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非醫療包括哪些項目,問題最有資格解答的莫過於壹些老中醫,養生也養了壹輩子,他們的人生經驗對於我們來說便是不可多得的養生寶典,下面分享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保健1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壹種醫事活動。

 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

 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中醫養生的來源

 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確切性而言,中國養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時代。從已經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證中可以發現,殷商時的人們在生病時、分娩時都祈禱祖宗神靈佑助;對日常生活中的吉兇禍福與健康狀況也不時蔔問,進而舉行各種形式祭祀活動以清除不祥。此外,甲骨文中還出現了有關個人衛生(如沐、浴)和集體衛生(如大掃除稱:“寇帚”)之類的記載。

 逮至西周,養生思想進壹步發展。周代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指導“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並有了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如“庶氏掌除毒蠱”;“翦氏掌除蠧物、、、、、、以莽草熏之”;“壺涿氏掌除水蟲”,使水清潔。

 生命所必須的食物;溫補食物能溫陽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癥狀,從而增強體質,如陰虛內熱的體質,多食則加重陽熱升火,出現咽幹、齒痛、牙齦出血、便秘等癥狀;清補食物偏涼可以清火,如陽虛偏寒體質,多食反而使體寒更甚,從而出現腹瀉、腹痛等癥。

 因此,即使身體虛,也不能盲目“亂補”,身體虛有許多種類,每壹種虛證,都有針對性的補方、補藥和食物,藥證不符,不但無效無益,反而有副作用。

  誤區四:無虛盲目“求補”

 時下,由於媒體廣泛傳播,廣告中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功效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人們基於求補心,出現了很多無“虛”求補者。世上絕無“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補藥。古往今來,違反“虛則補之”的法則,亂求補藥招災者,比比皆是。如人參,中醫稱謂大補元氣,寧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稱補藥中之極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體質虛弱、陽痿等癥狀者,人參確有藥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補不對癥,輕則不適,重則致人死命。

 中醫冬季養生攻略 如果您有手、腳、耳朵、小腿等感覺特別寒冷的苦惱,不妨試試專家推薦的幾款能幫您抗擊寒冷的冬季“暖身餐”。

中醫養生保健2

  中醫養生保健技術具體都有哪些內容和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有情誌養生、節氣養生、體質養生、食藥養生、運動導引養生、經絡穴位養生等諸多方面。

 最近程凱教授在主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養生適宜技術》,這也是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教材,供中醫養生學等專業使用,從操作技術角度整理總結了針法調養技術(包括毫針、耳針、皮膚針、刺絡放血、穴位埋線等)、灸法調養技術(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溫灸器灸等)、推拿調養技術(成人推拿和小兒兒推拿)、導引調養技術(八段錦、六字訣、易筋經、五禽戲、太極拳等)和其他調養技術(拔罐、刮痧、砭石、貼敷、熏洗等),並針對臟腑、氣血津液、四肢脊柱、特殊人群、女性、兒童常見問題,詳細介紹了以上方法的綜合運用。

  為什麽要綜合運用?

 任何壹種方法,都有其適應癥,亦有其禁忌癥,有優必有劣:

 艾灸勝在體表刺激,面積大,溫熱舒適,可促循經感傳;

 穴位刺血勝在針對某條經絡,或某個部位,清熱快速;

 刮痧勝在大面積透發,清熱活血祛瘀;

 拔罐勝在走罐留罐閑罐抖罐排罐,罐罐不同,各有其效;

 耳穴勝在全息對應,迷走神經刺激;

 推拿勝在手法眾多,點面線,天人地,滲透可調;

 小兒推拿勝在特殊人群的特殊應用;

 導引勝在自我調節與鍛煉融為壹體。

 這些方面協同使用,發揮其長,而避其短,臨床效果更穩定,副作用更少。

中醫養生保健3

  中醫養生知識

  壹、肝與膽: 肝與膽互為表裏。“肝主藏血”,肝有儲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說。肝氣條達有升發疏泄的作用,可舒暢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氣和、神情怡然。

 (1)“肝開竅於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氣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雙目肝赤、肝虛則會雙目幹澀,視物不清。

 (2)“肝主筋,其華在爪”,肝的精氣充足能養筋、筋壯肢體靈活自如,指甲豐滿光潔、透明、呈粉色;肝虛則筋發硬,活動遲鈍不靈,指甲糟臟,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則傷肝”肝氣調達順暢,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氣和,與人交往親和友善,肝瘀氣滯則易生怒火,目光兇狠,臉趁呈絳色,體內臭氣鼓脹,令人厭惡而避之。肝陰包括血液和全身筋與肌肉運動時所需的潤滑液——陰津,肝陰足,身體輕松自如,內心自信,不慍不和。

  肝的不適之證分陽亢和陰虛,無論屬於哪壹種情況都會影響形象美,調肝要區別陽亢和陰虛,其不同的特點分別如下:

 1、肝陽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氣力;肝陰者性情焦躁但疲憊不堪。

 2、肝陽亢眼紅,幹澀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脹,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陰虛者眼窩內凹,或幹澀視物模糊,或迎風流淚,或眼花,或色盲,或視網膜脫落,黃斑性病變,白內障,重則患神經炎。

 3、肝陽亢飯後兩肋下脹滿,或右肋常脹痛;陰虛右肋常隱隱作痛。

 4、肝陽亢者雙腳躁動不安;陰虛者兩腿酸軟。

 5、肝陽亢者遇事焦躁,處事不周;陰虛者辦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與小腸: 中醫講的心包括心臟和大腦。例如:心裏想,不是指心臟在想而是講大腦在思考。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中樞神經活動的主宰,對其它臟腑的功能起領導作用,氣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悅,神采奕奕。容光煥發,心氣虛的人心悸,二目無光,興致索然,重則厭食。(1)心氣足面有光華,心氣足者臉色白裏透紅,皮膚光滑柔軟,細嫩;心氣虛者面色無光,毛孔粗大,因其鎖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陽。(2)心氣足聲圓音亮,心氣足的人聲如響鈴,樂於言表,喜形於色;心氣虛者聲音低沈,常籲短嘆,少言寡語,抑郁不歡,心氣虛者病因各異;或勞累過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陰;或受刺激郁郁不歡;或步入中年氣虛;或大病初愈氣已傷矣。調心也有陰陽之分;心陽不足,耗陰生熱;心陰不足,欠熱傷氣,陽虛或陰虛的.特點分別如下:A、“舌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為陽虛,舌瘦而苔躁紅者為陰虛。B、舌尖有潰瘍者,舌白為陽虛,舌紅為陰虛。C、長籲短嘆自汗者為陽虛,面紅燥熱自汗者為陰虛。D、心區憋悶,透不過氣,心裏怯懦者為陽虛,心區燥熱,煩悶易發火者為陰虛。

  三、肺與大腸: 肺位胸中上走氣道,喉為門戶,開竅於鼻,為氣體出入之所,“肺朝血脈”肺吸進的清氣與脾運化的水谷精微相結合,生化為元氣,維持人的生命,肺與心同為上焦,相互依存,肺主氣,心主血,氣離血死,血離氣枯。1、肺氣是精力旺盛,肺氣是人的血液中含氧充足,必然精力旺盛,健康的年輕女性皮膚白嫩,與肺氣足有關。2、肺主皮毛,肺氣足,皮膚層面氣血充足營養物質豐富,皮膚柔嫩,光滑,毛孔細,肺氣虛,皮膚抵抗力弱,皮膚容易出現下列癥狀: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顯粗,皮膚過敏。

 3、肺氣足鼻子精巧:肺開竅於鼻,肺氣足,鼻子發亮,精巧,肺氣虛,鼻子毛孔漸粗,或鼻翼變紅,重則為“酒糟鼻”。

 4、肺氣足不虛胖,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調節人體水分,需要脾、腎相互配合缺壹不可,任何壹個環節出了毛病,都會引起體內水液代謝不利,形成虛胖,重則浮腫。肺氣足鼻不生炎癥,嗅覺靈敏。肺氣虛,易患鼻咽,容易過敏,有時不辨香臭,“肺主憂”肺氣足,人常歡笑,肺氣虛,人多憂愁。肺有陰虛,陽虛之分,不同癥狀如下:肺陽虛時咳喘無力,流清鼻涕,甚則喘促或呼吸困難,痰多清稀,疲倦,懶語,聲低,怕冷,自汗,臉色青色,舌胖淡嫩。肺陰虛時幹咳少痰,潮熱盜汗,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咽燥喑啞,舌紅幹燥,苔少。

  四、脾與胃: “脾胃為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和精微輸布全身,供應人體多方面的需求,維持內臟功能正常的運行,食物入口皆由脾而散,脾與胃為營血化生之源,所以,人白天的身體狀況健康與否,與脾有重要關系。

 1、脾氣足肌肉豐活,“脾主肌肉”脾氣足,肌肉豐潤、鮮活,面部生動而富有活力,有的人長相不漂亮,但仍然可人,這就是民間講的臉上長著“愛人肉”

 2、脾氣足臉不臃腫,女性面部白裏透紅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謂“富貴之美”,除此外的胖,多數為腫胖。脾主運化水濕,輸布體內水份,脾虛濕滯,則導致水腫,腎虛引起的水腫在腿腳,脾虛引起的水腫在臉部及全身。引起脾虛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壹是吃;二是思,多吃冰冷食物,貪吃水果,暴飲暴食都能傷脾,思慮過多,也可能傷脾。

 3、“脾開竅於口,其榮在唇,脾氣通於口,脾足能知五谷”脾氣足著嘴唇豐盈紅潤,呼出的氣無異味,吃五谷雜糧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氣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則唇紫或黑,呼出的氣息異味濃得令他人躲閃,且飲食無味。

 4、“脾統血,使血液在脈管內運行順暢不致外溢”脾氣虛而無力統血時,血溢出脈管之外稱為“血不循經”,有人會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嚴重的人流出的汗為紅色,有的女性會經血不止。脾和胃相表裏,脾相當於車間,二者缺壹不可,相互配合,但是他們的習性卻不同,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氣上升,人中氣足,胃氣下降,人才能順利完成消化吸收,脾和胃的功能正常與否,其癥狀分別如下:

 1、脾氣虛時唇偏白,重則無血色,胃火上行,唇幹,重則有裂紋。2、脾氣虛得太久,上牙齦萎縮,胃氣虛弱久了,下牙齦萎縮。3、脾氣虛弱便溏稀,重則瀉肚,胃火上行大便幹硬。

 4、脾氣虛時四肢不溫,胃火旺時人燥熱。5、胃陽不足,胃脘脹痛,嘔吐清涎。

  五、腎與膀胱: “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旺,人耳聰目明,精力充沛,頸直膚亮,可延緩衰老數十年之多;腎氣虛,人易恐懼,嚴重者可出現精神疾病。

 1、“腎主水”腎氣時可調節體內水分並將多余水分及時排出體外,女性腎氣衰時,體內該排掉的水份不能及時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虛胖甚至浮腫,若臉也腫胖時表明已相當嚴重了,而補充腎氣,人的腰圍即可減小,但體重可能不減,這是因為“腎主骨”,人的腎氣足了,骨質密度便隨之增加,體重也會增加。

 2、“腎主毛發”,腎氣足,頭發濃密而黑亮,腎氣不足時則頭發脫落,發質枯幹,所以治理脫發的根本是調養腎。腎氣足頸項直挺,牙齒堅固,因為腎主骨,而牙是骨之余,腎氣虛是頸椎無力挺直,重則骨質增生,因此當人到中年出現骨質增生或出現牙齒松動時,不要急於動手術,應從調腎入手,這樣既能從根本上解決病患,又可保住牙齒。

 3、“腎納肺氣,肺主皮毛”,腎氣足可接納肺氣,肺朝百脈可養皮膚,腎氣虛時令肺的肅降功能受阻,面部易生斑等,而有的人會因腎虛不納肺氣引起臉上長粉刺。

 4、腎氣足夫妻生活和諧,“腎下開竅於二陰,上開竅於耳”,腎氣足,聽力好,腎為肝之母,肝腎同源,肝腎足者耳聰目

 明,腎虛易導致聽力差,或耳鳴,眩暈,甚者耳聾。

 補腎,首先要確定腎陽虛還是陰虛,陽虛補陽,陰虛滋陰,調反了非但達不到補腎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腎陽虛或腎陰虛的特點分別如下:陽虛:怕冷,手或腳易涼。陰虛:怕熱,手心、腳心及其內心燥熱,即“五心煩熱”。

 1、舌虛舌嫩胖,苔白;陰虛舌瘦,舌紅,苔少而燥。

 2、陰虛易瘦,陽虛易胖。

 3、陽虛精神疲憊,陰虛燥熱不安。

 4、陽虛面色青白無光,陰虛顴紅,臉呈絳色。

  • 上一篇:提子能不能煮熟了吃
  • 下一篇:吃哪些食物能清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