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秦嶺造山帶鉛鋅銀銅金礦區域成礦規律

秦嶺造山帶鉛鋅銀銅金礦區域成礦規律

秦嶺造山帶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成礦帶,迄今已發現數百處各種金屬礦床。其中金、銀、鉛、鋅、鉬、銅、汞、銻優勢明顯。近50年來,前人對秦嶺造山帶區域成礦規律和典型礦床進行了深入、細致、全面、系統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資料。

秦嶺造山帶構造巖漿作用發育,鉛、鋅、銀、銅、金礦床的構造控礦特征顯著。就本研究重點的鳳臺、柞山、勉略寧等多金屬礦集區而言,鉛鋅(銀)礦床多受背斜構造控制,金礦多受斷裂構造或韌性剪切帶控制,銅礦常與構造面理帶或巖石構造有關。礦床的空間分布也受NWW向構造控制,有些礦床位於北西向向構造與北東向構造的交匯處,如八卦廟金礦。

鉛、鋅、銀、銅、金等金屬成礦作用集中爆發,有兩個成礦高峰期。與熱液噴射沈積有關的金屬礦床主要形成於古生代;中生代成礦作用與大規模的陸內造山運動和受深大斷裂控制的大陸酸性火山-巖漿活動有關。

該區的海相火山沈積活動與成礦關系密切。沈積成礦特征突出。沈積成礦作用主要與地質歷史上秦嶺沈積盆地和構造盆地的發育特征及相互疊加有關,主要由沈積作用形成的礦床有鐵、錳、鉛、鋅、銀、釩、磷等。(王平安等人,1998)。

繼承性、多期多源成礦轉化特征十分明顯。秦嶺造山帶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形成了壹套與海相火山活動有關的古老沈積變質巖系,富含鐵、金、銅、鉛、鋅、稀有金屬等多種成礦元素。它們要麽在當時形成了壹定規模的礦床,要麽作為礦源,在後期的地質演化過程中多次形成。大部分礦床(或僅源巖)形成後,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後期變質作用、巖漿活動、構造變動等地質作用的改造和疊加。這些特征不僅表明了秦嶺造山帶成礦活動的長期性、多期性和復雜性,而且揭示了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構造活動的頻率,即同壹空間的時間演化特征(王平安等,1998)。

秦嶺造山帶形成的鉛、鋅、銅、金、銀、鐵主要成礦系統見表3-33。

表3-33秦嶺造山帶鉛、鋅、銅、金、銀、鐵礦床主要成礦系統

註:根據姚,等,2002年修訂。

  • 上一篇:中國傳統中醫文化手抄報內容
  • 下一篇:古人是如何治療男性脫發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