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疾病認知」不寐

「疾病認知」不寐

疾病認知不寐 不寐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壹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 中文名稱:不寐 英文名稱:insomnia 其它名稱:不得臥、目不瞑 相關疾病: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貧血、動脈粥樣硬化癥等以不寐為主要臨床表現時 疾病分類:中醫 主要病因:飲食不節、情誌失常、勞逸失調、病後體虛 常見癥狀: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 名詞解釋 不寐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壹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 歷史沿革 1、不寐在《內經》稱為「 ”不得臥”、「 ”目不瞑”。 2、《素問·逆調論》記載有「 ”胃不和則臥不安。” 3、《傷寒論》及《金匱要略》認為其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類,提出「 ”虛勞虛煩不得眠”的論述。 4、《景嶽全書》中將概括為有邪、無邪兩種類型。 5、明·李中梓提出:「 ”不寐之故,大約有五:壹曰氣虛,壹曰陰虛,壹曰痰滯,壹曰水停,壹曰胃不和。”6.戴元禮《證治要訣》又提出「 ”年高人陽衰不寐”之論。 與西醫病名關系 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貧血、動脈粥樣硬化癥等以不寐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可參考本篇內容辨證論治。 病機 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有關。基本病機為陽盛陰衰,陰陽失交。壹為陰虛不能納陽,壹為陽盛不得入於陰。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面,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心神不安為實;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腎不交,心神失養為虛,但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 診斷依據 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後不寐,連續3周以上,重者徹夜難眠。 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癥。 3、本病證常有飲食不節,情誌失常,勞倦、思慮過度,病後,體虛等病史。 病癥鑒別 不寐應與壹時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鑒別。不寐是以單純性的失眠為癥狀,表現為持續的。嚴重的睡眠困難。若因壹時性情誌影響或生活環境改變引起的暫時性失眠不屬病態。至於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屬於生理狀態。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則應以祛除有關病因為主。 辨證要點 本病辨證首分虛實。虛證,多屬陰血不足,心失所養,臨床特點為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實證為邪熱擾心,臨床特點為心煩易怒,口苦咽幹,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於心神的失養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與肝膽脾胃腎相關。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為肝火內擾;脘悶苔膩而不寐,多為胃腑宿食,痰熱內盛;心煩心悸,頭暈健忘而不寐,多為陰虛火旺,心腎不交;面色少華、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屬脾虛不運,心神失養;心煩不寐,觸事易驚,多屬心膽氣虛等。 治療原則 治療當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實證瀉其有余,如疏肝瀉火,清化痰熱,消導和中;虛證補其不足,如益氣養血,健脾補肝益腎。在瀉實補虛的基礎上安神定誌,如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 其它療法 1、穴位外敷 吳茱萸9g,米醋適量,將藥搗爛後用醋調成糊狀。貼敷於兩足心的湧泉穴,24小時取下。 2、針灸療法 (1)體針:針刺神門、三陰交穴位。心脾虧虛者可選加心俞、厥陰俞、脾俞;腎虧者選加心俞、腎俞、太溪;肝火上擾者選加肝俞、間使、太沖;脾胃不和者選加胃俞、足三裏。針刺用平補平瀉,或針灸並用。 (2)耳針:穴位為皮質下、交感、心、脾、腎、內分泌、神門。每次選2—3穴,中強 *** ,留針20分鐘。 轉歸預後 本病的預後,壹般較好。但因病情不壹,預後亦各異。 病程短,病情單純者,治療收效較快外,病程較長,病情復雜者,治療難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療失當,易使病情更加復雜,治療難度增加。 預防調護 1、本病證屬心神病變,重視精神調攝和講究睡眠衛生對不寐患者來說具有實際的預防意義。積極進行心理情誌調整,克服過度的緊張、興奮、焦慮、抑郁、驚恐、憤怒等不良情緒,做到喜怒有節,保持精神舒暢,盡量以放松的、順其自然的心態對待,睡眠反而能較好地入睡。 2、睡眠衛生方面,幫助患者建立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從事適當的體力活動或體育健身活動。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晚餐要清淡,不宜過飽,更忌濃茶、咖啡及吸煙,睡前避免從事緊張和興奮的活動,養成定時就寢的習慣。另外要註意睡眠環境的安寧,床鋪要舒適,臥室光線要柔和,減少噪音,去除各種可能影響睡眠的外在因素。 臨證備要 1、治療不寐應掌握三個要領:①註意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如補益心脾,應佐以少量醒脾運脾藥,以防礙脾;交通心腎,用引火歸原的肉桂其量宜輕;益氣鎮驚,常須健脾,慎用滋陰之劑;疏肝瀉火,註意養血柔肝,以體現「 ”體陰用陽”之意。「 ”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使氣血調和,陰平陽秘。②強調在辨證論治基礎上施以安神鎮靜。安神的方法有養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陰安神、益氣安神、鎮驚安神、安神定誌等不同,可隨證選用。③註意精神治療的作用。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保持精神舒暢。 2、活血化瘀法的應用:長期頑固性不寐,臨床多方治療效果不佳,伴有心煩,舌質偏暗,有瘀點者,依據古訓「 ”頑疾多瘀血”的觀點,可從瘀論治,選用血府逐瘀湯,藥用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丹參活血化瘀,柴胡、枳殼理氣疏肝,地龍、路路通活絡寧神,生地養陰清心,***起活血化瘀,通絡寧神之功。 文獻摘要 1、《素問·逆調論》:「 ”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2、《景嶽全書·不寐》:「 ”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內邪滯逆之擾也……。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別無所累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 *** 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景嶽全書.不寐》引徐東臯曰:「 ”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者,亦不得眠。……有體氣素盛偶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宜先用滾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涼膈之類。有體素弱,或因過勞,或因病後,此為不足,宜用養血安神之類。凡病後及婦人產後不得眠者,此皆氣虛而心脾二臟不足,雖有痰火,亦不宜過於攻,治仍當以補養為君,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藥。” 3、《類證治裁·不寐》:「 ”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 4、《靈樞·大惑論》:「 ”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余,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5、《重訂嚴氏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蓋脾主意與思,心亦主思,思慮過度,意舍不精,神宮不職,使人健忘。治之之法,當理心脾,使神意清寧,思則得之矣。” 6、《丹溪心法·健忘》:「 ”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戴雲:健忘者,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此以為病名,非比生成之愚頑不知人事者。……此證皆由憂思過度,損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慮過度,病在心脾。治之以歸脾湯,須兼理心脾,神寧意定,其證自除也。” 醫案選讀 病案壹 某,33歲,自述失眠已久,時常心悸,怔忡而慌,診之六脈細濡,而左寸更弱。此由操神過度,致損心陽,目下牽連五臟皆虛。宜龜鹿二仙丹加味以補之。 鹿角膠三錢 龜板膠三錢 高麗參壹錢五分 甘枸杞二錢 炙綿芪二錢 茯神三錢 煆龍齒三錢 煆牡蠣三錢 棗柏仁各三錢 廣橘紅壹錢五分 石菖蒲壹錢 粉草壹錢 桂圓三個 紅棗三個 生姜三片 每日宜服豬心壹個,用生棗仁壹兩,水燉爛,晚臨臥時去棗仁,連湯食下。 二診:上方服4劑頗好,頭暈、失眠、心慌俱減,診之左關脈有虛弦象。勿多思多慮,以防擾動肝陽,當慎之。仿原方加減作丸,緩以補之。 高麗參八分 貢於術壹兩 凈萸肉壹兩 化橘紅八分 棗柏仁各二錢 粉草壹錢五分 當歸身壹兩 茯神壹兩 明天麻壹兩 龜板膠壹兩 煆龍齒壹兩 上藥***研細末,用龜膠化開,加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日早晚服三錢,開水送下。 (張文康主編.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徐恕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 病案二 某,壯年,患者操勞憂慮,心神交瘁,久之釀成失眠,往往終宵不能合目。今歲入夏以來,失眠變本加厲,歷經醫治罔效。至今已達三夜還未入睡,頭腦懵懵,衣不知熱,食不知味,……面雖?白而神采飛揚,談笑自若,雙目隱隱現紅絲,脈兩關均弦長,舌邊有青紋。患者爰因思慮郁結日久,氣與血迸而為瘀,瘀血不去則眠終不安,故投血府逐瘀湯治之。 桃仁12g 紅花9g 當歸9g 川芎9g 淮牛膝9g 參三七9g 大生地9g柴胡9g 京赤芍9g 炒枳殼9g 炙甘草3g 二診:後此二月,復來求治,言旬日來又苦失眠,但不若前次之甚……兩關仍弦。依然實證也,因有頭痛目赤、脅脹等肝火上炎癥象,正如柯韻伯所雲:「 ”肝火旺,則上走空竅,不得睡。”改用龍膽瀉肝湯。 黃芩9g 龍膽草4.5g 小生地9g 澤瀉9g 車前子9g 生甘草3g 柴胡6g 黑山梔9g 當歸6g 木通9g 上方***服5劑,而夜眠全安,肝火上炎癥象亦除。 (余瀛鰲等編.現代名中醫類案選·範先虎先生失眠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 聲明:文章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 編輯:細辛妹 審核:蟲哥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上一篇:黃精畝產量多少斤
  • 下一篇:中藥炮制學的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