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請問黃粉的養殖技術

請問黃粉的養殖技術

黃鱔的養殖

黃鱔是亞熱帶淡水魚,又名黃鱔、長魚、黃鱔、蔥子等。在魚類分類學上,屬於半翅目,黃鱔科,黃鱔屬。

在我國分布廣泛,除西北和西南地區外。國外,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黃鱔不僅具有重要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壹般黃鱔可食部分在70%以上,高於普通魚類。黃鱔的蛋白質含量僅次於鯉魚和鯡魚,鈣、鐵含量第壹。

摘要

第壹節黃鱔的生物學特性

1)形式和特征

黃鱔的身體呈鰻形,前端管狀,尾部扁平,尾部漸細。體表無鱗,但分泌大量粘液。沒有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為低皮褶,與尾鰭相連。口大,鰓孔小,左右鰓孔在頭的腹面連在壹起,形成“V”形鰓裂,故稱半鰓亞綱。所以黃鱔經常把頭伸出水面呼吸。其體多為黃褐色或藍褐色,無黑斑。它的腹部呈橙黃色,帶有單色斑點。其體長較短,腸道約為體長的2/3,消化能力較強。

生活習性黃鱔是壹種底食性魚類,有以下九個特點。

1)穴居生境多棲息於水田、溝渠、淺塘、沼澤,常以穿頭洞為巢。巢是具有至少兩個出口的彎曲的多分支通道。孔的長度約為體長的2.5 ~ 3.6倍,通道的寬度與體大小相同。柔軟的沈積物是最好的棲息地,大型個體生活在深水中。

2)嗅覺、聽覺、觸須由於自動調性視覺的失效而特別敏銳,具有很強的選擇性自動調性。

3)抵抗低溶解氧呼吸溶解氧的能力很低,不可能長期生活在水中,否則會出現嚴重的缺氧疹,徹底死亡。可以通過口鼻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也可以通過皮膚和泄殖腔輕微呼吸。即使水體極度缺氧,也不會影響黃鱔獲取樣本的能力。最小溶解氧可以是0.17毫克/升.

4)耐饑性即使是剛孵出的幼鱔,如果放在有自來水的水缸裏,不餵食,也不會餓死;成年鰻魚在潮濕的土壤裏壹年不吃東西也沒關系。它不會餓死,只能減肥。

5)最適嗜熱生長溫度為22℃ ~ 28℃。當水溫高於28℃或低於18℃時,其攝食量明顯減少,生長受到抑制。水溫在32℃以上或10℃以下,它根本不吃。

6)喜暗:有輕水、涼水、微酸水、靜水、草時,會放棄挖洞。

7)對蚯蚓的特殊敏感,在距離蚯蚓25米的地方也能很快發現,蚯蚓是黃鱔最好的飼料。

8)藥物敏感黃鱔對藥物特別敏感,尤其是蘇華203敵敵畏和1605,致死濃度分別為8 ppm、6 ppm和4 ppm。總之,要盡量避免各種農藥進入黃鱔池塘。

9)雜食性在野外條件下,幼鰻主要以水蚯蚓、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遊生物為食,也以水生昆蟲的幼蟲為食,有時也吃有機碎屑絲狀藻類和浮遊植物。成年鰻魚吃的對象較多,如小魚、蝦、蝌蚪、幼蛙、小蝸牛、貽貝等,有時甚至在夜間上岸捕食蚯蚓、蚱蜢、金龜子等。有時它們吃浮遊植物。

3)耳石棘和舌骨可以用來鑒別黃鱔的年齡,其中舌骨是最理想的鑒別材料。現在比較自然狀態和人工養殖的黃鱔體長和體重:

人工飼養

自然

4)對環境的要求生長溫度為65±05℃~ 30℃,適宜溫度為22℃ ~ 28℃。高於30℃或低於18℃,就會影響進食。低於10℃就停止進食,高於32℃就很少進食。

溶氧水中溶解氧在3 mg /L以上為正常,低於2 mg /L為異常,致死點為0.17 mg/L .

pH值黃鱔正常生活的水的適宜pH值為6.0 ~ 7.5,最適宜PH值為6.5 ~ 7.5。與Siguda等常見養殖魚類的適宜pH值相比,適宜pH值範圍較窄,呈酸性。從黃鱔在pH值過高(大於8.0)和過低(小於6.0)的水中的死亡癥狀來看,表現為身體。嚴重時甚至內臟充血,部分皮膚腐爛。這可能是由於黃鱔沒有鱗片,皮膚主要靠粘液保護,粘液對外界環境的酸堿抵抗力差。當pH值從6.0提高到7.0時,其生長速度逐漸增加,而當pH值從7.0提高到8.0時,其生長速度下降,尤其是從7.5提高到8.0時。

黃鱔水中的有機物,有機物的適宜耗氧量為20 ~ 40 mg /L,如果超過50 mg /L,對黃鱔有害。

5)生殖生物學

黃鱔不像其他動物那樣終身屬於同壹性別,而是前半段為雌性,後半段為雄性,中間過渡階段稱為雌雄同體。這種從女性到男性的轉變叫做性反轉。壹般體長20 ~ 24~30cm以下的個體均為雌性,24 ~ 30~36cm的雌性占90%以上,30 ~ 36~38cm的雌性占60%左右,36~38cm的雌性占50%。38 ~ 42cm ~ 42cm個體中約90%為雄性,42cm以上幾乎全部為雄性,53cm以上全部為雄性。(不同作者列舉的性反轉全長差異的原因是地域、水溫、食物成分、內分泌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

1)雌性期,卵巢外有壹層連接組織被膜,可分為五期。第壹階段:卵巢白色、透明、細長,肉眼看不到卵子。解剖顯微鏡下可見透明細小的卵母細胞,細胞核大,細胞質少,卵徑0.08 ~ 0.1m。體長在8.2厘米以下的幼鰻卵巢內充滿了纖細的卵母細胞。Ⅱ.

階段: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變為淡黃色,卵巢內有許多微小的卵母細胞。在解剖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圓形或不規則的卵母細胞。許多卵黃顆粒沈積在細胞中。卵徑為0.15 ~ 2.2毫米,同時期卵母細胞較少,幼鰻性腺總長度壹般為15 ~。

ⅳ期:卵巢明顯粗大,卵母細胞明顯增大,胚珠大小壹致,顏色由淡黃色變為橙色。解剖顯微鏡下可見卵黃顆粒充滿整個卵母細胞,細胞核逐漸向側面移動。卵徑2.2 ~ 3.4 mm,該階段黃鱔全長10 ~ 30cm,少數可達40cm以上。發育末期,卵巢長度占黃鱔總長度的44.6%,平均為53.2%(從生殖孔至頭部)。ⅴ期:卵巢大,充滿橙黃色卵,呈球形。卵的直徑為3.3 ~ 3.7毫米。卵母細胞中充滿緊密排列的卵黃球,細胞核向卵子的壹端移動,卵子在卵巢中已經遊離。

2)雌雄同體階段,2齡後多數黃鱔體長24.5 ~ 37厘米,性腺囊增厚。解剖顯微鏡下可見少量殘留的小卵,但不會成熟,而是逐漸退化吸收,分解成橘黃色絮狀物,同時可見不完全的生精小管。

3)雄性階段,黃鱔多為3歲以上雄性。未成熟的睪丸薄而大,灰色,表面有色素斑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生精小管和不活動的精子。成熟的精巢比以前大,表面有黑色斑紋,顯微鏡下可見大量活躍的精子。

4)繁殖季節和環境條件黃鱔壹年繁殖1次,產卵期長。在長江流域,黃鱔的繁殖季節壹般在每年的5月至9月,繁殖高峰在6月至7月,隨氣溫提前或推遲。繁殖季節到來之前,親本黃鱔先打壹個洞,稱為繁殖洞。繁殖洞壹般在田埂附近,洞壹般開在田埂上。後洞細長,洞口寬約10cm。洞口上下距離約5cm,左右距離約10cm。

5)整個生殖期雌性多於雄性。7月份之前,女性最多占91.3%,8月份逐漸減少到38.3%,男女比例為0.6:1,9月份到65438+2月份約占50%。

6)產卵和孵化前,雌雄鰻吐沫築巢,然後在巢上產卵。受精卵呈黃色或橙色,半透明,卵徑(吸水後)壹般為2 ~ 4毫米,雄鰻有護卵習性。新鰻鱺吐沫為巢,不僅使受精卵不易被敵人發現,而且使受精卵漂浮在水面上,壹般溶解氧高,水溫高(鰻鱺卵),有利於提高孵化率。黃鱔胚胎發育特點:壹是卵徑大,卵黃豐富,胚胎發育時間長,出膜時仔魚大,對環境的耐受性強;其次,同壹親魚產的同壹批卵在相同條件下孵化,仔魚孵化時間不壹致,相差48小時左右;第三,早期原腸胚動物的極細胞下出現神經板。

第三節成年鰻魚的養殖

目前成年鰻鱺的養殖有網箱養殖、無土靜水養殖和溫室流水養殖。現在,我們將重點介紹網箱養殖和溫室流水養殖:

1)網箱養殖在網箱養殖中,有池塘網箱養殖、湖泊網箱養殖、水庫網箱養殖、稻田網箱養殖。今天只介紹稻田網箱養殖技術。因為稻田是為了養殖黃鱔而設置的,稻田為黃鱔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黃鱔為水稻松土,吞食害蟲,黃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黃鱔高產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

1.魚苗的選擇要發展黃鱔的人工養殖,首先要有優良的黃鱔品種。根據目前各地養殖的黃鱔的種類來源,至少有3-5個地方種群。這些不同的種群對環境有不同的適應能力,生長速度和培養效果。因此,應特別重視黃鱔人工養殖的發展。幾種常見的黃鱔本地種群介紹如下。

1.1暗黃色斑點黃鱔體型細長、圓形、標準,體表顏色暗黃色,有較大的棕黑色條紋。生產實踐表明,暗黃色斑點黃鱔適應性強,生產速度快,個體大,肉質好,養殖效果好。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倍數可達5-6倍。

1.2淺黃色斑點鰻鱺這種鰻鱺的體型也比較標準,顏色為淺黃色,身體上有細密的褐色和黑色斑紋。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容易飼養,但生長速度不如暗黃黃鱔快。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可達2-3倍。同時,在自然條件下,它的種群數量大,來源方便,所以這種鰻魚也是人工養殖的鰻魚品種。

1.3灰綠色黃鱔這條黃鱔的體色為藍灰色,還帶有棕黑色的細斑紋。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生長速度較慢,體型較小。在養殖條件下,這種黃鱔的增重倍數只有1 ~ 2倍,養殖效果不如暗黃斑點黃鱔理想。

選種時還應註意以下問題:所選鰻種規格要壹致。壹般30-50g/尾為宜。規格不齊的要分開培養。選擇的鰻魚品種要健康,無疾病,生命力強。受傷、患病的個體,或經過長途運輸、生命力較弱的個體,不宜選用鰻鱺品種。選擇的鰻魚品種應該是同壹批,來自同壹產地。

2)水田養鱔魚所選擇的水田,水質要好,水量充足,取水排水方便,不旱不澇,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無冷浸,環境清靜。早中晚均可種植(如早稻田網箱養鱔魚為宜)。

3)網箱壹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為10 ~ 15米,高度為1 ~ 1.2米,根據當地經驗,網箱的網孔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壹是必須牢固耐用,耐熱、耐高低溫冷凍而不損壞,抗老化和抗拉強度強,可使用3年左右。二是網布不跳不漏紗;三、網目小,黃鱔尾尖插不進網目為宜。籠子按順序排列在進水口處。網箱總面積壹般不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3。

4.放箱法:首先排幹田間積水,根據籠子的形狀和大小挖泥40-50厘米深,把籠子放平,用木樁支撐籠子的四角,然後把挖好的土填回籠子裏,形成泥埂或瓦。此時,籠內的泥面和田面基本持平,泥面以上的籠高出60-80厘米。非網箱區的稻田照常耕種。

5.苗種全部移栽後(也按常規方法在網箱中移栽),放入黃鱔苗種,黃鱔中適當混放幾種泥鰍,提高成活率。放養密度:每平方米籠內放3-5公斤,放養前用3%鹽水或20ppm高錳酸鉀或10ppm孔雀石綠浸泡5-10進行消毒。..

6.日常管理

_6.1_飼料放養後當天開始引誘和攝食,約占體重的1 ~ 2%。飼料種類為動物下腳料和配合飼料如蚯蚓、蠅蛆、螺肉、小雜魚蝦、畜禽肝、腦、肺等。餵“活餌”不需要飼料臺。但是,“死餌”必須放在飼料桌上。簡易飼料臺可以用紗窗和竹片做成。每個籠子配有1 ~ 2個飼料臺。每天晚上餵食壹次。正常進食後,餌料量以鰻魚進食後是否剩余約1.5小時為準,或增或減。

6.2水質控制保持網箱水深5 ~ 15cm。水質要求與養魚相同。如果水質太肥、太臭、缺氧,要及時更換。網衣堵塞後要清洗,保持籠內外水的交換。水質要符合淡水漁業標準,PH值6.5 ~ 7.5,特點是“活、肥、嫩、鮮”,水量充足,水質好,無汙染。

7.合理施肥和噴灑農藥

7.1施肥法:再施基肥,巧施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插秧和翻耕稻田時,施足基肥,每畝用量為腐熟發酵人畜糞便600-1200公斤,或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銨25公斤。巧施追肥,每667斤。或8 ~ 12kg硫酸銨或4 ~ 8kg過磷酸鈣。追肥時應根據稻田水質、水溫靈活控制用量,每次不宜過量,以免毒害黃鱔。無機追肥最好全身噴水。

7.2噴灑農藥:首先要正確診斷和控制病蟲害種類。其次,盡量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如甲胺磷、樂果、馬拉硫磷、敵百蟲、殺蟲雙、稻瘟病網、井岡黴素等。第三,每次用量不要太大。上述品種的農藥在常規劑量使用時,壹般不會對鰻魚造成傷害。第四,如果作為粉末使用,它們應該在早上均勻地結露。水基農藥必須和水混合,在露水幹後噴灑在葉子上,固體農藥也必須用水噴灑。噴灑時,必須盡量減少藥物在水中的擴散。第五,高溫會增加農藥的毒性,更要註意是否會對黃鱔造成傷害。第六,噴灑農藥前,稻田水深必須增加到10cm以上。如果擔心噴藥對黃鱔的影響,那麽在噴藥的同時換水是最安全的。

_8.越冬管理水溫低於15後,攝食量會明顯減少。到了10,黃鱔就要在泥地裏冬眠了。此時只需保持土壤濕潤,直到春節前上市或第二年飼養。

2)溫室流水栽培:選苗與水田栽培相同。

1.建壹個遊泳池。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溫室。溫室由壹米高的磚砌成,頂部由鋼筋制成。然後頂上隔熱材料,再蓋上塑料薄膜,加壓。溫室壹角建有鍋爐,調節水溫和室溫,使鰻魚始終能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生長。鰻魚池用水泥磚砌成,每池0.25m2,四周圍墻高約40cm。池塘上方通過噴淋管供水,有15 ~ 20個進水孔,進水孔與池塘底部壹樣高,1排水孔與池塘底部壹樣高,另壹個孔高出池塘底部4 ~ 5厘米。養鰻池的數量根據大棚的大小而定,壹般為20*35。池塘之間的距離是65438。

2.絲襪。池塘建好後,堵住主排水口,灌滿水浸泡5 ~ 7d以上,然後排水,再堵住下面的1排水孔,保持每個池塘有少量流水,水深4 ~ 5 cm。放養前,用6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20 ~ 3 ~ 5分鐘,或用3 ~ 4%的鹽水浸泡3 ~ 4分鐘。每平米放30 ~ 40kg,多放規格,少放規格。同壹個池塘裏的鰻魚品種要大小壹致,避免吃多吃少。用氣泡膜或其他懸浮片懸浮在水中。

3.鰻魚種剛放出來的時候,拒絕吃人工餵養的飼料,所以需要馴服。馴服的方法是:鰻魚種放生後,分別在晚上和早上六點開始誘食投餌。飼料可以是蚯蚓、蚌肉、蝸牛肉等。,把飼料切碎,在進水側堆成幾小塊,適當加大流水。第壹次投餵量為總鰻種的65438條。之後會逐漸增加到體重的3% ~ 5%。如果當天沒有投餵完,要把剩余的餌料撈出來,第二天不要增加投餵量。正常進食後,可在投餵指導飼料中添加蠶蛹、蠅蛆、煮熟的動物內臟和血、魚粉、豆餅、菜餅糠、米糠、瓜皮等,第壹次添加即可。

4.管理。註意保證水流通暢,恒溫,防鼠、防蛇、防寄生蟲;餵養壹段時間後,每半個月會挑選同壹池塘的大小鰻魚分別飼養,做到生長壹致,防止吃吃吃。

  • 上一篇:壹種止咳的中藥
  • 下一篇:新土藥壇子怎麽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