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請問:中醫的小青龍湯,四子君湯,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

請問:中醫的小青龍湯,四子君湯,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

小青龍湯(張仲景) 太陽行水發汗

小青龍湯治水氣 喘咳嘔噦渴利慰

姜桂麻黃芍藥甘 細辛半夏兼五味

〔組成與用法〕 麻黃去節9克 芍藥9克 幹姜9克 五味子3克 甘草炙9克 桂枝去皮9克 半夏洗9克 細辛3克 水煎,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效與主治〕 解表蠲飲,止咳平喘。主治風寒外束,水飲內停,癥見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者。

〔說明〕 本方所治證候,乃素有停飲,復感風寒所致。外寒內飲,扭結不解,單純解表則水飲不除,專於化飲則外寒不解,唯發汗化飲,內外合治,才是正法。所以方用麻黃、桂枝為君,發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氣。幹姜、細辛為臣,溫肺化飲,兼助麻、桂解表。然肺氣逆甚,純用辛溫發散,既恐耗傷肺氣,又須防止溫燥傷陰,故又以五味子斂肺氣,芍藥養陰血,並為佐制之用。半夏祛痰和胃而平逆氣,亦為佐藥。炙草益氣和中,又能調和於辛散酸收之間,兼具佐使之用。八味相配,使風寒解而水飲去,肺氣復舒,宣降有權,則諸癥自平。然方中五味子、芍藥用量不宜過多,以免戀邪。

本方為化飲解表之良劑,臨證以惡寒發熱無汗,咳喘痰多稀白,口不渴,苔白脈浮為使用依據。

本方與大青龍湯皆主風寒在表,但彼兼郁熱煩躁,此兼寒飲內停,所以兩者發表之藥相同,而治裏之藥則別。大青龍湯配石膏以清熱除煩,本方則用姜、辛、半夏溫化寒飲,壹佐寒,壹伍熱,迥然有別,臨證切莫以其均名“青龍”而混淆誤用。

麥門冬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上。

組成麥門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參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棗12枚

用法上六味藥,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功用清養肺胃,降逆下氣。

主治肺痿。肺胃津傷,虛火上炎,咳唾涎沫,氣逆而喘,咽幹口燥,舌幹紅少苔,脈虛數者。

方論方中重用麥門冬滋養肺胃,清降虛火為君;人參益氣生津為臣;半夏降逆化痰為佐;甘草、大棗、粳米益胃氣,生津液為使。諸藥合用,使肺胃氣陰得復,則虛火平,逆氣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清燥救肺湯組成:桑葉(經霜)9克,石膏(鍛)8克,甘草、胡麻仁、阿膠、枇杷葉(去毛)各3克,人參、杏仁各2克,麥冬4克。該方為清代醫家喻昌所制。方中重用桑葉質輕性寒,走肺絡而宣倆氣,以清透肺中燥熱之邪,體現了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學術思想;由於桑葉入肺、肝二經,古人稱之為“肺家肝藥”,兼有清肝熱的作用,能夠防止在肺的氣陰兩虛時,遭到肝木的反侮,是為君藥。再用石膏之辛寒,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以清瀉肺熱;麥門冬甘寒以潤肺養陰,***為臣藥。《難經》說“損其肺者益其氣”,故用人參益氣生津,甘草補益脾胃,有培土生金復津液之妙;阿膠、胡麻仁養陰潤肺,使肺得清潤,諸癥自除;杏仁、枇杷葉清肺氣、降、肺火,以上6味均為佐藥。全方功能清肺之燥熱,降肺之氣逆,救肺之氣服,故名“清燥救肺”。喻氏有感於“古今治氣郁之方,用辛燥行氣,絕無壹方治肺之燥者,宗甘涼滋潤之法,制清燥救肺湯”。

  • 上一篇:原點的分集劇情
  • 下一篇:所有的中藥都是用酒泡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