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呢?很多朋友會這樣問,下面就讓小編告訴您吧。

甘草

中藥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本文重點介紹中藥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甘草的別名

美草、蜜甘(《本經》),蜜草、_草(《別錄》),國老(陶弘景),靈通(《記事珠》),粉草(《群芳譜》),甜草(《中國藥植誌》),甜根子(《中藥誌》),棒草(《黑龍江中藥》)。

中藥甘草植物形態

甘草生於向陽幹燥的鈣質草原、河岸砂質土等地。分布東北、西北、華北等地。

本植物根莖上端的蘆頭部分(甘草頭)、根的末梢部分或細小根(甘草梢)、根或根莖內充填有棕黑色樹脂狀物質的部分(甘草節)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除上述主要品種外,尚有以下向屬植物亦入藥用。

①光果甘草,又名:歐甘草。其特征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葉長橢圓形或狹長卵形。莢果長圓形,扁而直或略彎曲。分布新疆。

②黃甘草,其特征莖上部被微毛或近無毛。莢果略作鐮狀彎曲,膨脹,具腺毛。分布甘肅。

③脹果甘草,其特征小葉3~5片,稀達7片,下面中脈無毛。莢果長圓形而直,膨脹。分布新疆、甘肅等地

中藥甘草的性味

甘,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本草衍義》:微涼。

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溫。

中藥甘草的歸經

入脾、胃、肺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厥陰、太陰、少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二經。

③《本草通玄》:入脾、胃。

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中藥甘草的采集

秋季采挖,除去莖基、枝叉、須根等,截成適當長短的段,曬至半幹,打成小捆,再曬至全幹。也有將外面栓皮削去者,稱為粉草。置幹燥通風處,防黴蛀。

中藥甘草的藥材

幹燥根呈長圓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長30~120厘米的段,直徑0.6~3.3厘米。帶皮的甘草,外皮松緊不等,顯紅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皺紋、溝紋及稀疏的細根痕,皮孔橫生,微突起,呈暗黃色。兩端切面平齊,切面中央稍陷下。質堅實而重。斷面纖維性,黃白色,粉性,有壹明顯的環紋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異的香氣,味甜而特殊。根狀莖形狀與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橫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黃色,纖維性,有縱裂紋。帶皮甘草以外皮細緊、有皺溝、紅棕色、質堅實、粉性足、斷面黃白色者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質松、粉性小、斷面深黃色者為次;外皮棕黑色、質堅硬、斷面棕黃色、味苦者不可入藥。粉草較帶皮甘草為佳。

中藥甘草主產內蒙古、甘肅;其次為陜西、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所產品質最優。

中藥甘草的炮制

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晾幹。蜜炙甘草:取甘草片,加煉熟的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深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甘草片100斤,用煉熟蜂蜜25~30斤

①《雷公炮炙淪》:凡使甘草,須去頭尾尖處,用酒浸蒸,從巳至午出,暴幹,細銼使。壹斤用酥七兩,塗上炙,酥盡為度。又先炮令內外赤黃用良。

②《綱目》:方書炙甘草皆用長流水蘸濕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漿水炙熱。

③《得配本草》:粳米拌炒,或蜜炙用。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經》:中藥甘草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

②《別錄》: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③《藥性論》:中藥甘草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制諸藥毒;養腎氣內傷,令人陰(不)痿;主婦人血瀝腰痛;虛而多熱;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壹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

⑤《珍珠囊》:中藥甘草補血,養胃。

⑥《湯液本草》:中藥甘草治肺痿之膿血,而作吐劑;消五發之瘡疽,與黃耆同功。

⑦《綱目》:中藥甘草解小兒胎毒、驚痼,降火止痛。

⑧《中國藥植圖鑒》:中藥甘草治消化性潰瘍和黃疸。

中藥甘草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中藥甘草的功效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 上一篇:荷葉怎麽泡茶喝呢?
  • 下一篇:妳經常熬夜喝什麽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