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蒺藜

中藥:蒺藜

味苦。

溫。

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

味苦、辛。

溫、微寒。

無毒。

主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潰,可作摩粉。

味苦辛。

性溫。

無毒。

入肺、肝、腎三經。主惡血塊,癥結喉痹,產難乳閉,小兒頭瘡,皮膚風癢,頭痛,咳逆肺痿,除煩下氣,明眼目,去燥熱,療腫毒,止遺泄。其葉可作浴湯治風,杵去刺,酒蒸炒用,沙苑蒺藜,主補腎添精,強陰種子。

蒺藜利血,宜入肝經,下氣宜入肺經,惡血等證,皆二經病也,故俱主之。其所以入腎者,因肺為之母,肝為之子,未有子母俱利,而腎不受其益者,故能止遺泄。產沙苑者,誠續嗣神丹,而《本草》不言,惜哉。

氣溫。

味苦。

無毒。

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炒去刺)

白蒺藜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升味降,秉火氣而生陽也。

主惡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溫能行,苦能泄也,癥者有形可征也,有形之積聚,皆成於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溫氣味也。

痹者閉也,喉痹,火結於喉而閉塞不通也。溫能散火,苦可去結,故主喉痹。乳難,乳汁不通也,乳房屬肝。氣溫達肝,其乳自通。

白蒺藜壹名旱草,秉火氣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獨明,火能生土,則飲食倍而肌肉長,肝木條暢,肝開竅於目,故目明。木火通明,元陽舒暢,所以身輕也。

白蒺藜同歸身,治月經不通。同杞子、菟絲子,治肝虛。同五味、淫羊藿、杞子、海螵蛸,治肝虛陽痿。專為末服,治壹切郁癥,明二三十年之目疾。

味苦。

微溫。

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

瀉濕驅風,斂精縮溺。

蒺藜子疏木驅風,治肝氣輸泄,精滑溺數,血淋白帶。白者良,與沙苑同性。

形色:色淡黃,小粒,有棱角。

性味:苦涼微香。

功能:泄風,疏肝肺,治頭暈,寬胸。

用法:用炒。

禁忌:泄瀉者,服之轉痢。

苦、辛。

平。

歸肝經。

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應用:1. 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證。刺蒺藜有平肝潛陽的功效。2. 用於肝氣郁結之胸脅不舒、乳閉不通等證。本品有疏肝解郁的功效。3. 用於風疹瘙癢。本品可祛風止癢。4. 用於風熱所致的目赤多淚。

  • 上一篇:肝郁氣滯怎麽調理
  • 下一篇:煲湯的藥材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