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秦艽和黍艽是壹種東西嗎

秦艽和黍艽是壹種東西嗎

秦艽、人艽、大艽均指生秦艽。沒有黍艽這種叫法的東西,估計是筆誤或者看錯了,和秦字比較像而已。

[秦艽 ji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寬而長,根可藥用,主治風濕痛。功 效: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別名:大葉龍膽、大葉秦艽、西秦艽。多年生草本植物,圓柱形根,基生葉較大,莖生葉3-4對,披針形葉片,基部連合;夏秋開筒狀深藍紫色花,花叢生於上部葉腋成輪狀,裂片先端尖;長橢圓形蒴果。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治治療風濕關節痛、結核病、潮熱、黃疸等癥的主藥之壹。產於蒙古、俄羅斯、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河北、陜西、新疆、東北、山西等地。

主 治: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①《本經》:"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②《別錄》:"療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③《藥性論》:"利大小便,瘥五種黃病,解酒毒,去頭風。"④《四聲本草》:" 療酒黃,黃疸。"⑤《日華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時氣。"⑥《珍珠囊》:"去陽明經風濕痹,仍治口瘡毒。"⑦《醫學啟源》:"治口噤,腸風瀉血。《主治秘要》雲,養血榮筋,中風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陽明下牙痛,以去本經風濕。"⑧王好古:"泄熱,益膽氣。"⑨《綱目》:"治胃熱,虛勞發熱。"⑩《本草正》:"解溫疫熱毒,骨蒸發熱,潮熱煩渴及婦人胎熱,小兒疳熱瘦弱。"

性味歸經:苦辛,平。①《本經》: "苦,平。"②《別錄》: "辛,微溫,無毒。"

入肝、胃、膽經。①《湯液本草》: "手陽明經"②《本草蒙筌》: "入手太陽經。" ③《綱目》: "手、足陽明經,兼入肝、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l.5~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用藥忌宜:久痛虛羸,溲多、便滑者忌服。①《本草經疏》:"下部虛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②《本草匯言》:"凡病陰虛血燥,精竭髓衰之證,非配大劑滋養藥不可。"③《本草從新》:"大便滑者忌用。"

藥物配伍:①《本草經集註》:"菖蒲為之使。"②《藥性論》:"畏牛乳。"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胃、肝、膽經。[7]?

功能主治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用於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7]?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幹。[7]?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8]?

貯藏

置通風幹燥。

註意事項

藥性潤而不燥,無論寒濕、濕熱、痹證新久,皆可應用。在配伍方面常與防風、羌活、獨活、桑枝等同用。此外,秦艽還常與祛風解表藥同用,治療表證枝體酸痛之癥。治療濕熱黃疸,常與茵陳、茯苓、澤瀉等配伍。治療骨蒸潮熱,常與鱉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7]?

秦艽生藥鑒定

藥材性狀

呈類圓柱形,上粗下細,扭曲不直,長10~30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縱皺紋,頂端有殘存莖基及纖維狀葉鞘。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顯油性,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苦、微澀。

  • 上一篇:用幹薺菜煮水有什麽效果?
  • 下一篇:以蝙蝠為主要話題寫壹篇作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