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粘膜病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粘膜病

第壹節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變化

 壹、基本病理變化

 (壹)過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膚的角化層過度增厚,臨床上為乳白色或灰白色。組織學上分為過度正角化和過度不全角化兩種。過度正角化為增厚的角化層內細胞核消失;而過度不全角化為增厚的角化層內有細胞核殘存

 (二)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也稱錯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層或基底層內出現個別或壹群細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兩種情況:

 (1)良性錯角化多見於高度增生的上皮釘突內

 (2)惡性錯角化細胞異形性明顯,多見於原位癌及鱗狀細胞癌

 (三)棘層增生(acanthosis):即棘層增厚,常伴釘突延長。原因為細胞數目增多或體積增大

 (四)上皮異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異常增生是指上皮從單純增生到原位癌之間的病理過程:上皮單純增生?上皮異常增生?原位癌(癌前病變)

 WHO將上皮異常增生的病理變化規定為以下十二條:

 1.上皮基底細胞極性紊亂 2.出現壹層以上基底樣細胞3.核漿比例增加 4.上皮釘突呈滴狀 5.上皮層次紊亂 6.有絲分裂象增加,可見少數異常有絲分裂 7.上皮淺層1/2處出現有絲分裂 8.細胞多形性 9.細胞核濃染 10.核仁增大 11.細胞粘著力下降 12.出現錯角化

 上皮異常增生根據其累及上皮全層的情況分為輕、中、重三型,重者為上皮全層受累,即原位癌。

 (五)基底細胞空泡性變及液化

 基底細胞內水腫,細胞稍增大,胞漿呈空泡狀,稱空泡性變;水腫嚴重時,細胞發生液化溶解,細胞排列不齊,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常見於扁平苔蘚和紅斑狼瘡。

 (六)棘層松解(acantholysis):棘層細胞間粘合物質發生變性、斷裂破壞,細胞間橋溶解而使棘細胞間聯系力松弛、斷裂,嚴重時失去聯系,解離,則在棘層形成裂隙或皰。此種病變見於天皰瘡等。

 (七)皰(vesicle):粘膜或皮膚內液體儲存形成皰。組織學上根據皰形成的部位分為:

 1.棘層內皰:皰在上皮棘層內或基底層上,有棘層松解,見於天皰瘡和病毒性水皰

 2.基層下皰:皰在基底層下,上皮全層剝離。見於粘膜良性類天皰瘡和多形滲出性紅斑

 (八)糜爛(erosion):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為糜爛。

 (九)潰瘍(ulcer): 粘膜或皮膚表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為潰瘍。

 (十)皸裂(rhagade): 粘膜或皮膚發生的線狀裂口為皸裂,系由某些疾病或炎性浸潤使組織失去彈力變脆而成,如核黃素缺乏時可引起皸裂。

 (十壹)斑(macule): 系臨床名詞。粘膜或皮膚上的顏色異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無硬度改變。

 紅色斑:血管增生、擴張及充血;

 黑斑:黑色素細胞或噬黑色素細胞(me1anophages)、含鐵血黃素存在、金屬顆粒沈積如銀汞沈著斑。

 第二節 口腔粘膜病

 壹、白斑(leukoplakia)

 指粘膜表面的白色的斑塊,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診斷為其他任何疾病者。

 白斑的病因與局部刺激有關,吸煙是白斑最常見的原因。

 白斑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頰、舌粘膜最為常見。男性發病多於女性,約為13.5:1.

 白斑為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塊,邊界清楚,與粘膜平齊或略為高起,表面粗糙。臨床上分為均質型和非均質型。

 白斑屬於癌前病變,癌變率為3%-5%.癌變時出現硬結、疣狀、潰瘍或紅斑。發生在口底、舌腹及舌側緣的白斑,其癌變率較高。

 白斑的病理變化表現為:

 1.上皮增生,表面過度正(不全)角化

 2.上皮粒層明顯和棘層增生,上皮釘突可伸長變粗。但上皮內無非典型性細胞

 3.基底膜清晰,固有層和粘膜下層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白斑分型及診斷:

 1.單純性白斑

 表面過度正角化,上皮層增厚。粒層明顯,棘層增生。基底膜清晰,上皮下結締組織內有少量慢性炎細胞浸潤。

 白斑分型及診斷:

 2.疣狀白斑

 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狀或*狀增生。表層過度角化,上皮粒層明顯,棘層增生,上皮下有慢性炎細胞浸潤。

 白斑分型及診斷:

 3.白斑伴上皮異常增生

 上皮異常增生明顯,上皮層次紊亂,細胞不典型性增生。但基底膜完整。

 上皮異常增生分為輕、中、重三度。重度增生即原位癌。

 癌變的發生:多發生在異常增生的基礎上,也可在單純增生直接癌變

 癌變率:取決於白斑的診斷標準

 癌變與臨床類型的關系:非均質性白斑更易癌變

 癌變與組織學類型的關系:有上皮異常增生者梗易癌變,並與上皮異常增生程度相關

 癌變的臨床表現:最後確診依據組織學檢查

 二、紅斑(erythroplakia)

 口腔粘膜上出現的鮮紅色的、天鵝絨樣斑塊,在臨床及病理上不能診斷為其他疾病者。

 紅斑發病以男性稍多,年齡41-50歲,部位多見於舌緣、齦、齦頰溝、口底及舌腹部

 紅斑臨床上分為均質型、間雜型和顆粒型紅斑。

 紅斑的病理變化及診斷:

 1.上皮萎縮

 2.上皮異常增生

 3.原位癌

 4.早期浸潤癌

 診斷:以上四項中任意壹項

 三、扁平苔癬

 是壹種較為常見的皮膚粘膜病。病因可能與局部慢性刺激、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和全身疾病有關;近年來認為,可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臨床上女性多見,好發於頰、舌、唇及牙齦等粘膜。

 病變常呈對稱性,典型的病損為粘膜上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條紋,條紋之間的粘膜發紅。這些條紋可呈網狀、線狀、環狀或樹枝狀,扁平苔癬的斑塊比白斑色淺,且不高起,不粗糙。

 病理變化及診斷:

 1.上皮不全角化或無角化(白色或紅色)

 2.上皮棘層增生,少數萎縮

 3.上皮釘突不規則延長,少數呈鋸齒狀

 4.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可形成上皮下皰

 5.固有層內有淋巴細胞浸潤帶

 6.上皮或固有層內可見膠樣小體

 四、慢性盤狀紅斑狼瘡(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慢性盤狀紅斑狼瘡是壹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在口腔頜面部,是狼瘡病中最輕的壹個亞型,為皮膚粘膜病,很少累及內臟器官。約有5%的患者可能發展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臨床主要發生於口頰部的皮膚與粘膜。面部蝴蝶斑或圓形紅斑,皮膚呈鮮紅色斑,上面覆蓋白色鱗屑。揭去鱗屑,可見擴張的毛囊。在鱗屑內面可見呈棘狀突起的角質栓塞

 角質栓塞:在擴張的毛囊口表面,角化物嵌塞形成的棘狀突起

 唇頰粘膜為紅斑樣病損,糜爛、出血,唇紅部可出現結痂。結痂常為瘢痕性愈合,周圍出現白色放射狀條紋。

病理變化及診斷:

 1.上皮表面過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2.上皮棘層萎縮,基底細胞液化變性

 3.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外類纖維蛋白沈積

 4.膠原纖維腫脹,變性,斷裂

 5.基底膜增厚,出現狼瘡帶

 五、天皰瘡(pemphigus)

 天皰瘡是壹種嚴重的皮膚粘膜皰性疾病。壹般分為尋常性、增殖性、落葉性和紅斑性四型。口腔常見的是尋常性天皰瘡。

 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40%的患者在活動期可檢測到抗上皮細胞間橋粒蛋白抗體。

 天皰瘡可累及口腔粘膜多個部位,以軟腭、頰及齦粘膜多見,臨床上女性稍多見,皰壁很薄容易破裂形成糜爛面。皰液大量丟失,易導致全身衰竭,死亡率較高。

 周緣擴展現象:皰周圍似健康的粘膜輕微挑撥,出現剝離。

 Nikolsky征陽性:表面似乎正常的皮膚或粘膜,加壓後易形成皰或脫皮。

 病理變化及診斷:棘層松解和上皮內皰

 1.上皮內皰形成,皰內有天皰瘡細胞

 2.皰的底部可見基底細胞附著於結締組織上呈*狀伸入皰腔內。固有層有炎細胞浸潤

 天皰瘡細胞:松解,脫落,變性的棘細胞,核周有窄暈,稱為天皰瘡細胞

 六、良性粘膜類天皰瘡(benign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又稱瘢痕性類天皰瘡,是壹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發生在口腔,也可發生在眼、尿道、外陰和肛門。

 臨床上常見為50歲以上的老人,好發於牙齦,也可累及腭、頰、舌粘膜。表現為發紅,水腫,壹般皰壁較厚,無周緣擴展現象。

 病理變化及診斷:基底細胞變性,液化,形成基底下皰,病損部位的上皮全層剝脫

  • 上一篇:大沙地的商業
  • 下一篇:怎麽從費縣到沂水縣高莊鎮下裏莊村臨沂心之谷食品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