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臭常提示什麽病?

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臭常提示什麽病?

第壹,嘴苦。多為肝膽內熱所致。口苦者常出現頭痛、頭暈、苔薄黃、脈數等癥狀,宜清利肝膽之熱。處方為龍膽瀉肝湯:龍膽草15g,柴胡、澤瀉、車前草、木通、當歸、梔子10g,生地、黃芩12g,甘草8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第二,嘴甜。又稱“口甜”,多因脾胃功能失調所致。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和脾胃氣虛甜兩種。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積於脾胃所致。表現為口甜口渴,喜飲水,食多易饑,或唇舌生瘡,大便幹燥,舌紅苔幹,脈強。治療應該是清脾瀉火。處方為蟹黃散:藿香15g,梔子和石膏10g,甘草8g,防風2g;或衛青粉:黃連、當歸、升麻各65438±00g,生地、牡丹皮各65438±02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後者多因年老或久病傷脾胃,氣陰兩傷,內生虛熱,津液灼脾所致。表現為口甜口幹、氣短乏力、食欲不振、腹脹、大便幹結、軟便。治療宜益氣健脾,和胃養陰。處方為益胃湯、四君子湯:沙參65438±05g,麥冬、玉竹、白術、茯苓65438±00g,生地、藿香65438±02g,砂仁8g,炙甘草8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第三,嘴鹹。大多是腎虛引起的。如果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感發熱、盜汗遺精、苔薄脈細等癥狀,則屬於腎陰不足、火虛發炎,即“腎陰不足、口鹹”。治療要益腎陰,滋陰降火。處方為白質地黃湯:知母、黃柏、山藥、牡丹皮、茯苓各65438±00g,熟地65438±05g,山茱萸、澤瀉、附子65438±02g,肉桂8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第四,嘴酸。感覺嘴裏酸酸的,但是沒有酸水吐出來。多為肝膽之熱乘脾所致。酸味常伴有胸悶、脅痛、惡心、食後腹脹、舌苔薄黃、脈細等癥狀。治療應該是肝胃泄瀉。選擇左金丸、六君子湯為處方:黃連、吳茱萸、茯苓、白術各65438±00g,人參、甘草各8g,陳皮65438±05g。每日兩次,每日1劑,水煎服。

第五,口臭。嘴裏呼出惡臭,有意識的或者被別人呼出。壹般有三種情況:1?胃火蒸:舌紅或口腔糜爛生瘡,或牙齦腫痛,口臭熱,以及口渴喜冷飲,小便黃,苔幹等癥狀。治療要清胃火。處方為三黃瀉心湯:大黃10g,黃芩10g,黃連5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2?胃腸消化不良:口臭呈酸味,或混有生食味,伴有上腹部脹滿、無食欲、口臭、舌苔油膩等厭食癥狀。治療要促進消化,消除堆積。中成藥保和丸或山楂丸均可吞服。每天兩次,每次9克。3?平時不註意口腔衛生,患有齲齒或口腔炎癥。黃芩、藿香、石膏、生地黃各65438±00g,甘草4g,可水煎漱口。

第六,嘴巴輕。口腔味覺減退,自覺口腔蒼白無力品嘗食物的味道,常伴有食欲不振等癥狀。臨床上主要分為脾虛濕阻兩種。前者有脾虛癥狀,如精神萎靡、氣短、腹脹、便溏、舌淡、脈弱等。,應通過益氣健脾和胃來治療。方劑有六君子湯、砂仁、焦麥芽等。後者可以看做濕阻脾胃的癥狀,如口淡而粘,惡心胸悶,苔膩,脈濡等。治療宜芳香化濁,祛濕健脾。處方為藿樸夏玲湯:藿香、茯苓、炒黑豆、澤瀉、厚樸65438±00g,半夏8g,白豆蔻2g,薏苡仁65438±02g。水煎服,每日1劑量,每日2次。

此外,要根治口腔中的異味,除了積極用藥外,還要註意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煙酒嗜好,防止過度勞累,保持口腔衛生。

七、口澀:當舌味細胞的苦味閾值降低,舌觸覺異常時,可出現口澀。肝膽郁結、陰傷或脾土下降的患者,常感口幹或幹澀無味。嚴重的神經官能癥或不眠之夜後,唾液腺分泌減少,也可感到晦暗、澀澀。各種癌癥後期都有苦味,中醫認為是脾腎衰退,氣血凝滯。

八、辣嘴:辣嘴是鹹、熱、痛的結合體。中醫證候以腎陰虧虛、肝火亢盛最常見,其次為肺虛、痰熱。多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經測定,室溫為18℃-22℃時,正常人的舌溫多為33℃-35℃,口辣患者的舌溫偏高,有時可達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黏膜對鹹味和疼痛較為敏感。

  • 上一篇:山東臨沂有什麽特產
  • 下一篇:蜀葵的栽培方法及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