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誰有搞笑版的《千字文》?

誰有搞笑版的《千字文》?

第壹句天地玄黃

這句話的意思比較簡單,就是說天是黑的,地是黃的。詩意點是:

“天/妳怎麽這麽黑/地/妳怎麽這麽黃!”

這句話其實是抄襲易經的。原話是:“夫玄而黃,天地亦混。”

田字第壹!地球是最善良的?

關於天地,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神話:說宇宙巨人盤古開天地,然後人類產生並占領了地球,後來水神祝融和火神為了吃天鵝蛋大打出手(倒黴孩子不值錢!也有人說* * *工是朱融的兒子),歷史上最早的犬儒* * *工怒不可遏,不打舟山,導致天崩地裂,林中起火,洪水泛濫,猛獸吃人。好在仙境裏的“三八紅旗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兼職瓦工”女媧補天了,但西北淪陷,東南沈淪的後果無法改變。

由於先民無法解釋天地的起源和各種自然現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的規律,就把自然的力量形象化、人格化,創造了許多神話傳說。

為什麽田字是第壹名?這是因為《千字文》影響廣泛,後世也用《千字文》的語序來計數。比如壹些商家和店鋪的賬本,冊數,甚至科舉試卷的頁碼,都是按照千字文的語序排列的。時至今日,在中國渤海邊上比較大的城市天津,市內海河邊的幾條街道都是這樣命名的。

天空是什麽?是不是僅僅意味著我們頭上的這壹塊白天看起來是藍色的(現在因為空氣不是很灰)晚上看起來是黑色的,但是沒有實際物體的空性?不僅如此,“天”這個詞的含義還得到了引申和擴展。總結前人的解釋,“天”主要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壹個是科學意義上的“天”,指的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地球公轉壹周是壹天,這是時間的概念;無邊無際的空間就是天空,這就是空間的概念。這兩個概念是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的。

二是把至高無上或主宰世界的事物抽象為“天”。比如古代的皇帝都稱之為“發號施令”,農民起義或者占山為王也稱之為“為天做天”。這裏的“天”是壹個抽象的東西,是壹個虛無的借口。為什麽天空那麽有遠見,只給妳讓妳為它做事?誰看到上帝親自授權妳了?在舊社會非常流行的宣誓儀式上,有幾個人跪在地上,念叨著“上面是黃天,下面是大地,我和別人結拜兄弟,不想同年同月同日生,想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實天才也懶得理妳——這裏怎麽變黃了?別急,後面再說“黃”字。“後土”是壹個名字。傳說是壹個憤青工的兒子,社神,也叫土地神。

第三是心理上的“天”。我們常說的“萬事皆天意”就是這個意思,相當於壹種在心理上被認可的命運。我們也經常說“我的上帝”,可以用來表達驚訝、嘆息或者無奈等多種情緒。例如,在松源的《竇娥元》中,竇娥痛苦地詛咒道:“地球,妳是什麽,是好是壞?天啊,妳錯了!”人們為什麽要這樣做?《史記》中的司馬遷?《屈原賈生傳》中解釋得很清楚:“天之富者,人之始;父母是人的根本。窮了就背根,所以會很累很累。痛苦淒涼,我不想給父母打電話。”哭天喊地,哭爹喊娘,是人類的壹種本能心理反應。外國人也是這樣,總是“天啊!”再加上外國人特有的肢體語言,整件事還挺嚇人的。

相比之下,關於“地”的說法就沒那麽多了,但因為“天”是老大,我總是被迫在“天”後面露臉。沒辦法,誰讓我們是老二呢。“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地球壹直以沈重的姿態承載著壹切,其中就有最聰明最陰險的動物——人。比起上面的天,土地真的是立足於自己的職責,腳踏實地。人們也習慣於把地球比作他們的母親。小時候老師教大家唱草。壹個小同學問老師:“為什麽地球母親這麽古怪?”老師問為什麽古怪。同學說:“歌裏不是說:‘江河山川養育了我,大地母親擁抱了我的妹妹’嗎?為什麽地球母親只擁抱她的妹妹而不擁抱我?”

有個寓言說有只雞,(是家禽,別誤會!)看到天上飛的小鳥無所事事,整天站在高高的樹枝上歡快的唱歌,我很羨慕,也想自己去炫耀壹下,說不定還能選超女呢!所以他掙紮著撲向最低的樹,清了清嗓子,準備開始唱歌。壹只容易摔倒的狐貍溜到樹下,跳起來壹口咬死了雞。為什麽是“容易墮落”的狐貍?因為狐貍的腳很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壹個道理:想要壹無所有,就要達到足夠高的境界。舉個例子,在壹個單位,普通員工偷懶很可能會受到懲罰,但是領導就不壹樣了,誰也管不了什麽。地球如果有感情,當然不希望被萬物踐踏,但因為不夠高,只好忍著。

在我試圖逃跑的時候,我又遇到了。

清朝康熙年間及以後很長壹段時間,“天地玄黃”壹直被寫成“天地是黃原”,因為康熙帝的名字叫葉璇。雍正帝·胤禛登基後,為了避免隱姓埋名,還把“女穆解珍”寫成了“女穆姐”。《錢文子》中還有很多字因忌諱而臨時改動,這裏就不壹壹列舉了。

如果壹個字被皇帝占了,別人就不會再想用了,凡是涉及皇帝忌諱的字都要改。比如康熙年間,中藥材玄參改名圓山,廣東玄山寺改名圓山寺,南京玄武湖改名武鶯湖。

禁忌是我國歷史上極具中國特色的習俗。妳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君主和長者的名字。遇有應避諱的字,不能讀音,而要“改音”或“改字”,稱為“讀白”。例如,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為了避免她母親的禁忌而使用了“敏”這個詞。寫忌語時,要按規定采用“虛字”、“缺筆”或“換字”的方法,稱為“寫白”。例如,在古代文獻中,寫的“秋”字有時被寫成“正”。我們習慣說錯別字是“白字”,來源於禁忌。

禁忌條款是什麽時候規定的?有人說夏商開始,唯壹的證據是夏後在《山海經》中開始寫夏後,說明夏朝開始整頓這些無用的東西了。但在《尚書》中,夏商君主的名字是直白的。為什麽?有人認為《山海經》之所以避諱開悟,是因為漢代人在抄寫書籍時,避諱了劉啟皇帝。壹般人認為禁忌起源於周朝,但在周朝並不嚴格,只要避開國家、官員、山川、隱疾、牲畜、錢幣即可。後來禁忌這個霸王條款被發揚光大。為了維護皇權的至高無上,突出自己的特殊地位,歷代皇帝都積極推行,轉移禁忌的重心,擴大禁忌的範圍。

有人不服氣:我用了壹句話來妨礙妳當皇帝。為什麽不讓用呢?我要用它。妳能把我怎麽樣?妳真的不相信有惡靈。在壹個禁忌盛行的朝代,如果非要用禁忌語,那就是自討苦吃。《唐律疏議》規定,主觀故意直呼皇帝的名字,是“不敬”的十惡不赦之罪,即使是客觀的或無意的違反,也要受到處罰。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和尚,造反了,所以大臣們都知道他極其厭惡“和尚賊”這個詞,但是有壹個是沒有眼睛的。杭州大學教授徐壹奎給皇帝寫了壹張祝賀表,用的是“天生聖人為天下之治”這句話。朱元璋看完,勃然大怒,說:“活著的和尚,和賊差不多。殺!”徐壹奎就是這樣被殺的。

也有人想利用禁忌來升官發財。乾隆年間,有個巡撫叫海澄。他偶然發現,江西舉人王希厚出版的壹本名為《子官》的書,寫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的名字。如果他得到了寶藏,就趕緊上報給皇帝,以為皇帝壹定會重賞我。於是,乾隆下令將王希厚及其後代斬首,然後“獎勵”海成兩件事:壹是撤職,二是判死緩。真的是害人害己啊!估計海城腸子都悔青了。

還有壹個著名的禁忌悲劇。唐代詩人李賀,七歲成名,誌存高遠。社會上普遍認為,李賀的成名就像壹個老太太擤鼻涕——用手去抓。然而,當李賀去參加進士考試時,卻被告知他沒有資格參加考試。李賀不服,說我出生在洪妙,沒有民事犯罪記錄。為什麽要說我沒考上?我要告妳招生腐敗!考官和藹地問他:“妳媽媽叫什麽名字?”李賀說:“妳在乎嗎?”考官趕緊說:“不好意思,我剛看完大話西遊,問錯問題了。我問的是妳父親的名字?”李賀說,“我爸姓李彪蘇進。怎麽了?”考官又問:“妳這裏要考什麽?”李賀說:“妳不用問,我考進士!””考官說:“妳父親的忌諱‘金’和進士的‘金’沖突。妳還敢考。不治好妳的不敬罪,就便宜妳了。在這裏幹嗎?“李賀從此仕途斷絕,這讓他非常絕望,27歲就抑郁而死。明眼人都會發現,這個禁忌太牽強了,肯定有人在搞鬼。稍後我們將揭開這個內幕。

古往今來,關於禁忌的故事越來越多,導致詞語的變化也越來越多。改朝換代後雖然基本不用避諱前朝的禁忌,但是有些改了很多年的字很難改,所以就流傳下來了。比如唐代,為了避諱李氏始祖,將“虎”改為“刃”;為了避免李世民的忌諱,六部之壹的民政部被改為戶部。在宋代,為了避免宋真宗和趙恒的禁忌,傳說中的月亮中的“大娥”被改為“嫦娥”等等。每個朝代每個世代的皇帝都要隨機應變,造成了很多混亂。

禁忌的習慣並沒有隨著封建社會的滅亡而消失。“文革”期間,京劇《巫虎山》裏有句歌詞:“抓灤平,抓胡彪,活捉野狼嚎叫。”這首歌詞的原版是“活捉欒平,活捉胡彪,活捉壹撮毛”。那時候“表”“毛”這兩個字都不能隨便說,更何況是用在反派身上,所以趕緊改了。如果晚改,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談到禁忌,李敖說:“不要說,不要說,說出來是不對的!禁忌這個習慣,想起來真的沒什麽意義,可以說是中國在世界上特有的壹個壞習慣,壹個自找麻煩的壞習慣。再來看看國外。外國和中國正好相反。洋鬼子認為尊重壹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敢提他的名字,而是提他。”

中國人忌諱的壞習慣的根源在哪裏?論中國儒家倫理文明塑造的國民性。孔子提倡在適當的時候說謊。他自己寫《春秋》也是本著“以尊者為恥,以聖人為恥,以親者畏疾”的原則。其實禁忌是為了替別人遮羞,這是儒家道德觀念的組成部分。其實是壹種人文關懷,體現了看似刻板的儒家倫理道德中非常人性的壹面,本身並沒有實質性的錯誤。被人叫妳的名字有什麽丟人的?這是後代當權者別有用心地發揚禁忌的結果。慢慢地,人們逐漸把故意誇大或隱瞞真相視為禁忌範疇,導致信息的不公開和失真,進而導致誠信的缺失,而這正是儒家倫理道德所反對並努力改變的。於是就形成了壹個奇怪的現象:儒家提倡的禁忌對儒家倫理體系本身是有影響的。

1949,壹個叫墨菲的工程師,美國空軍的壹個上尉,覺得他的壹個同事運氣不好,就取笑他說:“如果壹件事很可能會搞砸,妳做了,就會搞砸。”沒想到,這個笑話很快就在美國傳開了,傳遍了全世界,而且這個笑話的含義也逐漸擴大,最後演變成了這樣:“如果某件壞事是可能發生的,不管它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損失。”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可以簡單理解為十個字:妳明明想避開,卻又遇到了。相反,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大,如果在處理不太可能發生的問題時存在僥幸心理,就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沒有壹個文明和民族是完美的,遺憾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勇氣正視遺憾並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而不是抱著僥幸心理和忌諱去“回避”。只有這樣,我們的文明才能更加理性包容,我們的民族性格才能更加豐滿健全。

從至高無上到庸俗不堪

在中國古代,黃色壹直是皇權的代表色,象征著高貴。黃色為什麽、什麽時候開始被推上至高無上的寶座?

這要從中國的五行學說說起。從現有文獻來看,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的祖先雖然用神話傳說來解釋壹些不清楚的自然現象,但已經有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建立了五行學說,是對世界構成的抽象解釋。後來五行學說被陰陽家發展,成為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

根據陰陽學說,世界是由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屬性的物質的運動和變化構成的。這五種物質對應的顏色是白、藍、黑、紅、黃。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屬性——當然,有的是那個朝代的人自己決定的,有的是後人強加的。比如商朝屬於金德,崇尚白色;周朝是火德,崇尚紅色;西漢是地方美德,崇尚黃色;東漢是火德,崇尚紅色;出千字文的南梁是木國,崇尚青色等等。

原始社會末期,黃色受到當時中國原部落首領的青睞。正如他自己的標題,這個領導人是黃帝。黃帝不姓黃,而姓姬,名軒轅。

紀軒轅同誌看中黃色,是因為有壹天,他看到“大蟑螂、大蟑螂”,即大蚯蚓、大蠐螬(俗稱“啦啦啦啦”或“土狗”)的樣子,於是說:“土性勝!”土黃,故認為是“土之德”(德即屬性;瑞,吉祥的標誌),所以我崇尚黃色。這可能是黃色正式推出的最早記錄。雖然後來的很多朝代屬性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對黃色推崇備至。

黃色有什麽好?古人認為黃色是中和之美,其自然性在人間不易。“黃承天之德最美,故尊色也重”,充分體現了以耕地資源為主的先民對土地的熱愛、依賴和崇拜。皇權在中央的觀念也是皇帝愛上黃色的壹個原因。《春秋傳》中說“天子之國有泰社,東有青色,南有紅色,西有白色,北有黑色,中有黃色”。還有壹種說法是帝王認為自己是天上的太陽,太陽是黃色的,所以黃色是帝王色。

根據文獻記載,隋朝以前,黃色不是皇家顏色。秦始皇統壹中國後,五行學說已經發展得比較好了,於是用他手下的壹群爛參謀,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來計算。

  • 上一篇:吃藥的時間會影響我們的療效!妳飯前吃東西嗎?飯後吃?快速看壹下。
  • 下一篇:腎衰竭和心力衰竭能治好嗎?飲食上應該禁忌什麽?應該多吃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