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豆蔻——祛濕的必備藥物之壹

豆蔻——祛濕的必備藥物之壹

砂仁

又名小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豆蔻的幹燥成熟果實。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燥濕行氣、溫中止嘔功效。

1是濕蘊中焦的必備藥物之壹。

豆蔻仁味香,能祛濕行氣,常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證。

根據作者近30年的臨床經驗,認為砂仁更適用於濕蘊中焦證,其與砂仁、薏苡仁配伍為“化濕三仁”主藥。其中比較適合濕溫初起,三仁湯是名方之壹。

每年夏季至日前後,雨季來臨,人們很容易在不經意間感受到土、氣的濕邪,最終導致脾土之濕,濕邪內阻,表現為腹脹、納差、四肢乏力、舌苔厚膩等。根據病情選用三仁湯或藿蒲夏玲湯等方劑,療效理想。如果臨床癥狀較輕,可單獨用水浸泡砂仁服用。

2治療嘔吐要註意辨證。

白豆蔻味辛溫,有止嘔作用。中醫認為嘔吐不同於虛實,有外感風寒,或夏季濕濁,或飲食停滯,或痰濁內阻,或肝氣侵胃,而虛證多為脾胃虛弱或胃陰不足所致。

豆蔻的止吐作用來自行氣和溫中。從這個角度來說,豆蔻更適合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證,如果屬於熱毒上吐,就要慎用。

筆者的臨床經驗是,凡胃部不適、體溫降低、嘔吐者,均可選用砂仁。

3煎藥不限底。

中醫認為芳香之品含揮發油,不宜久煎,易降低療效。砂仁為芳香之品,不宜煎服。

臨床上要不要“去後煎”,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不能局限於“壹定要去後煎”。《本草宣彤》中雖有“豆蔻”,但其功全在芳香之氣。壹旦被開除,就會降低技能;記載煎服要立即服用,但細磨時,以沸點服尤為奇妙。但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根據病證和煎煮時間來確定是否為“後煎”。比如用湯劑只需“沸停”時,不必“後下”;若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病癥,且湯劑需長期煎服,則視為“後下”。

含砂仁方劑舉隅4則

三仁湯是治療濕熱疾病的名方,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豆蔻、竹葉、厚樸、薏苡仁、半夏組成,具有理氣清濕熱的功效。本方為臨床常用方藥,發病以濕溫為主,邪在氣,濕重於熱。此方最適合“夏長秋初,熱生於濕,即暑病偏於濕”(溫病論)的癥狀,常表現為頭暈、身痛重、胸悶、饑餓、午後身熱等。臨床上對於慢性盆腔炎、慢性鼻竇炎等以濕邪為主的疾病,可辨證使用本方。

黃芩滑石湯是治療濕熱中焦的方劑,由黃芩、滑石、茯苓皮、大腹皮、砂仁、通草、豬苓組成。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常用於中焦濕熱之證,表現為發熱、身痛、出汗、熱解,繼之以發熱、口渴、舌苔黃、脈緩。

霍夏普譚曼玲是壹種治療濕熱肢倦的方劑,由藿香、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豆蔻、豬苓、炒豆豉、澤瀉、厚樸組成。具有解表祛濕的功效,常用於濕熱初起,表現為體熱惡寒,四肢嗜睡,胸悶,口膩。

臨床上常用本方治療以四肢嗜睡、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為特征的濕溫首發癥狀。

除上述方劑外,還有壹些含有砂仁的方劑,如甘露消毒丹(黃芩、石菖蒲、廣藿香、砂仁等。)和加味砂仁粉(砂仁、蒼術、厚樸、枳殼等。).

臨床經驗總結

臨床上可將豆蔻制成粉末或用水浸泡,也可磨成細粉敷於肚臍,治療小兒惡寒嘔吐。

實踐中,豆蔻是壹種藥食兩用的藥物,在食品調味中常作為香料使用。它的芳香揮發油可以調節壹些腥味很重的食物的口感,使其味道更好。

筆者臨床經驗表明,單用豆蔻還能防治濕熱之邪。通常情況下,患者是健康的,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有白色或油膩的舌苔。入夏前或入夏期間,每天用清水浸泡豆蔻2 ~ 3克,連用3 ~ 5天,可減少濕熱疾病的發生。

  • 上一篇:壹種治療腸炎的中藥配方
  • 下一篇:楊冪的冪冪式衣服,時尚洋氣。妳喜歡它們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