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中國四大名豬?

中國四大名豬?

中國四大名豬包括寧鄉豬、金華豬、太湖豬、內江豬。

寧鄉豬

寧鄉豬產於湖南長沙寧鄉縣流沙河、草沖壹帶,又稱草沖豬、流沙河豬,是湖南省四大名豬種之壹。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全國除西藏、臺灣外,其余省、市、自治區均引進寧鄉豬,省內則幾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陽、桃江、安化、漣源、湘鄉、黔陽、邵陽等地引入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質松疏等特點,且在飼養過程中性情溫順,適應性強。在漫長的選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狀: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被稱為國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庫。上世紀70年代曾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推薦品種。

壹、品種特征

寧鄉豬體型中等,頭中等大小,額部有形狀和深淺不壹的橫行皺紋,耳較小、下垂,頸粗短,有垂肉,背腰寬,背線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豐滿,多臥系,撒蹄,群眾稱“猴子腳板”,被毛為黑白花。依毛色不同有烏雲蓋雪、大黑花、爛布花三類型;依頭型差異,有獅子頭、福字頭、閹雞頭三種。

二、生產性能

寧鄉豬屬偏脂肪型豬種,具有早熟易肥,邊長邊肥,蓄脂力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性情溫順,適應性強,體軀深寬短促,體質松疏等特點。寧鄉豬肥育期日增重為368克,飼料利用率較高,體重75~80千克時屠宰為宜,屠宰率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積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為34.7%。寧鄉豬三胎以上產仔10頭。

三、品種利用

寧鄉豬在華北、東北、西北、華南等地飼養,均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與外種豬雜交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最高優勢率達19.12%。1981年國家標準總局核準頒布了《寧鄉豬標準》,代號為GB2773-81寧鄉豬,正式確定寧鄉豬為全國三大優良地方品種之壹。進入八十年代末期後,寧鄉農戶養豬基本實現雜交化。省市有關部門以寧鄉豬原產地草沖農戶為基礎、縣種豬場為核心,對寧鄉豬實行保種。從此,寧鄉豬進入保種繁育階段。

中國地方品種-金華豬

金華豬是中國豬的地方品種,又稱兩頭烏。產於浙江省金華地區的義烏、東陽和金華三個縣。現已推廣到浙江全省20多個市、縣和省外部分地區。種豬數據產區3個縣統計5萬多頭。金華豬具有皮薄、骨細和肉脂品質好的特點,用其後腿制作的金華火腿質佳味香,外形美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壹、外型特征

金華豬體型中等偏小,毛色除頭頸和臀尾為黑色外,其余均為白色,故有“兩頭烏”之稱。在黑白交界處有黑皮白毛的“暈帶”。耳中等大、下垂,額上有皺紋,頸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較傾斜,四肢較短,蹄堅實,皮薄毛稀。乳頭多為7~8對。

金華豬按頭型可分為“壽字頭”和“老鼠頭”兩種類型。“壽字頭”型豬分布於金華和義烏等地,個體較大,生長較快,頭短,額部有粗深皺紋,背稍寬,四肢較粗壯。“老鼠頭”型豬分布在東陽等地,個體較小,頭長,額部皺紋較淺或無皺紋,背較窄,四肢高而細。

二、生產性能

金華豬以肉質好、適宜腌制火腿和臘肉而著稱。它的鮮腿重6~7kg,皮薄,肉嫩,骨細,肥瘦比例恰當,瘦中夾肥,五花明顯。以此為原料制作的金華火腿,是中國著名傳統的熏臘制品,為火腿中的上品。皮色黃亮,肉紅似火,香烈而清醇,鹹淡適口,色、香、味、形俱佳,且便於攜帶和貯藏,暢銷於國內外。金華豬具有性成熟早、性情溫馴、母性好和產仔多等優良特性。經產母豬每窩產仔14.22±0.31頭,仔豬育成率高(94.0%)。金華豬在每公斤配合飼料含消化能12.56 MJ、粗蛋白質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營養條件下,在體重17~76┧階段,平均飼養期127天,日增重464g,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51.4lMJ,可消化粗蛋白質425g,75 ┧體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

三、利用

以金華豬作母本的二元雜交能明顯地提高肥育豬增重速度,降低飼料消耗。尤其是大約克×金華豬、漢普夏×金華豬、杜洛克×金華豬、長白豬×金華豬的雜種後代日增重提高25.7l%~38.25%,飼料消耗減少10.30%~13.06%,瘦肉率提高5.93%~8.90%。長白豬×蘇聯大白豬?金華豬,大約克×蘇聯大白豬?金華豬三元雜種豬的效果優於二元雜交。日增重分別達614g和698g,瘦肉率比純種金華豬提高5%~9%。

太湖豬

太 湖 豬

太湖豬是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豬種,享有“國寶”之譽,蘇州地區是太湖豬的重點產區。太湖豬屬於江海型豬種,產於江浙地區太湖流域,是我國豬種繁殖力強,產仔數多的著名地方品種。太湖豬體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為白色,腹部紫紅,頭大額寬,額部和後驅皺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煙葉。四肢粗壯、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頭8~9對,最多12.5對。依產地不同分為二花臉、梅山、楓涇、嘉興黑和橫涇等類型。

太湖豬特性之壹是繁殖性能高。太湖豬高產性能蜚聲世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豬種中繁殖力最強,產仔數量最多的優良品種之壹,尤以二花臉、梅山豬最高。初產平均12頭,經產母豬平均16頭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產20頭,優秀母豬窩產仔數達26頭,最高紀錄產過42頭。太湖豬性成熟早,公豬4-5月齡精子的品質即達成年豬水平。母豬兩月齡即出現發情。據報道75日齡母豬即可受胎產下正常仔豬。太湖豬護仔性強,泌乳力高,起臥謹慎,能減少仔豬被壓。仔豬哺育率及育成率較高。

特性之二是雜交優勢強。太湖豬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結合雜交優勢強。最宜作雜交母體。目前太湖豬常用作長太母本(長白公豬與太湖母豬雜交的第壹代母豬)開展三元雜交。實踐證明,在雜交過程中,杜長太或約長太等三元雜交組合類型保持了親本產仔數多、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等特點。由於太湖豬具有高繁殖力,世界許多國家都引入太湖豬與其本國豬種進行雜交,以提高其本國豬種的繁殖力。

特性之三是肉質鮮美獨特。太湖豬早熟易肥,胴體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為6.55,肉色評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左右,氨基酸含量中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蛋氨酸及蘇氨酸比其它品種高,肌間脂肪含量為1.37%左右,肌肉大理石紋評分3分。

為保存和開發太湖豬這壹寶貴資源,太湖豬育種中心於1984年5月在蘇州成立。20年來,育種中心建成了壹個“國家重點種畜禽場”,育成了壹個國家級的新豬種蘇太豬。20年後,育種中心為進壹步保存太湖豬中部分已越來越少的豬種原種,計劃建立壹個太湖豬活體基因庫。目前,高產的二花臉豬和最具代表性的梅山豬已先期進入基因庫隔離飼養。在今後的十年內,基因庫將在對太湖豬保種育種的同時,加以有效開發利用,爭取再培育壹個新豬種。

產於我國長江下遊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帶,屬華北,華中過渡型豬種。分布較廣,類型較多,包括上海嘉定的梅山豬,松江,金山的楓涇豬,浙江嘉,平湖的嘉興黑豬,江蘇武進的焦溪豬,靖江的禮士橋豬,啟東海門的沙虎閑豬等。太湖豬體型較大,體質疏松,頭大額寬,面部微凹,額部有皺紋。如焦溪豬按皺紋多少,深淺可分為大花臉和二花臉。耳大皮厚,耳根軟而下垂。背腰寬而微凹,胸較深,腹大下垂,臀寬而傾斜,大腿欠豐滿,後軀皮膚有皺褶,全身被毛稀松,毛色全黑或表灰色,或六白不全。奶頭壹般為8-9對。繁殖能力強,壹般初產母豬每豬每窩產活仔10頭以上;經產母豬產活仔14頭以上,斷奶育成12頭以上,初生重0。7千克 ,仔豬45日齡斷奶窩重在100千克左右,2月齡斷奶重9千克左右。6月齡體重約為65千克-70千克。適宜屠宰體重為75千克左右,屠宰率為67%。成年公豬體重140千克,母豬110千克左右。

內江豬

內江豬主要產於四川省的內江市和內江縣,以內江市東興鎮壹帶為中心產區,歷史上曾稱為“東鄉豬”。內江豬具有適應性強和雜交配合力好等特點,是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開展豬雜種優勢利用的良好親本之壹,但存在屠宰率較低,皮較厚等缺點。

壹、外形特征

體型大,體質疏松,頭大,嘴筒短,額面橫紋深陷成溝,額皮中部隆起成塊,俗稱“蓋碗”。耳中等大、下垂,體軀寬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四肢較粗壯,皮厚,成年種豬體側及後腿皮膚有深皺褶,俗稱“瓦溝”或“套褲”。被毛全黑,鬃毛粗長。乳頭粗大,6~7對。壹般將額面皺紋特深、嘴筒特短、舌尖常外露者稱“獅子頭”型;將嘴稍長、額面皺紋較淺者稱“二方頭”型。目前以“二方頭”型居多。成年公豬體重170千克左右,成年母豬155千克左右。

二、生產性能

在中等營養水平下限量飼養,肥育豬體重從12.8千克增至91.9千克,需193天,日增重41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耗混合料、青料和粗料分別為3.5、4.9和0.07千克;在較好飼料條件下限量飼養,179日齡體重可達90.2千克,106天育肥期日增重662克。體重90千克時,屠宰率67.5%,胴體中肉、脂分別占37.0%、39.3%。小公豬62日齡時睪丸便有成熟精子,5~6月齡開始配種;母豬初情期113日齡左右,6月齡初次配種。母豬產仔數為9~10頭。?

三、種用價值

內江豬遺傳性強,雜種後代均不同程度表現額寬、額面皺褶多、有旋毛等外貌特征,胴體也呈現屠宰率較低、皮厚等性狀。以內江豬為父本,與長白、蘇白、巴克夏等豬種雜交,壹代雜種豬的日增重率優勢分別為36.2%、12.2%和5.7%。雜種豬皮變薄,眼肌面積增大,胴體瘦肉率增加。例如,長×內雜種豬的皮厚為0.48厘米(內江為0.68厘米),胴體瘦肉率為44.6%(內江為41.6%)。

  • 上一篇:壹碗好吃的紅燒茄子怎麽做
  • 下一篇:小女孩黴菌感染尿道用什麽藥最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