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壹種通陽泄濁的中藥

壹種通陽泄濁的中藥

我讀了指南

中醫理論有“心藏神,主血,為君之官”的說法。臨床上心臟的病變壹般有兩個方面:壹是心不藏神,表現為心神的病變;壹是不能主持血管的正常運行,發生氣血運行障礙的病理變化。因為心臟是五臟之主,壹旦發生心臟病,肯定會影響其他內臟的功能。所以心臟病的治療比較復雜。臨床名醫周仲瑛在60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為學生總結出了11治療心臟病的方法,清晰明了。讓我們壹起學習-

01益氣養血法

用於心氣虛證。心氣不足,血不養心,氣血不足,心脾疾病。心悸、氣短、心悸、失眠、多夢、胸悶、自汗、面色蒼白、舌淡、脈細。適用於壹般功能性或器質性心臟病。

常用方劑:養心湯、歸脾湯。常用藥物:黃芪、黨參、人參、炙甘草、白術、茯苓、蓮子、當歸、丹參、熟地、龍眼肉、雞血藤等。對於氣血運行不暢、胸悶心痛、舌苔紫瘀的患者,應酌情加入川芎、紅花,活血通脈;因運動而氣喘,心腎氣虛者,加紫應時、五味子,也能吸收腎氣。

02溫補心陽法

用於心陽虛證。氣虛影響陽氣,心陽虛弱,甚至心陽即將騰飛。除心氣不足之證外,常有形寒、畏寒、面足輕度水腫、舌質紫潤等。如果看到大汗淋漓、四肢發冷、唇甲舌苔發紺、喘息,甚至神誌不清、脈象斷腸,這就是心陽欲脫的危急證。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和外周循環衰竭。

常用方劑:參附湯、四逆湯。常用藥物:附子、肉桂、幹姜、黨參、黃芪、炙甘草等。若心陽即將脫離,應緊急用大劑量人參、附子復陽以挽救不良反應,龍骨、牡蠣、山茱萸合用以固之;同時具有舌紅、易怒等陰傷癥狀。麥冬和五味子要合在壹起,養陰助陽。

03養血寧心法

用於心血不足癥。血虛,心失養。表現為驚悸、心悸、失眠、多夢。可見於壹些心臟病、貧血、神經衰弱等。

常用方藥:黑歸脾湯。常用藥物:黨參、黃芪、炙甘草、當歸、白芍、熟地、玉竹、麥冬、丹參、龍眼肉等。心悸失眠者,與酸棗仁、柏子仁、朱同用,養心安神。

04養心陰法

用於心陰虛證。心陰不足,陰虛火旺,虛熱內擾。心悸失眠,面色潮紅,顴骨紅,口幹,盜汗,舌紅,脈數。多見於心臟神經官能癥、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常用方子:天王補心丹。常用藥物:生地、玄參、天冬、麥冬、玉竹等。陰虛火旺,配伍黃連、梔子清心瀉火;結合腎陰不足,制首烏、枸杞子、龜板、鱉甲等。可酌情添加。

05活血通脈法

用於心脈痹阻證。血瘀,心脈不通。疤痕、心悸、心痛、面唇發紺、舌苔紫點、斑。可見於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用方劑:血府逐瘀湯。常用藥物: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桃仁、郁金、大葉黃楊、丹參、枳殼、沈香、檀香、香附等。痰濁者,宜兼用通陽泄濁法。

清心瀉火法

用於心火亢盛。心火熾烈,擾亂心神。心悸、易怒、失眠、口舌糜爛、舌紅、苔黃、脈數等。可見於心臟神經官能癥、舌炎等。

常用方劑:朱砂安神丸、導赤散。常用藥物:黃連、梔子、蓮子心、竹葉心、木通等。心慌很嚴重,加珍珠母、龍牙安神;火郁傷陰,配伍養心陰;火燒津液成痰,配以化痰寧心之品。

07化痰開竅法

用於痰阻心神。愚蠢,胡言亂語,昏厥,神誌不清。多見於神經癥、精神分裂癥、癲癇、腦血管意外等。

常用方劑:溫膽湯。常用藥物:半夏、陳丹星、茯苓、陳皮、天竺黃、遠誌、菖蒲、明礬姜黃等。痰熱盛便秘,加綠泥石、大黃清痰火;如果痰濁不清,服用蘇合香丸。

08通陽泄濁法

用於痰瘀證。痰濁痹阻胸陽,心脈不通。胸痛,心痛,胸痛,舌苔渾濁。可見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

常用方劑:加味瓜蔞蔥白半夏湯。常用藥物:瓜蔞、薤白、法半夏、石菖蒲、遠誌、郁金等。氣滯者,加厚樸、枳殼、沈香;既血瘀,用桃仁、紅花、川芎、丹參;寒邪盛時加入細辛、附子、桂枝。

09飲酒安神法(利尿)

用於飲水不暢、精神不振等癥。驚嚇,心悸,水溢出皮膚,形成水腫。可見於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常用方劑:桂苓疏肝湯。常用藥物:桂枝、茯苓、白術、甘草、半夏、幹姜等。水腫尿少,配附子、黃芪、黨參、防己、澤瀉、川椒,溫陽益氣,利水滲濕。去除水飲後,應采用溫補心陽、健脾補腎、活血通脈的方法,從根本上調整治療。

010清心開竅法

可用於各種熱病邪入心包所致的昏迷。多見於急性發熱、急性化膿性疾病、敗血癥等中毒癥狀較重的患者。

常用方劑:石灣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清營湯。常用藥物:黃連、梔子、連翹、玄參、丹參、蓮藕、大青葉等。

011

安神定誌法

用於心神不寧綜合征。恐慌、失眠等。可見於各種心臟病、心律不齊、神經官能癥、貧血等。

常用方劑:酸棗仁湯、安神支釘丸。常用藥物:酸棗仁、柏子仁、遠誌、磁石、龍牙、牡蠣、珍珠母、紫應時等。此外,朱砂、琥珀研末內服。同時,應根據證候的虛實及具體情況,采用上述方法。

國醫大師周仲瑛的教學經驗

中醫內科學講座以五臟病證綱要為基礎,由多學科理論和臨床實踐知識組成。分為肺病證、心病證、脾病證、肝病證、腎病證五章。每章僅舉常見中醫病證實例,不必面面俱到。這本書既試圖整合以往課程所學的理論基礎課知識,又避免了以往教材中很多* * *知識點的重復;但壹些重要的人格知識點需要在教材和教學過程中進壹步強化,如在教材編寫中強調整體觀、審證尋機、激活辨證等特色思維,為學生進壹步學習臨床學科奠定基礎。

  • 上一篇:抗高血壓藥物安乃近說明書
  • 下一篇:藥學:中西醫助天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