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中國四大古鎮排名?

中國四大古鎮排名?

中華文明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它曾經給人們帶來過榮耀和輝煌,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古鎮和建築遺跡。中國的四大古鎮是我們文化的結晶,它們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壹、景德鎮

景德鎮有著悠久的制瓷歷史和傳統。瓷器從五代開始燒制,到明朝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400年間,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壹個接壹個的崛起,壹時成名,但大多都沒有持續多久,壹個接壹個的沒落淘汰。

明代以後,鈞窯、龍泉窯、磁州窯等瓷器系列都比不上景德鎮的青花瓷、彩瓷、彩釉瓷,要麽停產,要麽衰落。

景德鎮的制瓷工人在壹代又壹代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歷代名窯的長處,加以發展和完善,從最初的與世界各地名窯並駕齊驅逐漸發展到頂尖地位,成為中國制瓷工業的中心。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群山環繞,長江穿鎮而過。景德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浮梁縣的馬場山及附近的幸子、樂平、婺源、余江縣、柏陽等縣都是山區,蘊藏著大量的高嶺土、瓷石、琉璃果、耐火土等礦產。

這些制瓷原料不僅雜質含量低,工藝性能好,適合制作高檔瓷器,而且儲量豐富。景德鎮及其四鄉火焰長,最適合燒瓷器,為窯爐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許多瓷窯位於長江及其交換海岸,河水可以用來洗瓷土;設置水錘,利用水力粉碎瓷土。同時,長江水運暢通,大量瓷器可以順流而下,到達鄱陽湖,再轉運到當時重要的通商口岸,如九江、南京、揚州等地,運往國內外市場銷售。

宋代景德鎮主要燒制單壹品種的青瓷。青瓷因釉色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據說是青瓷中白,白瓷中白。這種青瓷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具有景德鎮特有的地域特色。

清末以後,青瓷壹般稱為“瑩青”。宋文獻中只有壹件青瓷,但不叫“迎青”。清末乃至民初出版的瓷器書籍,有“印青”、“迎青”、“陰青”等名稱,都是指青瓷。

在景德鎮,有許多燒制青瓷的宋代瓷窯遺址,如湖田、胡翔、盛美亭、石楠街、黃泥頭、劉家灣等。以上窯址留下了不少殘片,可想而知當時瓷器燒制的盛況。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15個省區在景德鎮出土了青瓷。上個世紀青瓷的流通範圍如此之廣,印證了出土的眾多青瓷和瓷窯遺址的豐富遺存,反映了宋代景德鎮陶瓷業的發展與繁榮。

五代時景德鎮燒制青瓷和白瓷。五代窯址未發現青瓷和白瓷。從中國瓷窯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前期的傳統品種在後期有所繼承,有所改進或發展。但是,景德鎮是個例外。五代時流行的青瓷和白瓷,到了宋代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青瓷。這種現象還有其他原因,不能從壹般規律去探究。自漢唐以來,陶瓷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但也有模仿同時期其他品種的例子。例如,漢代北方的彩陶模仿了漢代江南的彩繪漆器

南宋詞人李清照《醉花陰》有句“玉枕”,其中玉枕指的是青白玉顏色的青花瓷枕;元代青瓷的碗上刻有“玉出昆山”、“玉出昆鋼”等字樣,表明青瓷為仿玉制成,寓意明顯。

宋代景德鎮燒制的青瓷以日用為主,有盛飲食的碟、盤、碗,盛酒的杯、托,盛碗、洗滌和各種香水的梳妝衛生用的,有照明用的燈,還有盛藥材、香料或女性化妝品的盒子。有壹種種子母盒,三個小盒子貼在壹個大盒子上,分別放上粉、靛、朱砂,供女性化妝時使用。此外,為信眾男女所燒的觀音像,有專門為安葬而設計的塔形蓋瓶,寢具有雙獅、直立象、臥嬰、銀錠等各種各樣的枕頭,其中銀錠較多。下圖為清代雍正景德鎮窯墨色馬克杯。

江南地區宋墓出土的青瓷較為常見,少數墓葬有確切的年代墓誌。通過對比年代墓出土的青瓷,大致可以看出器物的演變和普及使用時間。紫鑄碗是五代時非常流行的壹套酒器。北宋時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鈔碗,仍具有仿金屬器物的特點,器身呈瓜形也很普遍。早期墓葬大多在棺蓋上蓋壹個獅子形的按鈕,早期墓葬的碗最晚來自惠宗鄭和墓。唐代流行壺,壺身較高。五代時,壺演變為淺壺,但仍保留了唐朝的遺風,口扁,壺底大小相近。到了宋代,青花瓷壺由閉口變為開口、疊肩,肩部以下逐漸收斂,口大底小,器形變化很大。流行時間和灌鈔碗壹樣。瓶蓋起源於北宋後期,盛行於南宋。瓶身細長,上下大致相等。頸上部細長,有龍、虎、龜、蛇、風、鶴、雞、狗等圖案。堆在上面。有壹個塔形的蓋子,頂部有壹個鳥形的按鈕,壹些站立的起重機,瓶子的下部有額外的裝飾。人們都堆在四周的肩膀上,有的是勇士,有的是十二歲生日。瓶蓋延續至元末,上頸僅占瓶高的三分之壹,瓶體變長,較南宋有較大變化。宋代箱子產量很大,南宋出現了專門制作箱子的作坊。景德鎮燒制的盒子小而扁,有圓形、八角形、六瓣形和菊瓣形。封面多以浮雕印花裝飾,箱底無釉。其中有些還標有作坊,如“吳佳何”和“段家何”等。銘文均為直書,國內外出土的這些均標有“吳”、“徐”、“徐”等作坊,《陶記》所述“歷代三百余窯”的記載是完全可信的。

宋代青瓷除了具有坯體潔白、釉色如玉的特點外,還有雕花、篦點、篦筆、印花等裝飾,進壹步增強了青瓷的藝術感染力。北宋初期的青白瓷,通體光亮,無線條,形制規整,琺瑯如玉,深得人們的推崇。中期以後,器物上出現了大量的雕花、篦點、篦紋。宗申元豐墓出土了幾塊小雕花板,板上無釉,說明是過燒法。南宋以後,印刷裝飾變得非常流行。傳世和墓葬出土的印碟碗很多,很多盤子都被燒焦了。裝飾題材和布局方法與河北曲陽定窯相似,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玉色青瓷對江南地區的瓷窯影響很大。出現了很多仿景德鎮青瓷的瓷窯,包括江西的南豐、冀州、寧都、贛州、金溪、貴溪等瓷窯。福建的德化、泉州、同安、永春、安溪、南安、莆田、福清、閩清、仙遊、連江、浦城、崇安、光澤、建寧窯;廣東的潮州、廣州、惠州窯;廣西藤縣、容縣、桂平、北流窯;湖北的孫藝程和武漢窯;湖南的益陽窯和衡陽窯;浙江省的江山窯和泰順窯,與8省34縣,形成了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青瓷系列。青瓷是江南兩大瓷窯之壹,影響很大,居宋代六大瓷系之首。

明代在景德鎮設立禦窯廠,專門燒制瓷器,供皇室和朝廷對內賞賜,對外交流。禦窯廠有陶監,集中景德鎮最優秀的制瓷工匠,壟斷優質瓷土和青料,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根據朝廷需要,不計工本,不惜燒制出最精美的產品。由此,中國的制瓷技術被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

明代民窯瓷器的生產也發展很快。雖然沒有官辦禦窯廠的產品精美,但產量巨大。“北至,南至坡腳,東至大海,西至蜀,皆取景德鎮”(王:《江西大誌陶書》)。其中不乏高檔品,朝廷所需的“秦限”瓷器均為民窯生產。特別是明代後期,隨著制瓷行業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私人瓷窯激增。嘉靖十九年(1540年)“浮梁景德鎮人以制陶為業,聚仆萬余人”。萬歷年間(1573-1620),每天“鎮上幫工不下數萬”。官窯不如民窯,出現“官民爭利”的局面,最終形成“官取民燒”的新體制。此外,民窯的圖案和紋飾瀟灑,尤其是描繪自然的寫實紋飾,更能體現制瓷者豐富的創造力和勞動人民濃郁的生活氣息。景德鎮民窯瓷器值得關註。

到了明代,景德鎮的制瓷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制瓷分工非常精細。《天工開物》列舉了制瓷制作流程如下:春土、置泥、制坯、澆水、圈圈、書畫、噴水、生銹、裝盒、填窯、烘燒等。從原料開采到燒制,“72手,平方克。即制作壹件瓷器需要72道工序。大部分工序基本都是各司其職,精細的分工和技術的精益求精,不斷提升了產品質量。景德鎮制瓷人還總結了中國南、北窯的優點,發明了蛋形窯,即景德鎮窯。窯爐的革新大大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就這樣,景德鎮的瓷器業越來越繁榮。

在屹立在長江之畔的景德鎮,官窯和民窯的數百個煙囪日夜被紅色的火焰籠罩,煙火對峙。“千杵之聲大,火炸天,人夜不能寐”。史無前例,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

二、朱仙鎮

朱仙鎮奇峰故裏位於開封市祥符區,鄭汴黃河“三點壹線”黃金旅遊線上,距鄭州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自古繁華燦爛,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春秋時期,鄭莊公在朱仙鎮古村駐軍建城,城名“開封府”,意在“開疆拓土”。漢景帝年間,八朝古都開封為避諱皇帝而開放。戰國時期,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文化,朱仙鎮人文景觀眾多,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有“中國三大嶽廟”之壹的朱仙鎮嶽飛廟,有被評為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有建築風格堪稱“東亞最大清真寺”的朱仙鎮清真寺。也是豫劇之母湘府調的發源地。

世事滄桑變遷,其他古鎮日漸繁華。只有朱仙鎮“因水而興,因水而衰”,在歷史長河中無聲無息。

朱仙鎮的歷史不應該沈默,千年古鎮應該復興。新時期,中原經濟區建設和鄭汴壹體化取得了顯著成效。朱仙鎮開封故裏憑借其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將發展成為河南省建設文化大省、開封市構建文化旅遊體系的重要支撐點。

2012年5月9日,由河南快樂黨集團投資建設的朱仙鎮開封老園林景區舉行奠基儀式。該項目是集古鎮風情文化、高端養老、生態觀光農業為壹體的河南省重點項目、省重點旅遊項目、開封市重點項目。項目規劃總面積約5300畝,總投資120億元。分為古鎮風情區、環湖景區、休閑度假區、古戰場文化體驗區、生態農民體驗區、文化創意養生區、生態濕地體驗區、生態林地觀光區八大功能區。

朱仙鎮棲鳳老園以“生態城市建設、文化夢想延伸、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規劃發展理念,打造以水上觀光、娛樂、購物、休閑、度假活動為主的旅遊目的地,打造特色旅遊綜合體。

朱仙鎮《開封故裏》深入探究了朱仙古鎮的歷史發展,生動再現了當年朱仙鎮的繁華風貌,商業繁榮,文化燦爛,漕運連綿,沿江燈火。以發展現代旅遊業為主體,帶動周邊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為宗旨,加快朱仙鎮周邊美麗鄉村建設;根據景區現狀,依托原生態環境,以當地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為資源,以城市人口為目標,開發了符合現代遊客需求的特色旅遊項目。

朱仙鎮開封老園林深入挖掘朱仙鎮歷史文化內涵,在倡導文化遊、歷史遊、休閑遊、體驗遊等多種常規旅遊形式的同時,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旅遊設計和規劃理念,提出全新的多業態綜合旅遊發展模式,為遊客提供原生態、人性化的服務。

目前,朱楨凱豐故園已建成開放,占地870畝。包括朱仙古鎮、水運糧倉區、聚賢湖、狀元街、魁星街、下八星街等區域。大江南北古建築、濱水民宿、特色小店的聚集,將為遊客開啟壹場浪漫溫馨的中原之旅。

朱仙鎮棲鳳老園以復古的明清建築為主要建築類型,融入厚重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為遊客呈現“鎮湖相連,景湖相依,鎮在水中,水在鎮中,鎮湖壹體”的獨特中原水鄉風貌,其中再現了朱仙鎮當年商船日夜穿梭,夜晚兩岸燈火通明,沿江風光蔚為壯觀的繁華景象。

三、佛山鎮

佛山,原名季華堂

唐朝時期,佛山的手工業、商業、文化非常繁榮。明清時期發展成為嶺南重鎮,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世界“四大名鎮”。陶瓷、紡織、鑄造和醫藥四大工業在南方蓬勃發展。清末,佛山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壹,先後誕生了中國第壹家新式繅絲廠和第壹家火柴廠,創辦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口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特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瓷藝術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醫藥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等。

佛山是“南陶都”,制陶歷史悠久,有7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石灣娃,天下第壹”的美譽。南豐古竈建於明代鄭德時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燃木龍窯。400多年來代代相傳,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之都”稱號。

佛山是“南方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世代名——“紅船子弟”,誕生了粵劇最早的戲劇組織——瓊花會館。民間組織粵劇唱“私營公司”是佛山文化的壹大特色,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壹年壹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讓佛山呈現出“紅船夜泊,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醫藥之鄉”。方正醫藥有400多年的歷史,產品種類齊全,可分為膏、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家庭、旅行者必備的中成藥,湧現出了“黃香花”如意油、“風行”藥酒、“元極林”幹河茶等壹批老字號名藥。

佛山的鑄造工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佛山制造的鼎、壺、鐘、塔聞名全國。到了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為華南的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鑄造的大炮在抗擊外敵入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和保存了秋色、舞獅、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和民俗。秋天,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雕、磚雕等傳統手工藝技藝精湛,獨具特色。2005年底,佛山參與申報了舞獅、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等6個項目,進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

佛山自古以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廣東***有九位狀元,佛山占了其中的五位。明清是“既有氣標,又有廣範的人文之地”。近代以來,維新運動的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戴宏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元、簡、簡玉潔,科學家詹天佑、鄒,文學家吳,著名粵劇明星、馬師曾,武術大師梁贊、李小龍,名醫等,都能勝任工作。

近年來,圍繞建設文化名城的目標,佛山推進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城市文化融合,塑造開放兼容創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舉辦亞洲文化部長論壇和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第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各類文化設施在全省、全國處於先進水平,多層次配套的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廣東粵劇博物館在佛山,中國美協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在順德。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會、佛山市孔雀畫廊視聽電器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被評為“中國魅力小鎮”,三水區大旗頭村、順德區碧江社區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遊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竈、清暉園、皂屏風山、南國桃源、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集古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壹體的佛山祖廟,被譽為“東方藝術的殿堂”;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兩大名山”的美譽。順德清暉園和佛山梁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世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的荷花生態園。還有李東華、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祠堂、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方武術、商務會展、工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園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

佛山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是珠三角的“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的發源地之壹,素有“食在廣東,師在佛山”的美譽。佛山壹直以豐富的民間菜譜、眾多的餐館酒樓、高超的烹飪技藝而享譽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十壹五期間每年舉辦的“佛山美食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於壹體的盛大旅遊節。

4、漢口鎮

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有壹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就是——武漢,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的大都市;但是武漢形成統壹的行政區劃時間還不長。很長壹段時間,這裏有三鎮,武昌、漢口、漢陽。

在明清時期,這三個地方甚至不在壹個地級行政區內。以清朝為例。清代武昌縣屬武昌府,是武昌府的郭芙縣。漢陽郡屬漢陽府,漢陽府隸屬郭縣,漢口也曾屬漢陽府管轄。

直到近代北伐軍攻克武漢三鎮,國民政府才於1927年元旦將武昌、漢陽、漢口作為“京兆區”,統稱武漢,正式將首都從廣州遷至武漢。這是歷史上第壹次在官方文件中將三鎮合並為壹個行政區劃。

那麽,武漢的核心在哪裏?“武漢三鎮”的範圍確實不好說,就是今天武漢的七個中心城區,武漢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在武昌(現在的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中國,近代武漢工業的發源地,在漢陽(今漢陽區);金融、貿易、外匯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

  • 上一篇:瞿麥功效與作用,瞿麥功效與作用與主治功
  • 下一篇:氧化鈉註射液有什麽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