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澤泄的藥物功效

澤泄的藥物功效

來 源: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

功 效:利水,滲濕,泄熱。

主 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性味歸經:甘,寒。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鹹,無毒。”③《藥性論》:“味苦。” ④《醫學啟源》:“氣平,味甘。”⑤《本草蒙筌》:“甘酸,氣寒。”

入腎、膀胱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腎虛精滑者忌服。 《別錄》:“扁鵲雲,多服病人眼。”《醫學入門》:“凡淋、渴,水腫,腎虛所致者,不可用。” 《本草經疏》:“病人無濕無飲而陰虛,及腎氣乏絕,陽衰 精自流出,腎氣不固精滑,目痛,虛寒作泄等候,法鹹忌之。”

藥物配伍:《本草經集註》:“畏海蛤、文蛤。”配茯苓,利水除濕;配豬苓,利水滲濕;配白術,利水健脾。

別 名:水瀉、芒芋、鵠瀉(《本經》)、澤芝(《典術》)、及瀉(《別錄》)、天鵝蛋、天禿(《藥材資料匯編》)、禹孫、禹瀉、蘭江、牛耳菜、酸惡俞(《和漢藥考》)、如意菜《本草綱目》又名:蕒(《詩經》)、蕍、藛、牛唇(《爾雅》)、水沓菜(《救荒本草》)、水澤、耳澤

處方名:澤瀉、澤泄、澤夕、炒澤瀉、鹽澤瀉、鹽水澤瀉、建澤瀉等

處方中寫澤瀉、澤泄、澤夕指生澤瀉。為原藥去雜質切片生用入藥者。

炒澤瀉為澤瀉片經麩炒或清炒後入藥者。

鹽澤瀉又名鹽水澤瀉。為澤瀉片用鹽水噴淋,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藥者。

商品名:建澤瀉,又名福澤瀉,為產於福建、江西者。個大,皮光滑呈圓形。品質優良,為本品地道藥材。

川澤瀉:為產於四川者。個小,皮粗糙。

光澤瀉:除去細毛根,並用竹籠撞去須毛及粗皮而得的加工品。

以上商品以個大質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葉(澤瀉葉)、果實(澤瀉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貴州、雲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積的栽培。藥材主產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貴州、雲南等地亦產。商品中 以福建、江西產者稱“建澤瀉”,個大,圓形而光滑;四川、雲 南、貴州產者稱“川澤瀉”,個較小,皮較粗糙。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冬季葉子桔萎時,采挖塊莖。

拉丁名:藥材Rhizoma Alismatis原植物澤瀉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 Var. Orientale Samuels

炮制方法: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用微火烘幹,再撞去須根及粗皮。澤瀉: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幹。鹽澤瀉:取澤瀉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稍悶潤,置鍋內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現黃色取出,晾幹。(每澤瀉片 100斤,用鹽二斤八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雷公炮炙論》:“細銼,酒浸壹宿,漉出,暴幹任用。”麩制:取麩皮,撒入鍋內,待起煙時,加入澤瀉片,拌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澤瀉片100公斤,用麩皮10公斤。鹽麩制:取澤瀉片,用鹽勻潤濕,曬幹,再加入蜜制麩皮,按麩炒制法炮制,每澤瀉500公斤,用鹽6公斤;用麥麩60公斤。水適量。酒制:在100度熱鍋中加澤瀉片,翻炒數次,用酒噴勻,炒幹,取出放冷即可。每澤瀉 100公斤,用酒5公斤。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生藥材鑒定:幹燥塊莖類圓球形、長圓球形或倒卵形,長約4~7厘米,直徑約3~5厘米;表面黃白色,未去盡粗皮者 呈淡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凹陷,並散有無數突起的須根痕跡, 在底部尤密;質堅實,破 折面黃白色,帶顆粒性。氣微香,味微苦。以個大、質堅、色黃白、粉性 足者為佳。 壹般認為建澤瀉品質較佳。顯微鑒定: 粉末(去外皮):米黃色。①澱粉粒長卵形、梨形、類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14μm,長至20μm,臍點人字狀、短縫狀、十字狀、三叉狀、點狀或馬蹄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②薄壁組織碎片眾多,有的可見多數橢圓形紋孔集成的紋孔域。③內皮層細胞形大,表面觀垂周壁波狀彎曲,稍厚,木化,有纖細的孔溝。④油室大多已破碎,完整者類圓形,直徑54-110μm。此外,可見螺紋、梯紋、網紋、孔紋等導管,並偶見纖維,壁較厚,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塊莖中分出五種三萜類化合物:澤瀉醇A(Alisol A)、澤瀉醇B、乙酸澤瀉醇A酯(Alisol A monoacetate)、乙酸澤瀉醇B酯和表澤瀉醇A(Epialisol A);另含揮發油(內含糠醛)、小量生物堿、天門冬素、壹種植物甾醇、壹種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 酸);還含樹脂、蛋白質和多量澱粉(23%)。中國藥材學:塊莖含揮發油與樹脂等,並含澤瀉萜醇A(alisol A)、澤瀉萜醇A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澤瀉萜醇B(alisol B)、澤瀉萜醇B乙酸酯(alisol B monoacetate)、表澤瀉萜醇A(epialisol A)以及澤瀉萜醇C乙酸酯(alisol C acetate)。還含澤瀉醇(alismol)、環氧澤瀉烯(alismoxide)、 2-糠醛(2-furaldehyde)、膽堿、卵磷脂。預試還生物堿、甙、黃酮、有機酸、氨基酸及多糖反應。

別名水澤、如意花、車苦菜、天鵝蛋、天禿、壹枝花

來源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的幹燥塊莖。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挖,洗凈,幹燥,除去須根及粗皮。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7cm,直徑2~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淺溝紋及多數細小突起的須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狀芽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粉性,有多數細孔。氣微,味微苦。

鑒別本品粉末淡黃棕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長卵形、類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14μm,臍點人字狀、短縫狀或三叉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薄壁細胞類圓形,具多數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內皮層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較厚,木化,有稀疏細孔溝。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類圓形,直徑54~110μm,分泌細胞中有時可見油滴。

炮制 澤瀉:除去雜質,稍浸,潤透,切厚片,幹燥。

鹽澤瀉:取澤瀉片,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幹(每100斤加鹽2斤半用開水化開)。

性味甘,寒。

歸經歸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濕熱。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 6~9g。

貯藏置幹燥處,防蛀。

備註(1)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等癥,常與茯苓、豬苓、車前子等配伍;治泄瀉及痰飲所致的眩暈,可與白術配伍。此外,本引用於腎陰不足、虛火亢盛,配地黃、山茱萸等同用,有瀉泄相火作用。澤瀉利水力佳,實有傷陰之可能,更無補陰之效用,張景嶽謂:「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可資參考,故臨床應尚須註意。

  • 上一篇:上熱下寒中藥怎麽調理
  • 下一篇:決明子的功效及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