的判決。Tanox試圖變被動為主動,以自己的實驗成果為條件,和基因公司、諾華公司進行談判。

最終三方達成協議。投資了Tanox的諾華看來更加信任基因公司的研究成果。基因公司主導合作聯盟的研發工作,諾華和基因公司主導藥物的臨床實驗、制造和銷售。Tanox將自己的研究專利讓渡給聯盟,由聯盟選擇最有發展前景的抗體來發展藥物,Tanox可以分得藥物銷售等收入。

合作聯盟最終選擇了基因公司的抗體,TNX-901只是作為候選抗體。不服氣的張子文開始獨立於合作聯盟自行研發以TNX-901為基礎的抗過敏藥物。1999年,基因公司和諾華公司聯名將Tanox告上了法庭。

雙方在法庭上爭論的焦點在於,Tanox認為,三方合約並沒有限制Tanox獨自進行相同目的的研究,而基因公司和諾華公司堅持所有抗體利用的權利都應屬於合作實體,無論這個合作實體是否真正著手來利用他們。

義理之爭看來只能在法庭外繼續延伸了——已經花費了7500萬美元的Tanox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撐起高昂的訴訟費用,決定罷手。基因公司再次成了最後贏家。Xolair於2003年獲批上市,成為了該公司當年的銷售明星。

事實上,基因公司的研發實力當然是諾華予以支持的基礎,然而如若沒有老道的生意手腕和商業策略,基因公司斷不會成為贏家。

  • 上一篇:公章刻制樣式怎麽規定
  • 下一篇:取環疼嗎?取環時會不會疼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