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肩井簡介

肩井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經絡名稱肩井4.1肩井別名4.2起源4.3穴位名稱解釋4.4特異性4.5位置4.6肩井位置4.7肩井選擇。4.8肩井穴解剖4.8.1級解剖4.8.2穴區神經、血管4.9肩井穴的功效與作用4.11肩井穴的適應癥4.11針法4.11針法4.11肩井穴的配伍4.1.24.13特效* * * 4.14文獻綜述4.15肩井穴研究進展4.15.1治療頸椎病4.15.2治療中風後遺癥4.15.3治療急性乳腺炎4.15.4治療乳腺增生。5經絡穴位肩井別名5.1肩井別名5.2起源5.3特異性5.4穴位名稱解釋5.5肩周炎穴位位置5.7肩周炎穴位選擇5.8.1水平解剖學5 .9穴區神經、血管5.10特異性5.11肩-鉤穴的功效與作用5.12主治證5.13針法5.13.1針法5.13.2灸法配伍+04肩骨骺5.15文獻摘要5.65448

2英文參考劍經(GB21)

3肩井概述:1。子午線名稱;2.穴位別名。[1]

4經絡名稱,肩井,穴位,肩井,漢語拼音簡經,羅馬拼音Chienching,美國英語譯名Shouderwell,各。

國家

壹代

編號中國GB21日本21方法

莫蘭特VB21野夫VB21德國G21英國G21美國GB21。

肩井穴命名為經絡穴(Jiānjǐng GB21)[1]。黃帝內經文,空化理論。肩井[1]原名肩解,是《針灸A-B經》中的第壹個名稱。別名伯經(太平)、段經(銅仁穴針灸圖解)、首診(王註《黃帝內經文氣穴論》)。屬於足少陽膽經。肩井穴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和陽萎脈的交點[1][2]。肩是肩,井是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肩井穴主要用於項部、產胎、神誌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無力、頸強、腰臀痛、中風痰湧、咳嗽有氣不良反應、頭暈、淋巴結核、難產、乳癰、胎衣不下、產後溢乳、缺乳、乳癖、頸強痛、上肢無力等。

4.1肩井穴別名為伯經(太平)、端經(銅仁穴位針灸圖解)、首健(王《黃帝內經》氣穴論註)。

4.2來源《針灸甲乙經》:肩井,肩凹陷者中,骨盆缺失前。

4.3洞名為肩,井名為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稱肩井[1]。

肩膀和脖子下面。窪地深處有壹口井。此穴在肩上,當是盆直邊的凹陷,因是肩上凹陷處的窯洞,故稱肩井,比喻經絡之氣深聚。[3]

4.4具體肩井為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陽萎脈的交點[1][2][4]。

4.5肩[5]

4.6肩井穴的定位標準:肩井穴在肩部,乳房前部,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6]。

肩井穴位於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點連線的中點,坐取穴[1]。

肩井穴位於肩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2]。或者雙手合十,食指緊貼脖子,中指指尖到達的點就是穴位[2]。

肩井穴在足少陽膽經中的位置

肩肩井穴的位置

肩肩井穴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肌肉)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骨)上的位置

4.7取肩井穴的方法是坐,在肩膀上,當大椎穴(督脈)在與肩峰連線的中點時。

肩井穴位於肩胛區,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點連線的中點。坐時取穴[1]。

坐位、俯臥位或俯臥位,取穴在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連線的中點[7]。

快速取穴:先找大椎穴(頸背部交界處椎骨高突處的椎體,其下緣凹陷處為大椎穴),再找鎖骨肩峰端,兩者連線中點為肩井穴[8]。

肩井穴選擇[1]

4.8肩井穴的解剖肩井穴下是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和上後鋸肌。有頸橫動靜脈。分布有鎖骨上神經和副神經的後支。皮膚被第4、5和6頸神經的後支重疊。肩胛提肌位於頸椎橫突與肩胛骨內側角之間,脊緣上部,受肩胛脊神經支配。上後鋸肌略低於前肌深面,位於第6、7頸椎和第1、第2胸椎棘突的第2-5肋角外側。受第壹至第四胸神經後支支配。針從皮膚和皮下筋膜穿入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斜方肌,深入到頸橫動脈內側的肩胛提肌和上後鋸肌。

4.8.1級解剖學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肩胛提肌[1]。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肩胛提肌[9]。

4.8.2穴位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內側支;深層有副神經、肩胛背神經和頸橫動脈,深層有胸膜頂[9]。

有鎖骨上神經和副神經的後支;隨著頸椎的橫向運動和靜脈的通過[2]。

4.9肩井穴的功效與作用肩井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功效。

肩井穴有疏通經絡、化痰開竅的作用[1]。

陽氣不足的筋“賤上腋窩前,縛於假乳”,故可用肩井穴治療乳癰、乳癖、缺乳[4]。

肩井穴是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陽萎脈的交匯點,連接全身與陽氣,調暢氣機,舒肝膽,治難產、早產、瘰癧。局部用於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4]。

肩井穴具有行氣、活血、助孕的作用,故可用於治療難產[4]。

它是膽經、三焦經、胃經和養胃脈的交匯點,具有疏通經絡、化痰開竅的作用[3]。

古有采田法,“四井開,八屋分。”即向各個方向延伸。中國古代是集市,商人們聚集在井裏,所以後來人們把通衢叫做集市。這條經絡通過肩部與諸陽經相交,它所治療的癥狀極其復雜,就像各種疾病的市場。它治療的疾病多為風,如中風、痰多、頭痛、臂痛、勞損、氣機不利、產後等,都與風有關,可酌情使用。以風為陽邪,癥隨其性。《針灸成功》說:“若針深悶,急填足三裏。”[3]

4.10肩井穴適應癥為項、產胎、意識等疾病。,如肩背疼痛、落枕、腰臀疼痛、中風痰多、咳嗽、頭暈、淋巴結核、難產、溢乳、早產、產後溢乳、乳漏等。產後血暈、頸淋巴結結核、中風偏癱、頸無力、肩背痛、高血壓、中風、神經衰弱、副神經麻痹、落枕、頸肌痙攣、中風後遺癥、小兒麻痹癥後遺癥等。

肩井穴主要用於項部、胎產、意識等疾病。,如肩背疼痛、落枕、腰臀疼痛、中風、痰多、咳嗽、頭暈、淋巴結核、難產、乳癰、胎衣不下、產後乳瀦留[1]。

肩井穴主要用於治療落枕、肩背痛、上肢癱瘓、難產、乳癰、乳瀦留、淋巴結核等[9]。

肩井穴主治?頭痛、頭暈;奶少,乳房上癮,乳房癰;強烈的頸痛、肩背痛、上肢麻痹;難產,無胎衣;青金石[7]。

現代常用肩井穴治療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乳腺增生、頸淋巴結結核、中風偏癱等[1]。

肩井穴適應癥強,肩背酸痛,手臂無力,中風偏癱,分娩延遲,產後血暈,乳癰瘰癧;以及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2].

1.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中風;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副神經麻痹;

3.婦產科系統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

4.運動系統疾病:落枕、頸部肌肉痙攣、肩背痛、中風後遺癥、小兒麻痹癥後遺癥。

此穴針刺感強,針刺不宜過深,以免針暈、氣胸[3]。

4.11針法4.11.1針法壹般為0.3 ~ 0.5寸直[2][1],肺頂禁止深刺[1]。

直刺0.5 ~ 0.8寸[7][9],局部酸脹感明顯[7],並向周圍擴散[7]。

註意:肩井穴的深部只是肺尖,不能深刺。孕婦禁止紮針[9][7]。

4.11.2艾灸可灸[1][7][9]。

艾條灸3 ~ 7強;或艾條灸5 ~ 15分鐘(圖93)[2]。

艾條灸3 ~ 5強,艾條灸10 ~ 20分鐘。

4.12肩井穴配伍肩井穴與肩骨、天宗同用,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肩背部關節疼痛。

乳根少膏肩井具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缺乳、乳腺炎。

肩井穴,配合山谷、三陰交穴,具有活血、益氣、助孕的作用,主要用於難產。

肩井穴與肩骨、肩貞、天宗、大椽等配伍,治療肩背痛[7]。

肩井穴配乳根、鐘山、少澤、足三裏治療缺乳、乳癰[7]。

肩井穴配合山谷、三陰交治難產[7]。

4.13特效* * * * *肩井穴可緩解落枕肩痛[8];

扶好肩膀可以緩解出汗,治療感冒[8]。

4.14文獻綜述《針灸經典甲、乙》:肩背疼痛,手臂不舉,寒熱,繩中悲,肩井治之。

“做好壹千塊錢的準備”:難產,針往肩井壹寸處灌,瞬間分娩。

《千女之翼》:每壹次難產,若在兩肩往井裏放壹寸,壹瞬間便生。咳嗽逆上氣,氣短,風勞百病,灸肩井為200強。

針灸銅仁穴圖說:手足陽與陽衛相遇。

《銅仁腧穴針灸經》:治五勞七傷,不可仰頸,不可背悶,不可手轉頭,不可仆傷腰臀,不可攻腳氣...如果流產後女方手腳麻痹,針肩井會痊愈。如果艾灸比針灸好,針灸可以七強。

針灸大成:主要中風為氣阻,口水無語,氣機不利,婦女難產,流產後手足暈厥,針刺肩井恢復。頭疼,五株七傷科,胳膊疼,手沒到頭。

類比經翼:孕婦禁止紮針。

《醫宗金鏡》:主治突傷,不適用於肘臂疼痛。

《百病伏》:肩井穴是治療乳房膿腫的特效藥。

《玉龍歌》:臂酸胸氣襲,肩井有明確穴位可攻。

常桑軍天行秘歌:腳氣酸痛,肩井第壹,李三楊淩春天第二。

4.15肩井穴研究進展4.15.1頸椎病穴位:風池、新建(第3、4頸椎間1.5寸)、夾脊穴、肩井穴、第7頸椎阿是穴;頭暈,加百會,大椽,掛鐘;上肢疼痛患者,加曲池、外關、合谷、阿是穴;心悸者加內關、神門、巨闕。采用止瀉法,留針30 min,每日65438±0次,65438±00次為壹個療程。同時用當歸註射液對風池、曲池、阿是穴進行穴位註射。常規消毒後,垂直穿刺0.5 ~ 1寸,上火抽回無血後註射藥物,每穴0.5毫升,每日1次,10次為壹療程。* * *治療45例。3個療程後,治愈20例,顯效19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8%。[7]

4.15.2中風後遺癥治療取患側肩井、曲池、外關、環跳、陽陵泉、足三裏,用電針加強* * *,每日針刺1次,每次30-40分鐘。足外翻,穴位內翻;足內翻,針刺外翻穴。補陽還五湯用於中藥,每日1劑。* * *治療35例,治愈9例,顯效14例,好轉12例,總有效率100%。[7]

4.15.3治急性乳腺炎,取乳根(患側)、肩井、曲流池、內室、行間、至陽。仰臥位,常規穴位消毒後,乳根穴沿皮膚水平刺1.5 ~ 2寸,以瀉法將針感傳至整個* * *內;肩井穴針尖對準同側* * *,皮膚向前刺1 ~ 5寸,應用撚轉瀉法;在曲池穴打1 ~ 1.5寸,應用提插瀉法,使針感擴散至整個上臂;內腔及排間針尖向踝關節方向斜刺1英寸,以撚提、插瀉的方式留針30分鐘,留針過程中每10分鐘進行壹次;起針後改為俯臥位,用三棱針刺透後拔罐至太陽升起,出血5 mL。每天1次。58例采用* * *。經過3次治療,臨床治愈54例,顯效2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7]

4.15.4乳腺增生的治療據報道,以天宗、守經、腎俞為壹個穴位群,交替針刺無名、足三裏、鐘山穴位群,可增強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3]

5經絡肩井穴別名肩井穴是經絡穴位的別名,即手穴[1]信息]高新柱,令狐主編。中國針灸大辭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472。壹次“外科手術的成功”。

穴位肩骨漢語拼音於堅羅馬拼音簡語

國家

壹代

否中國LI15日本法律15

莫蘭特的GI15野夫的GI15德國的DI15英國的Li15美國的LI15肩萎是經絡穴位名稱(Jiānyú LI15)[10]。針灸經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10]。別名中肩井、扁骨、偏心骨、上骨、偏心肩、骺骨。肩骨骺是手陽明大腸經與陽蹼脈的交點[10]。肩峰指肩部,肩峰點在肩部,故名【10】。主治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痙攣、手臂神經痛、癖疹、淋巴結核、風熱癖疹、落枕、牙痛、風熱等。

5.1肩井別名為顓骨(《黃帝內經》水熱穴上)、鐘守敬(備急千女之方)、邊骨(外臺之秘)、上骨(循經考證)、首健[3]、邊骨[3],偏。

5.2來源《黃帝內經·靈樞經》:手與陽明之別,謂之偏理。去腕三寸,他人太陰;其他人,在手臂上,在肩膀上...

5.3特定肩峰為手陽明大腸經與陽蹼脈的交點[10]。

5.4穴名“解肩”指肩,穴“肩”在肩,故名[10]。

廣韻:“肩,頸。”說文:“駝峰,在肩上。”段落註:“肩亦笨拙,猶如物之角。”段落註:“肩後系於背前之處,為別扭,字亦為別扭。”十二經脈註:“肩峰鎖骨為骨骺骨。”此穴位於肩部的骺骨處,因其位置而得名。重點是肩角,因此得名肩。[3]

5.5肩胛骨關節[11]

5.6肩峰點的定位標準定位:肩峰在肩部、三角肌、手臂外展或前伸時,肩峰下前方凹陷時[6][12]。

肩峰位於三角肌區,肩峰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之間[10]。

肩峰位於肩部,鎖骨肩峰端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段中央凹陷處;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時,肩鎖關節前緣下方有兩處凹陷,前方中間凹陷為點[13]。

肩骨骺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肩峰點位置

肩骨骺穴(手陽明大腸經)位置

肩峰點(肌肉)的位置

肩峰點(骨)的位置

5.7肩峰點的選取方法在三角肌區,肩峰外側緣前端,肱骨大結節骨間凹陷處[10]。

上臂水平擡起時,肩關節可呈現兩個酒窩,前酒窩為點;或吊肩,鎖骨肩峰端前緣直下約2寸時,骨縫間取穴時[14]。

1.水平擡起上臂外展,肩關節會呈現兩個酒窩,點在前酒窩;

2.肩掛,鎖骨肩峰端前緣直下約2寸時,骨縫間時,取穴於手陽明大腸經循行線上。

5.8肩峰點的解剖肩峰點分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和岡上肌腱。肱骨旋轉後有動靜脈。分布有鎖骨上神經和腋神經的後支。皮膚由鎖骨上神經的外側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針從皮膚和皮下組織通過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進入三角肌,穿過三角肌下囊到達岡上肌腱。前肌受腋神經支配,後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通過極泉的深度穿透可以到達臂叢神經附近。

5.8.1級解剖學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岡上肌腱[10]。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岡上肌腱[12]。

人體表面積計算器身體質量指數指數的計算和評估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產期計算器孕期正常體重增加用藥安全分類(FDA)五行和八字成人血壓評估體溫水平評估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轉換基礎代謝率計算鈉補充計算器鐵補充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快速檢查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快速檢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酒精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現在算!

5.9穴位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鎖骨上神經的外側支和腋神經的皮支,深層有腋神經、肩胛上神經、胸肩峰動脈和旋肱後動脈的肌支[12]。

分布有鎖骨上神經和腋神經的後支;肱旋後動靜脈通過[13]。

5.10手陽明與陽橋脈的具體交點。

5.11肩峰穴的功效與作用肩峰穴具有疏通經絡、疏散風熱的作用。

肩部骨骺有活血、祛風、通關節的作用[10]。

肩踝穴是手的陽明經穴與陽橋脈的交匯處,陽橋脈主導運動,陽明經穴系於肩部,此穴位於肩部,故為治療肩臂疼痛、手臂痙攣、半身不遂的主穴[14]。

所有的穴位都與其他經絡交匯,這就是交會點。在治療上,也涉及到主治經絡的癥狀。肩踝穴有理氣化痰、舒筋活絡、利節的作用。[3]

5.12肩骨穴主要用於治療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痙攣、手臂神經痛、癖疹、瘰癧、風熱癖疹、落枕、牙痛、風熱等。

肩踝穴主要用於治療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痙攣、癖疹、淋巴結核[12]。

肩骨骺主要用於肩臂疾病,如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手臂痙攣、手臂神經痛及癰、瘰癧、風熱成癮疹等[10]。

肩骨骺主要用於肩臂疼痛、上肢麻痹、落枕、牙痛、淋巴結核、癖疹;以及肩周炎[13]。

肩骨骺穴是治療上肢癱瘓和肩關節疾病的首選[14]。主治上肢癱瘓、肩痛;風熱,癮疹,淋巴結核[14]。

運動系統疾病: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癥、肩周炎;

其他:高血壓、乳腺炎、蕁麻疹。

5.13針灸方法5.13.1針灸方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 ~ 1.5寸[12]。

壹般是1.0 ~ 1.5寸[10][13]直刺或針尖對肘斜刺。

擡起手臂,朝極簧方向進針,深度1.5 ~ 2寸;或者在三角肌等方向進針,進針2 ~ 3寸,使酸痛感向肩關節周圍擴散,或者將麻木感釋放到手臂[14]。

1.刺入極泉穴,擡臂,朝極泉方向進針,深度2 ~ 3寸。

2.治療岡上肌腱炎時,掛臂和針與穴位下外側皮膚成50度夾角,在肩峰和肱骨大結節之間沿水平方向針刺1.0 ~ 1.5寸,針刺2寸時可穿透岡上肌。

3.斜刺,治療肩關節周圍炎時,向肩、肩、三角肌等方向進針。分別,並進針2 ~ 3寸,使酸脹感在肩關節周圍擴散,或麻感釋放到手臂。

4.交叉刺,上肢外展受限時,可向三角肌方向刺入2 ~ 3寸,手臂酸痛。

註意:做針時禁止動肩,否則容易壓彎甚至斷針,所以有“做了針不能抖,怕傷針”的說法[14]。

5.13.2艾灸可用[10][12][14]。

艾條灸3 ~ 5強;或者艾條灸5 ~ 10分鐘【13】。

艾條灸或溫針灸5 ~ 7強,艾條灸5 ~ 15分鐘。

5.14肩關節穴配伍陽西肩關節穴配合天宗、肩關節治療肩周炎[10]。

陽西曲池治療淋巴結核[10]。

陽西配陽西治風疹[10]。

肩骨骺配曲池、外關、合谷、列確可治偏癱[14]。

穿山帶肩骨骺治療肩凝[14]。

肩骨骺配風門、中柱、椽,治療肩背部腫痛[14]。

肩骨骺配曲池、天池、天井、三劍治瘰癧[14]。

肩骨骺結合吊鐘、肩骨骺、肩貞操可以治療肩周炎[14]。

肩骨骺結合肩骨骺、守貞、舒舒,具有活絡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肩周炎。

陽西肩髭具有疏風清熱、調和營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疹。

肩骨骺結合曲池、外關、合谷,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上肢癱瘓。

5.15文獻綜述《針灸A-B經》:熱在肩,手指和手臂疼痛,而肩是主要原因。

針灸精通:中風半身不遂、風偏、風癱、風痿、風疾、半身不遂、熱氣、肩熱、頭不憶、肩臂痛、臂無力、手不轉頭、痙攣、風熱、成癮、焦色、勞精、傷寒、肢熱等。

《伏論萬病》:肩並肩,陽西,成癮之熱極。

銅仁穴位針灸圖解:若因風灸不成功,不宜多灸,手臂較細。若因風久而筋骨無力,艾灸不怕精。

銅仁腧穴針灸圖解:唐璐府刺史庫迪欽,因風痹不能彎弓,振泉能壓住其肩,故進針可射。

手術功勛:乳癰、乳毒、乳巖。

5.16研究進展:改善四肢血液循環;揉肩筐穴後,對比四肢末梢血流圖,結果顯示動脈彈性提高,四肢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循環增加,血管周圍阻力降低[14]。

  • 上一篇:煙膠簡介
  • 下一篇:金融風險的成因分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