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膏方的調理原則

膏方的調理原則

(壹)辯證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各種內外治方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膏方治療也不例外,應在辨證論治原則的指導下進行。中醫學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許多辨證方法,如六經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臟腑辨證等。各種辨證方法都有其相對適用的病癥和適用條件。由於膏方的治療對象以內傷雜病為主,且多為多年患病,對臟腑影響較深,故以臟腑辨證為主,這也是目前臨床上大多數醫生采用的辨證方法。

臟腑辨證包括對疾病的部位、性質和嚴重程度的判斷。

病位是指疾病發生的病變器官的位置。因為每個臟腑都有相對獨立的生理功能,其外在的生理現象也各有特點。臨床上通常根據可觀察到的外部異常表現來判斷病變器官,如咳嗽、咳痰、喘息、氣短等。但有些生理功能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器官來完成,比如呼吸運動,需要肺腎的配合。肺部疾病晚期,在運動時出現氣短,甚至在安靜狀態下呼吸變淺,所以要位於肺腎兩處,肺腎兩處壹起治療。此外,判斷病位,要掌握病臟的傳變規律,結合“治未病”的思想,不僅要正確判斷病臟,還需要對病臟進行合理的動態預測。如果肝氣郁結,可侵犯脾臟,導致肝郁脾虛;肝火過盛,可燒肺有炎,有木火。在分析疾病位置時,應考慮這些傳播趨勢。

病理是指疾病病理變化的本質屬性,如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等。膏方治療的辨證要點是寒熱、虛實。正如《蘇文·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好診病,查色切脈,先別說什麽陰陽。”寒熱代表了疾病過程中陰陽的消長。陽虛即外寒,陰虛即內熱,陽盛即外熱,陰虛即內寒。虛擬現實代表了善惡的進退,“本質被拿走了,罪惡滿滿,卻是真實的”。兩者結合可以反映疾病的基本狀態,如虛寒和實熱。

疾病的嚴重程度是指疾病過程中善與惡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機體的損害程度和預後的好壞。所以需要從善惡兩方面來分析。如果正氣不足,則表現為局部的、單個的臟器,不損害臟腑的組織結構和根本功能,不危及生命,否則有危險。比如氣虛單純表現為脾虛,厭食者臨床表現為輕度;如果進食量進壹步減少,面色萎黃、精神疲勞者就會加重;更進壹步,如果水谷不前進,他將幾天不吃飯,那些疲憊和冷漠的人將有危險。致病因素也是如此,比如熱侵局部腫痛者較輕,口渴易怒者如伴有體熱旺盛、惡寒則較重。如果瘡面看起來暗沈,瘡面頂部再次塌陷,並伴有譫妄或譫妄,那就危急了。善與惡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鬥爭的結果決定了疾病的嚴重程度,所以在臨床判斷時要綜合考慮。

在臨床上,需要綜合疾病部位、疾病性質、疾病嚴重程度的診斷,明確疾病目前最本質的狀態,為治療提供正確的指導。

此外,也有醫生強調膏方治療不僅要辨證,還要辨體質,即對患者基礎體質的陰陽虛實做出合理判斷,作為膏方治療的依據。這也是臨床上應該掌握的壹個重要原則。壹般來說,患者的基本體質與其疾病的主要證候有內在聯系。比如哮喘不同於寒哮、熱哮,陽虛體質的人容易患寒哮,陽虛體質的人容易患熱哮。陰陽兩虛與體質實證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疾病的易感證型。在臨床上,也存在著疾病的性質與其基本體質相互屏蔽的現象。因為體質是先天稟賦、後天飲食、環境、氣質等決定的。,壹般是穩定的,疾病的性質受善惡鬥爭的強弱、治療措施的適當性、飲食護理的影響,可出現明顯波動,與基本體質出現矛盾。以哮喘為例,陽虛體質的人容易患感冒、哮喘,但在病程中可因痰飲郁結而轉化為熱,導致整體虛寒,局部實熱。此時要綜合考慮整體和局部,處理好體質和疾病的關系,把握好治補退熱的尺度。

(2)尋求和平

根據中醫理論,正常的人體應該是壹個能夠在物質和功能上保持動態平衡的有機體,這就是所謂的“任平”。這種理想狀態叫做“和諧”,這種狀態的破壞會導致疾病。所以藥膏治療的根本目的是恢復平衡,再次達到“和”的境界。

膏方治療的疾病多為慢性疾病,常伴有正能量不足和惡愛,寒熱錯雜,其病機壹般較外感疾病和急性病復雜。理論上來說,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應該是逆著疾病的趨勢去的,比如感冒的和熱的,感冒的。但由於軟膏治療患者臨床情況的復雜性,單壹的治療方法往往達不到滿意的效果,有時甚至會導致病情的加重。所以要處理好疾病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在尋求平衡的過程中把握好治療方法的平衡。就像吳鞠通說的:“治內傷如治。”在臨床治療中,主要處理好攻補平衡、寒熱平衡、動靜平衡、升降平衡。

攻補平衡:慢性病往往表現為以虛為主的臨床過程,虛實夾雜的證候多為虛,不能標本兼治,不能去,也可以用扶正祛邪,使邪去正,邪滿畏,正確的治療才是正確的。如果堅持以膏方為補劑,大量塗抹補品,不管對象中的邪,邪勢旺盛,正氣被侵蝕,補劑的好處看不到,反而正氣受損日益嚴重;更何況,滋補滋補的貨都是愛惡的,起不到滋補的作用。所以癥狀要當* * *,如下:“正必伴以瀉邪,邪去則自固”。現代著名學者秦伯未說“藥膏不是簡單的補藥,而是含有治病救人的意思”。

寒熱平衡:“寒則熱”、“熱則寒”是壹個經典的治療原則,但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壹些患者,雖然是陽虛,但吃了幾劑溫藥後就感到煩躁、發熱,口幹舌燥,甚至出現鼻衄、口瘡。因為人體是陰陽的統壹體,它在不斷地動態調整。如果不考慮人體自身的調節,壹見陰寒就容易動龍雷之火,壹見陽熱就冷,那麽脾胃的生化之氣就會被切割。膏方以補為主,補藥尤其是補氣壯陽的藥物以溫性為主,需要加入適當的寒性、寒性藥物來監督其溫性,使整個膏方中的寒熱性趨於平衡;但滋陰補血的藥物多為油膩性寒涼。如果不用溫性藥物代替,脾胃會因粘陰寒而不利,臟腑失養,易受邪氣侵襲。所以,只有妥善處理好藥膏中的寒熱,才能治病救人,挽救偏差。

舉人平衡:舉人,什麽都沒有。人體的永恒活力是由於不斷的氣運動。上升時會自然氣化生物,下降時會陽光普照眾生。出門就吐,人就新;動則動全身,靜則守中樞,神則藏,但最重要的是,有條不紊地起落,平衡人,動靜相宜。人體的升降運動是臟腑生理功能的基礎,同時五臟各有其氣來發揮其生理功能。因此,在處方時,要考慮各器官的生理特點和藥物的升降變化,積極控制靜、動態藥物的差異,正確處理動態與靜態藥物的配伍應用。開膏方時,特別適宜橫向調整標高,使中焦氣機標高有序,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肝主左升,肺主右降,二者相互配合,輔助中焦升降。欲填精養陰,宜靜,欲補氣血,宜動;若方藥以祛痰、行氣、活血、溫陽散結為主,則應酌情添加滋陰、收斂、固本之品,防止升散過度或搶奪其陰津;以填精補腎、滋陰養血、益氣養元為主,還應輔以理氣、活血、通絡之藥,以防氣滯而致飽脹不適。

(3)呵護胃氣

胃腑是水谷腐爛和發展微妙之處的重要地方。在生理狀態下,它需要提供養分和能量,在疾病狀態下,它需要依靠它提供的精微物質來滋養正氣,從而抵禦邪氣。而且口服藥物也需要胃氣的運輸和吸收才能發揮藥理作用。

所以調藥膏的時候要註意保護胃氣。如果脾胃健康,運化功能好,治療時稍微註意壹下就行,不要弄得太油膩,太苦。也可以塗上砂仁、陳皮、砂仁等壹兩種助運劑。

如果是脾胃虛寒或者慢性病,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治療。若胃氣較弱,則以加入白術、枳實、雞內金等藥物理氣助運為佳。如果胃腸激素稀薄,容易腹瀉,就要慎用油膩、寒涼的藥物。如果木醋液介質濕濁,則不應油膩。可適當加入藿香、飛機草、蒼術、厚樸等草藥。

  • 上一篇:放環後月經過多有什麽治療方法?
  • 下一篇:最厲害的抗癌中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