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醫的遲脈,寸脈,關脈

中醫的遲脈,寸脈,關脈

寸口又稱脈口、氣口,其位置在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診脈獨取寸口的理論依據是:寸口為手太陰肺經之動脈,為氣血會聚之處,而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氣血的運行皆起於肺而止於肺,故臟腑氣血之病變可反映於寸口。另外,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與脾經同屬太陰,與脾胃之氣相通,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臟腑氣血之盛衰都可反映於寸口,所以獨取寸口可以診察全身的病變。

寸口分寸、關、尺三部,以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誌,其稍內方的部位為關,關前(腕端)為寸,關後(肘端)為尺。兩手各分寸、關、尺三部,***六部脈。寸、關、尺三部可分浮、中、沈三候,是寸口診法的三部九候。

寸關尺分候臟腑,歷代醫家說法不壹,目前多以下列為準:

左寸可候:心與膻中 右寸可候:肺與胸中

左關可候:肝膽與膈 右關可候:脾與胃

左尺可候:腎與小腹 右尺可候:腎與小腹

以上資料《中醫診斷學》

新概念:

壹、傳統脈學理論概要

經過歷史的演變,診脈方法從遍診法發展到診脈獨取寸口,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內側壹段橈動脈的搏動,根據其脈動形象,以推斷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壹種診察方法。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通常以腕後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的部位關前(腕前)為寸,關後(肘側)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3部,***為6脈。寸口脈診病原理,1、寸口脈為脈之大會可候全身。2、寸口脈氣明顯,脈象具有代表性。3、可反映宗氣的盛衰,與宗氣壹致。4、部位固定淺表,方便易行。

診脈指法:醫者在診脈時應當選擇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齊,手指略呈弓形傾斜,與受脈者略呈45度角,利於拇指指目緊觸脈搏.指目即指頭和指腹交界棱起之處,與指甲二角連線之間的部位,形如人目,,是手指觸覺比較敏銳的部位,而且推移靈活,便於尋找指感最清晰的部位,並可根據需要適當調節指力。如脈象細小時,手指著力點可偏重於指目前端;脈象粗大時,著力點偏重於指目後端。診脈時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都是不合適的。布指:醫生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掌後高骨內側動脈處,稱為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橈側)定寸,用無名指按在關後(肘側)定尺。切脈時,布指疏密要得當,要與患者手臂長短和醫生的手指粗細相適應。小兒寸口部位甚短,壹般多用"壹指定關法",不必分寸關尺。運指法:1、舉法:即浮取;2、按法:即沈取;3、尋法:即中取;4、總按:即三部九候,左右對比法;5、單診:即用壹個手指診斷壹部脈象的方法,調節指力,把握脈象。正常脈象:寸關尺三部皆有脈,不浮不沈,不快不慢,壹息4-5至,相當於72-80次/分鐘(成人),不大不小,從容和緩,節律壹致,並隨生理活動、氣候、季節和環境等的不同而有相應變化。脈位變異:有的人脈不見於寸口,而從尺部斜向手背,名叫斜飛脈;若脈出現在寸口的背側,名叫反關脈;還有出現於腕側其他位置的,都是生理特異的脈位,即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於病脈。

二、現代解剖學相關理論

解剖學描述:橈動脈,自肱動脈發出,與橈骨平行下降,在前臂上部被肱橈肌掩蓋,在前臂下部行於肱橈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位置表淺,可摸到搏動,為臨床最常見的摸脈點。橈動脈在橈腕關節處繞橈骨莖突至手背,再經第壹掌骨間隙入手掌深面,末端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橈動脈在行程中除分支營養前臂橈側肌肉、橈骨外,還發出以下主要分支:1,掌淺支,在橈腕關節處發出,穿魚際肌或沿其表面至手掌,與尺動脈終支吻合成掌淺弓。2,拇主要動脈,在第壹掌骨間隙內由橈動脈發出,立即再分為3個分支,營養拇指兩側和食指橈側。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1、橈動脈繞橈骨莖突至手背,不在寸脈部位通過;2、在寸脈部位的肌膚表面觸摸到的是掌淺支動脈,而不是橈動脈。

三、現代脈診實踐

根據臨床觀察所見:絕大多數的脈象,關尺脈強,寸脈部位無脈,這和橈動脈的解剖學走向有密切關系。因為橈動脈在行至關脈部位(即橈骨莖突)時分出兩支,壹支開始斜向尺側和屈腕肌腱方向延伸,在手舟骨部位最為明顯,而另壹分支則斜向拇指背側延伸,這樣壹來,寸脈部位就形成了壹片沒有動脈穿過的三角地帶,所以,在傳統寸脈部位壹般是摸不到脈搏的,也就沒有寸脈可言。

那麽怎樣才能摸到寸脈呢?那就是把食指指目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在腕部橈側屈腕肌腱與腕橫紋交叉點,可摸到寸脈,實際上這時的寸脈不在橈動脈上,而是在橈動脈的分支-掌淺支動脈上。寸脈為掌淺支動脈,關、尺脈則為橈動脈。由於關部脈下面是橈骨莖突,脈搏震蕩有力,所以關脈搏動最有力。尺脈位於橈動脈的上遊,血管壓力最大,所以尺脈也比較有力。由於寸脈是由橈動脈的細小分支-掌淺支動脈的壹部分,這裏血流量明顯減小,血壓明顯降低,所以,寸脈搏動力量最弱。寸、關、尺的脈力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寸、尺、關。這與傳統切脈理論有很大差異,我的這些認識主要是根據解剖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的結果而得來的。

根據臨床觀察,右側的寸脈搏動比左側的寸脈搏動有力,可能與右手活動多有關。凡是寸脈搏動有力者,大多數病例患有高血壓、眩暈癥,尤其是在老年人更明顯。其脈搏特點是:1、大部分患者的傳統寸脈部位脈搏摸不到;2、大部分患者右側寸脈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3、寸脈脈搏越是表淺有力者,越容易發生眩暈,血壓異常。

脈學的現代研究,有用超生研究的,有用動感儀描記的,但與臨床實際都有很大差異,不能滿意解釋臨床現象,所以都不了了之。

真正意義上的脈診,寸關尺三部脈都能夠切在橈動脈上的要數藏醫學診脈法,它更為科學合理。傳統中醫脈診的結果是:寸脈在掌淺支動脈上,關尺脈在橈動脈上,而不是壹貫認為的寸關尺三部脈都在橈動脈上。

四、傳統寸口脈理論與現代解剖學理論的碰撞

1、傳統脈學理論認為寸口脈在橈動脈上,而按照現代解剖學理論,寸口脈的寸脈在橈動脈的分支—掌淺支上;2、傳統脈學理論認為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並齊,先用中指定關,但按照現代解剖學理論,中指定關以後,食指摸不到寸脈,因為橈動脈在橈腕關節處向深層潛入,而橈動脈的分支掌淺支則向橈側屈腕肌鍵延伸,寸脈部位形成了無動脈穿行區;3、傳統脈學理論要求診脈時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並齊,中指定關,但根據現代解剖學理論,要想摸到寸脈,就必須把食指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可以觸及脈動,而這個脈動是掌淺支動脈,並不是橈動脈。

五、寸口脈理論的新認識

傳統寸口脈診法有很多優點,但根據現代解剖學理論來講,它也有不足,也需要得到補充和修正。中指定關,三指落定後,再將食指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即可準確的切到寸關尺三部脈。因為橈動脈在橈骨莖突處分支,橈動脈穿橈腕關節向掌心深部延伸,它的分支掌淺支動脈則斜向腕部尺掌側皮下延伸,位置表淺,易於觸及。然而,藏醫學中的切脈方法值得借鑒。藏醫學認為:寸脈位於腕部橫紋向心1寸處,即橈骨莖突起的內側,分為寸、甘、怡三部。中醫叫寸關尺,藏醫叫寸甘飴。即中醫學的關脈部位為藏醫學的寸脈,尺脈部位為藏醫學的甘脈部位,緊鄰甘脈的向心處為怡脈,這三部脈都定位於橈動脈上,便於實施切診。

六:結論:

傳統中醫學有關寸口脈的理論具有卓越的指導性,壹直沿用至今。而現代脈學研究新理論,壹直未能滿意詮釋脈學的真諦。根據現代解剖學理論比照,傳統脈學理論也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明顯的是寸脈的定位問題和相應的三指診脈,中指定關的指法問題。而寸脈的準確位置應該在傳統寸脈部位再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位置,以利於觸摸到寸脈的搏動。傳統的三指對齊的指法也應改為食指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處定位,以利於觸摸到寸脈的搏動。建議采用藏醫學中的寸口脈診脈部位,更為合理實用。

資料來源轉引自《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羅化雲

僅供參考。部位圖樓上已經給妳了。就不再重復了。

  • 上一篇:薊縣十大免費旅遊景點
  • 下一篇:安宮止血丸經期可以吃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