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蘑菇有什麽特點?

蘑菇有什麽特點?

(嶽德超洪振)

香菇。)唱。又名香蕈、香菇、松茸(日本)。它屬於擔子菌亞門,海帶,子囊菌,傘菌屬,蘑菇屬,香菇屬。壹年或多年生食用和藥用真菌。主要產於亞洲,是亞洲主要食用菌之壹。產量約占世界食用菌總產量的15%。目前,中國蘑菇產量已超過1萬噸,約占世界蘑菇總產量的40%,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蘑菇在日本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日本農民的主要國貨,如福建、浙江、江蘇、江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香菇以子實體和菌絲體入藥。據分析,幹香菇的可食部分占72%。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纖維8克,灰分4.9克,鈣124毫克,磷41.07毫克,鐵25.3毫克。香菇的鮮味成分是壹些水溶性物質,其中5'-鳥苷酸是主要成分。其香氣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產生的香菇精。此外,香菇還富含維生素D原和腺苷酸。其性溫和,味甘,具有化痰理氣、健脾開胃、治風破血、保肝護肝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如佝僂病、壞血病、各種粘膜炎、皮膚炎癥、肝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等。日本近年來的臨床驗證表明,香菇多糖可以延長胃癌臨終患者的生命。藥理研究結果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抗腫瘤、抗病毒、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等作用。我國從發酵菌絲體中提取的香菇多糖,作為慢性肝炎、肝癌、消化道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的輔助治療,以及在預防和治療感冒方面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壹.形態特征

子實體簇生或叢生,帽3-20厘米,早期突出後逐漸向外展開,有時中心略凹,早期淺褐色後變為紫褐色,表面有棕褐色或深褐色鱗片,有時菊花或龜甲開裂。菌肉厚、白、密,菌褶白、密、曲,寬約4mm,過熟或受傷時產生紅色或黑色斑塊。柄中等或部分,白色,實心,纖維狀,常彎曲,有時下面逐漸變細,圓柱形或略扁,長3-6厘米,厚0.6-1厘米。菌褶的表面覆蓋著壹層固體,固體上有許多擔子菌或囊。其上密植的擔子菌有四個擔子菌,每個擔子菌都有壹個無色光滑的橢圓形孢子,大小約為6-7× 3.5-4微米,孢子印為白色(圖21-8)。

圖21-8香菇形態圖

1.子實體2。子實體3的縱切面。孢子4。擔子

孢子在壹定的溫度和濕度下萌發生長形成菌絲,純白蓬松,顯微鏡下無色透明,有分枝和橫隔。菌絲體不僅可以通過孢子萌發產生,也可以通過香菇子實體的任何部分產生。因此,香菇菌株不僅可以從孢子中分離,而且可以從子實體的任何部分分離。

第二,生物學特性

香菇在不同的發育過程中,對營養、溫度、濕度、空氣、陽光、酸堿度等有不同的要求。

(1)營養

蘑菇是木腐菌,所以主要營養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其菌絲體能分泌酶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為己用。

(2)溫度

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26℃。子實體可在3-22℃形成,但在8-16℃生長最快最好。當溫度低於0℃或高於22℃時,子實體停止生長,但高溫蘑菇在22℃以上仍能生長。溫度高的時候,壹般會產生比較薄的蘑菇;溫度低的時候,會產生更厚的蘑菇。4℃左右的幹燥天氣和雪後能生產出質量好的蘑菇。低溫刺激和變溫可以促進蘑菇子實體的分化。

(3)濕度

蘑菇木的最佳含水量為45%,低於20%時就會停止生長。60%為子實體形成最佳,菇木幹濕差異大有利於子實體形成。菌絲生長的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7%;子實體形成的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低於5%或高於90%都不利於子實體的生長發育。

(4)空氣

蘑菇是好氧真菌。因此,菇場需要經常通風,促進菌絲的正常生長和子實體的形成。

(5)照明

光照會促進菌皮和原基的形成。散光條件下,子實體質量好,顏色深。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

(6) pH值

香菇是壹種酸性真菌。它能在pH 3-7.5範圍內生長,最適pH為5-5.5。

第三,栽培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蘑菇的國家。早在800多年前,王振農的書中就記載了香菇(蘑菇)的簡易栽培方法。即在樹幹上剪下花口,接種野生蘑菇孢子自然脫落。這種靠天氣的接種方式產量低。近年來采用純菌絲體接種栽培,產量高。栽培方法包括段木栽培、菇磚栽培、塑料袋栽培、原料栽培、利用發酵工程技術工業化生產蘑菇菌絲體供臨床應用。

蘑菇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由於香菇各種代料栽培和塑料袋栽培的推廣,縮短了生產周期,方法簡便,可利用各種農副產品,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我國已建成大型蘑菇栽培基地和半自動蘑菇生產車間,蘑菇的塑料袋栽培已成功從室內搬到室外,進入花園栽培,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接近木材栽培的蘑菇質量。

目前已經推廣的比較可靠的栽培方法是節木栽培法和室外塑料袋栽培法。

(壹)香菇段木栽培方法

用分段木栽培香菇,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香菇。在山區,利用間伐或砍伐後的樹枝,種植特種速生林,可以解決原料問題。幹香菇三年可收獲約10kg/m3木材,最高可達15kg,是傳統切花法產量的5倍。香菇出口主要是端木香菇。

1.菌株的分離和培養

參考第12章,第4節,關於組織分離或孢子分離。

2.香菇栽培程序

包括以下步驟:準備插條、接種、假山誘捕、山誘捕和蘑菇生產管理。

(1)段木材的制備

適合栽培香菇的樹種不少於200種。壹般認為,除松樹、杉木、樟樹、閩楠外,大部分闊葉樹種和部分針葉樹種都能栽培香菇,主要分布在殼鬥科、樺木科、胡頹子科和金縷梅科。我國常見和常用的樹種有錐栗、紅錐、紅錐、楓香、錐栗、麻櫟。栓皮櫟。,腺葉櫟。等。樹種確定後,心材少邊材多的樹,生長在陽坡和土壤肥沃的地方,要砍伐直徑8-20 cm,樹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另外,要兼顧自然資源的保護,不能把山都砍了,要充分利用樹枝。有條件的地方,要有計劃地營造蘑菇專用林和速生林。理論上,最適宜的采伐期是從冬季開始到第二年。這個時候樹上的營養成分高,樹皮也不容易脫落。砍伐後,修剪的程度根據樹種的含水量、坡向和立地的遮蔭程度而定。通常新伐樹木的含水量為40-45%,幹燥半個月左右,含水量下降5%時最適合接種。如果木材含水率低於30%,不利於種植蘑菇,應采取浸泡等措施。樹木壹般切成1m長的段,運到接種點或假困山場堆放。在質地疏松、樹皮薄、直徑小的情況下,應縮短樹木幹燥時間,扡插後迅速接種。

(2)接種

目前,用於香菇栽培的菌種有兩種:木種和木屑種。種子接種方便快捷,但成本高;木屑成本低,制作方便,但接種效率低。應根據木材狀況、當地氣候和市場情況選擇早、中、晚熟的當地高產品系。菌種暫時不用,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防止菌種老化。優質高產菌株是實現蘑菇高產的前提。段木接種是將蘑菇菌絲體接種到段木形成層中,可以用專用打孔機或電鉆打孔。如果使用的是母木材種,要求孔徑和深度與母木材的大小壹致。如果用鋸末,孔徑壹般為1.2-1.4 cm,孔深2-2.5 cm。孔的排列為梅花形,縱向兩孔間距25-30cm,縱向兩孔間距3-5cm。斷面兩端第壹個孔距斷面5cm,有利於防止雜菌從斷面侵入。接種疫苗應選擇晴朗、寒冷的天氣,接種場地應開闊、幹凈。不要把鋸屑過多地揉進洞裏。選擇樹皮作為覆蓋物,覆蓋物要比洞徑略大,樹皮厚度要在0.5cm以上,另外也可以用蠟來封口,配方為石蠟70%,松香20%,動植物油10%。

(3)假困山

將嫁接木集中在壹個適宜菌絲恢復的地方,稱為“假困山”適宜溫度約65438±08℃,適宜濕度70-80%。要特別註意不要讓木頭直接暴露在陽光下。木材斷面含水量高,可采用“井”字堆放法。對於需要保濕的木段,可以采用木柴的堆放方式,木段可以水平放置,緊密排列,也可以采用木段垂直堆放的方式。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在嚴寒中必須在樁頂覆蓋枝葉或草,然後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溫保濕,並根據氣溫情況采用揭膜通風的方法。

山中假期長短因接種時間和氣候條件而異。壹般接種壹周後,菌種塊邊緣會長出白色菌絲。接種後壹個月,要隨機抽取幾塊木頭作為樣本。如果接種孔周圍有白色菌絲蔓延,說明存活了。如果菌塊還是黃色,壹碰就破,說明部位太幹燥,要采取噴水等保濕措施。如果菌塊呈黑色粘稠狀,說明雜菌已經侵入。應及時采取措施補穴,重新接種。

(4)被困山

困山的本意是將山中有菌絲的木塊排列起來。困山階段的關鍵是選擇壹個好的菇場。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通風良好、四周開闊、夏季陰涼的山坡,最好坐在朝南或東南的緩坡上。菇場要綠樹成蔭,宜“把太陽分成三份,把太陽分成七份,讓花照進來”。最好是靠近水源的地方。菇木堆因菇場條件而異。壹般遮蔭程度高,在林中潮濕的立地可以間伐木材。反之,木塊要排列密集,用枝葉覆蓋,防止陽光直射。被困山中壹個月,需要翻堆,把木頭的截面從頭換到頭。困山階段,南方雨季要註意通風種草,高溫季節要註意防曬防裂樹皮。

(5)蘑菇管理

經過春夏兩季的管理,人工接種木內的菌絲已經充分擴散,成為可以出菇的菇木。此時,可以根據蘑菇的成熟度、直徑和品種對蘑菇進行分類,以便人工控制蘑菇的生產。菇木在出菇期的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目前菇場比較先進的管理方法是泡菇法。浸泡時間因溫度、品種、木段厚度、樹種等而異。壹般蘑菇第壹年泡36-46小時,第二年泡24-36小時,第三年泡12-24小時。浸泡後堆放瀝幹水分。泡水之前,可以讓蘑菇晾壹個星期,不用噴水。氣溫和水溫之間要盡可能形成較大的溫差,以刺激蘑菇芽的形成。有人把菇木撈出來,在地上敲幾下,稱為“敲木出菇”,有利於菇芽的形成。泡水出菇後,要正常管理半個月到壹月,然後曬幹再泡水出菇。

(2)室外袋栽蘑菇

香菇代料栽培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壹項新技術。由於其栽培技術簡單,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在廣大農村地區發展迅速。除了用木屑栽培蘑菇,我們還成功地用甘蔗渣、棉籽殼、玉米芯、高粱稈、大豆稈、花生藤、蘆葦栽培蘑菇。

替代栽培有多種方式,如磚栽培、箱式栽培、塑料袋栽培等,近年來還發展了原料栽培。從目前各地的栽培實踐來看,塑料袋栽培成功的比例較大,產量也較高且穩定。下面主要介紹蘑菇室外塑料袋栽培技術。

1.公式

(1)闊葉樹種不屑78%,麥麩16%,蔗糖1.2%,石膏2-2.5%,尿素0.3%,過磷酸鈣0.5%,玉米粉(或米糠)水適量,pH 5.5-6.5。

(2)硬木鋸末66%,棉籽殼20%,麩皮10%,蔗糖1.2%,石膏粉2-2.5%,尿素0.3%,過磷酸鈣0.5%,水適量,pH值為5.5-6.5。

2.接種和產卵

根據上述配方,用高壓聚乙烯塑料薄膜管(適用於農村常壓滅菌)或低壓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管(寬15cm,長50-55cm,厚0.05—0.07mm)進行備料和灌裝,可使用裝袋機提高裝袋效率。滅菌後,待缸內溫度降至30℃以下即可接種。接種在無菌室進行,3-4人相互配合。壹人用70%酒精紗布擦拭桶身,然後用直徑為1.5-2 cm的空心鐵鉆等間距在袋子上打4-6個孔。壹人用球拍取出菌塊,迅速插入洞中。壹人事先準備壹條3.5×3.5cm見方的膠帶,迅速貼在已經接上細菌的孔上。每瓶原種可接80-120個孔,孔內盡量填滿菌種,菌種從孔內略突出,不要使菌種斷裂,以提高菌絲體成活率。

產卵場選擇陰涼幹燥通風處,溫度控制在25℃左右。菌缸呈“井”字形排列,每層4袋,根據溫度不同疊放5-10層。剛開始5天不動,第六天翻堆檢查菌絲有沒有吃,有沒有雜菌感染。之後每隔5-6天翻堆檢查壹次,清除汙染嚴重的菌缸。微量的細菌可以用福爾馬林註射在細菌菌落周圍。20-25天後,兩穴菌絲間距約2cm,要撕開壹個小洞,增加氧氣,促進菌絲生長。從接種開始培養50天左右,菌絲已長滿菌管,膜下出現分散的原基時,即可移出室外,裝袋整理。

3.戶外栽培管理

選擇室外的菇場很重要,要陽光充足,通風,靠近水源,水源裏的水要幹凈。可以利用房前空地或者水田或者旱地。雜草和昆蟲必須從現場清除。邊框寬度為1.2m,邊框間距為0.3m..同時要挖深0.8m,寬0.6m的浸泡溝,長度視場地和菌桶數量而定。現場搭建遮蔭棚,高2m,用草或樹枝覆蓋遮蔭,能透過30%的陽光。蘑菇農場也被草包圍以擋風。同時沿邊框固定木棒或竹子,距離地面25cm,然後垂直於木棒固定與邊框寬度相等的小木條,間距20cm,用於放置菇筒。

在將菌管放入床中之前,必須將袋子去掉,即用刀片將薄膜割掉,然後將菌絲管以與床面成70-80°的角度放在樹枝上。菌絲管間距為2-3厘米,呈交叉排列。排列好後用薄膜覆蓋整個菌絲管。除非在高溫氣候下,否則3-5天內不要翻轉薄膜。當菌絲管表面覆蓋有白色香菇菌絲時,應拉大菌絲管表面的幹濕差,適當增加提膜次數和時間,以迫使絨毛狀菌絲逐漸倒伏並分泌色素,最終形成紅棕色膜。

15-開袋後20天,菌絲管顏色完成。此時,需要用壹定的濕度和溫度差來刺激菌絲管,以促進菌絲管從營養生長期進入生殖生長期。具體方法是白天將菇床蓋緊,減少通風以提高床床溫度,半夜揭膜使菇床溫度驟然下降。這樣可以連續3-4天產生子實體原基。當原基長到拇指大小時,就可以噴水了,噴的次數要看天氣,雨天不噴,陰天少噴,晴天多噴。氣溫較高時,應早晚噴水,加強遮蔭通風。第壹批蘑菇收獲後,停止噴水幾天,拉大溫差,讓菌絲恢復,出菇芽。壹般秋冬季節可以收獲2-3個潮菇。冷季壹般不產蘑菇(少數低溫品種除外)。

春季菌絲中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含水量占菌絲的30-35%。這個時候菌絲要泡透。泡水前,用8號鐵絲在菌絲管兩端打洞,深度為6-15 cm,然後依次排列在泡水溝中,再在上面放重物,放水,使菌絲管被水淹沒。浸泡時間取決於菌絲體管的含水量,壹般為5-12小時,使菌絲體管含水量達到55-60%。浸泡後菌絲管也排列在邊緣,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每天通風1-2次,每次1-2小時,不用再噴水。幾天後,小蘑菇芽產生,但產量已經很低。如果第壹次浸泡後仍產生大量蘑菇,可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浸泡。壹般6-7月不會再有蘑菇了。

春菇質量普遍較差,蓋薄,柄長。春菇後期,主要是做好防高溫工作。

(3)疾病及其預防和控制

綠色木黴。),青黴菌屬。等。、環境不適或原料、接種、滅菌等任何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雜菌感染。壹般需要在發菌後幾天檢查壹次。如汙染嚴重,應及時處理,揀出並遠離養殖地,焚燒或深埋;選擇低濃度的多菌靈對雜菌的控制有壹定效果。在所有生產環節都進行嚴格的檢查,防止雜菌感染。

第四,收獲和加工

(1)收獲

當菇蓋長到八成時,要及時采收。這個時候蘑菇帽厚,質量好。當完全展開時,帽子的質量很差。真菌褶皺在產生花斑時被收割,烘烤後變黑,失去商業價值。袋裝采菇時,菇腳要壹起采,菇柄基部會留在菇塊上,會引起發黴,但不要壹起提培養料,以免影響下次潮菇。

(2)加工

晴天采蘑菇,可以先放在太陽底下曬,等皮幹了再烤,質量好。雨天采摘時,應及時烘烤,烘烤溫度應由低逐漸提高,以促進酶反應合成香氣物質,但不宜超過65℃。否則酶的活性會被迅速破壞而不能形成香氣物質,幹香菇的外觀和色澤較差,所以不能有火煙,要經常翻動,直到菇柄和菇蓋的結合處變硬。這樣加工出來的蘑菇金黃色,香味濃郁,質量好。

(3)保存菌種的兩種常用方法

1.PDA斜面培養基保存方法

即PDA斜面培養基保存在4-5℃。每3-6個月移植壹次。用的時候最好能補種。

2.木屑培養基保存方法

即在木屑和米糠中接種菌種,培養,4-5℃保存。每3-6個月移植壹次。

石狀雷丸

(王淑芳)

豬苓。別稱雷丸,又名朱令、石勒、朱令子、賴丸等。屬於擔子菌亞門,昆布屬,傘菌屬,姬松茸屬,側耳屬。除夕或常年。主要分布於我國中南部省份,如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湖北、湖南等。也見於陜西和甘肅。以菌核入藥,味苦、寒,毒性小。能消食化積,殺蟲除熱。與其他中藥配伍,用於治療血吸蟲病、囊蟲病和腦囊蟲病。含有約3%的蛋白酶。它是壹種棕灰色無嗅無味的物質。溶於水和甘油,不溶於甲醇、乙醇、氯仿和乙醚等有機溶劑。在腸道弱堿性(pH8)溶液中作用最強,在10ml弱堿性溶液中僅0.06μg就能水解蛋白質,而在酸性溶液中則失效。此外,它還含有22%的酒精提取物、4%的灰分、6.5%的水、0.06%的乙醚提取物以及鈣、鋁、鎂等無機鹽。因為鎂有導瀉作用,所以驅絳蟲時不需要服用瀉藥。近年來有報道其蛋白酶對小鼠腹水癌S-180的抑制率為33.3-69.7%,腹腔註射優於肌肉註射。

壹.形態特征

在自然界中,萬磊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出現,其子實體不易發現。它的兩個學名屬於兩個不同的科和屬。1980末,《植物》雜誌刊登了於在浙江金華北山采集的鮮雷丸。培養後萌發的子實體為姬松茸,有菇褶,菇傘直徑2-3厘米。當它們全部展開時,中間部分略微凹陷,並散發出白色粉末狀擔孢子。菌核呈不規則球形或塊狀,大小不壹,直徑壹般為1-3.5 cm。第壹次發掘時,表面呈紅褐色或深褐色,表面有細小突起的縱向皺紋或略光滑。剖面為白色至灰白色,有時為淡黃色或橙棕色。切片是半透明的。幹燥後外觀呈紫褐色或深褐色,質地堅硬。新出土的菌核在體表凹陷處常有壹條或數條白色或淡黃色的繩狀索,部分菌絲纏繞,為萬磊的營養器官。

圖21-9雷丸形態示意圖

第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萬磊是壹種兼性弱寄生真菌,以腐生為主,常生長在雜竹林、油桐、楓香、胡頹子等腐朽爛根旁,喜生長在滲透性好的沙土中。在靠近山腳的山坡上或日照短的山谷裏;在離地面10-15 cm深度的表土中有很多。秋季,在上述林地經常可以看到大小不壹的核盤菌。

1.溫度

菌絲在寄主腐木中能耐受0℃以下的低溫,傾斜母種的部分菌株在2-4℃保存兩周就失去活力,但菌核具有較強的抗寒性。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0℃。在25℃和30℃兩種培養基中培養時,30℃時菌落擴展幅度較大,說明30%更有利於菌絲生長。

2.營養

在含有1.5%豆餅粉和0.5%麥麩煮汁的瓊脂培養基中,分別添加1%葡萄糖、蔗糖和酒精與乙酸鈉相比,發現添加葡萄糖對初期菌絲生長略有促進作用,培養兩周後,無糖對照與蔗糖處理無差異。添加酒精對其生長不利,添加1%乙酸鈉抑制其生長。在25℃下,以2%葡萄糖為基本培養基,添加0.5%蛋白腖、魚粉、硫酸銨和硝酸銨,菌絲生長明顯優於無機氮。

3.濕氣和空氣

在木屑和麥麩(3∶1)的基質中,料水比為1∶1.5—1.8。用麩皮在25℃培養時,麩皮含水量小於60%,難以生長。湖北黃友誌報道,箱培上部過度幹燥會影響菌核形成。但當含水量超過300%時,菌絲因缺少空氣而不易膨脹。

4.ph值

壹般中國南方的土壤偏酸性,適合菌絲萌發生長。人工培養基的自然pH值大多在6.5以下,可以生長。以前深層培養自然pH為5.8,用10%無水碳酸鈉調至6.4、6.8、7.0、7.6 * * 5組。總的生長趨勢是自然pH為pH5.8,6.4以上生長變差,7.6不易生長。

燈光

萬磊的菌絲體和菌核在土壤表層下生長發育,即在無光照條件下生長發育。在人工平板上培養,無光生長正常,有光未見異常。只有壹些菌株是淡黃色的,而壹些菌株仍然是白色的。子實體很少出現,是否與光照不足有關尚無定論。

(2)不同品系的比較

從不同菌核中分離的菌株在生長速度和形成菌核的能力上是不同的。野生菌核在人工培養基上形成菌核的能力強。從萬磊不同地區分離的4個菌株在PSA平板上於25-30℃進行比較。結果如表21-2所示。

表21-2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的比較(單位:cm)

核盤菌不僅能在PSA培養基上形成,也能在馬鈴薯渣培養基上形成。

(3)深厚的文化底蘊

大多數菌株容易形成菌絲球,毛刺較少,培養時間較長,發酵需要10天。以蔗糖和葡萄糖為混合碳源效果較好。深層培養的菌絲沒有明顯的鎖狀聯合體,靜置後更容易發現表面萌發的氣生菌絲的鎖狀聯合體。酸性發酵液的最終pH值較低,不利於堿性條件下活性較高的蛋白酶。為了綜合利用,應考慮提高深層培養發酵液的最終pH值。

第三,栽培技術

萬磊的生活史,雖然能從菌核發出子實體,產生成熟孢子。孢子萌發成菌絲體,然後形成菌核。但主要是從菌絲體到新菌核的形成,按照後者進行人工培養。

(1)人工分離培養純菌株

將新鮮菌核的皮用自來水洗凈,然後用75%的酒精浸泡3分鐘,再用0.2%的金黴素水溶液浸泡。無菌操作剖開菌核,取約3-5 mm2的組織塊,置於PDA或PSA平板上,25℃培養。壹周後長出白色菌絲體,摘去頂端,轉移到新的斜面上培養,得到母種。每個菌核可分為壹個菌株。由於產地不同,菌核本身的年齡和嫩度不同,菌絲萌發的速度也不同。嫩菌核沒有老菌核堅硬,但容易裂開分離。老菌核可在清水中浸泡1-2天,也可在幹凈的濕沙中埋兩天再分離,便於操作。

(2)瓶內培養

洪振用福建野雷丸分離菌株,壹級母種用PSA培養基,二、三級用木屑培養基。基質由鋸末70%、米糖(鮮)18%、紅糖1.5-2.0%和碳酸鈣1%組成。將母種接種到木屑培養基中,在24%左右的環境中培養。菌絲體裝滿瓶子後,在室溫下培養。4-5個月後挖出木屑,可以看到木屑中埋有2-3個雷球,呈淡黃色。每壹個都有拇指大小。剖開後為白色至淡黃色,質地粗糙,顆粒細膩。在室內用木屑栽培菌核病菌似乎是可行的,但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3)農田和森林栽培

萬磊原本是野生的。近年來,利用當地資源,以野生萬磊為引物,在貴州部分地區進行了人工栽培試驗,栽培取得了成功。具體方法如下:

1.土地選擇

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疏松幹燥的土壤,在田間、墻角、房前屋後均可種植,但切忌選擇粘性黃壤。

準備材料

除松樹、杉樹、樟樹、柏樹外,其他如楓香、青岡、楊樹、板栗、馬桑等也可,其他藤蔓、竹筍、根也可。胡頹子和肉桂比較好。將樹切成70-90厘米的塊,壹半是幹的,壹半是新鮮的。並收集大量枯枝落葉和部分半腐爛木材備用。雷丸長在哪裏,就長在哪裏白色。

  • 上一篇:藥物流產後殘留的中藥方劑
  • 下一篇:中草藥:羖羊角的功效與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