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天竺香市的三竺香市天下聞

天竺香市的三竺香市天下聞

歷史上,各朝各代在靈竺壹帶興建了不少佛寺,相接連片,鐘磬相擾、梵唄相聞。經過千年滄桑,這些寺院大都廢圮,唯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各山壹寺,香火代代接傳。

步行從天竺空濛的門進去,沿著石路往前走,依次可經過下天竺的法鏡寺、中天的竺法凈寺和上天竺法喜寺,壹路佛歌高唱。徜徉在天竺山,除到各寺遊覽、參拜佛容外,最為誘人的便是欣賞寺外山巒的秀色了。

從靈隱的合澗橋旁循山路而進,山色如畫屏展現,依次能看到著名的山峰有靈鷲峰、蓮花峰、月桂峰、稽留峰、中印峰、乳竇峰、白雲峰、天竺峰。但見崖陡谷深,澗流淙淙,山嵐間雲影飄忽。

最著名的天竺峰,雙峰削立形同天門,杭人又稱它為天門山。為西湖南側群山中的主峰,峰高455米,有湖山第壹高峰之稱。天竺道上七葉樹、楓香、紫楠、黃檀、榆樹等古樹名木林立;天竺山的奇石更是神奇,特別是蓮花峰壹帶的山石,晶瑩清潤、嵌空玲瓏,俊秀婀娜。

清雍正《西湖誌》卷四記載:“由下竺而進,夾道溪流有聲,所在多山橋野店。方春時,鄉民扶老攜幼,焚香頂禮以祝豐年。香車寶馬絡繹於道,更有自遠方負擔而至者,名曰‘香客’。 正名叫法鏡寺,又稱下天竺,位於杭州西湖區靈隱寺天竺路旁,西傍飛來峰,東臨月桂峰。

東晉的鹹和元年,也就是326年,天竺國的天山祖師慧理來到了錢塘的武林,選著依山臨水的興旺之地,廣建寺院。據《天竺山誌》記載,他曾建有五剎(另壹說建有十寺),慧理法師首建靈隱寺後,在東晉的鹹和五年(330年)創建“下天竺翻經院”,翻經院,顧名思義為翻譯佛教經典著作的地方。

清乾隆時改名法鏡寺,寓意是以法理為鏡子,時常規範自己。清鹹豐十壹年(1861年),恢弘的禪寺在兵火中化為灰燼,光緒八年(1882年)再次重建,規模大不如從前。

《法鏡寺偈語》

揚眉

佛家法理為明鏡,日日對照謹言行,

為了解除眾生苦,甘願做燭放光明。

解放前,寺宇因長年未得翻修久,窗欞瓦脊破損甚多。1950年後,部分殿閣被當做中藥材的倉庫,大躍進的年代又改作工廠。從1982年起,杭州市佛教協會布施善緣,重建進行了修建,至1989年底,寺內中軸線上的三大殿等殿堂修葺壹新,49尊佛像全部貼金榮光。其中,藥師殿內的藥師如來壇,嚴格按照《藥師經》儀規設計制成,造型別具壹格,為國內僅有。

1989年10月20日,江南高僧雲集於此,舉行了隆重藥師佛開光儀式,現為西湖界地中唯壹的尼眾寺院。

地址:天竺路68號

公交:K837路、Y4路到下天竺下。正名叫法凈寺,又稱中天竺寺,距法鏡寺約半公裏路程的稽留峰下。 吳越時期,錢弘俶在中天竺建寺,名崇壽院,香火興盛,香客甚多。隋朝開皇十七年(597年),來自於印度的寶掌禪師在此地建寺,與崇壽院同輝。因寶掌系印度人,故中天竺又稱中印峰。仁壽中期(602—603年),寶掌禪師命慧誕法師攜神尼舍利在飛來峰下造神尼塔,為杭城第壹佛塔。

宋朝政和四年改稱,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元天歷年間(13改稱天歷永祚禪寺;明洪武元年賜號中天竺寺。嘉靖二十五年,僧惠鏞、法琦、清琳等募捐建殿剎聖像及白衣觀音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清帝乾隆南巡時,為中天竺寺禦題寺額:法凈寺。光緒十八年得捐資重修,當時寺內有天王殿、正殿、後殿、地藏殿、摩利支天殿、神禦殿、白衣觀音堂,並建有桂子堂、天香閣、諸天閣、禦書閣以及供寺僧退院養老的六房。時氣勢宏大香客甚多,香火興盛,為遊覽名勝。

《法凈寺偈語》

揚眉

白衣觀音立殿堂,青蓮濯波暗芬芳,

施灑凈水化羅剎,人間無恙得安詳。

杭州解放後,人民政府曾撥款整修,大躍進時壹度移作它用,1981年杭州市政府發還於市佛教協會管理。1985年募捐修復觀音殿。杭州市佛協在此辦了退院養老的安養堂,供老僧尼們在此安度晚年。浙江省佛教協會在寺旁原延壽房址設協會舍。

地址:天竺路112號

交通:K837路、Y4路到中天竺下。 正名叫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俗稱上天竺。該寺距中天竺約壹公裏,創建於五代吳越王時,原名天竺看經院,從字面就可理解,此處應是經卷收藏之所了。

法喜寺是為天竺三寺中規模最大的壹座寺廟。後晉天福初,僧人道翊在白雲峰下結草搭廬修行,戲稱“大名山房”。他在山中見有奇木發光,遂請名匠刻成觀音像供奉。

時吳越王錢弘叔夢見白衣仙人求其修建住所,於是在上天竺開路築基,建“觀音看經院”,於後晉天福四年(939年)五月建成,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皖。

後漢幹佑年間,有僧人從洛陽帶來了佛舍利,置於觀音像頭頂,由是觀音雕像“妙相莊嚴,端正持好,書放白光,士民崇敬”。後人遂將道翊稱為“白雲開山祖師”。由於上天竺以觀音靈驗相專,所以歷代帝王都非常信奉,“凡郡中旱勞,必請入城”,故《七修類稿》稱:“杭上天竺廣大靈感之號由宋世所加”。

北宋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壹1074)和元佑四年至六年(1089--1091年),蘇軾兩度為杭太守,此間杭城多水災,東坡開倉廩,浚水利,但“三吳之災,連歲不稔”,蘇軾曾幾度齋戒,到上天竺觀音像前跪責“雖某等不德而召災”,希望能“念斯民無辜而受憫”,表達了愛民憂災之情。此後,明清兩代帝王也沿襲南宋先制,常至上天竺“祈晴”或“祈雨”。

明崇禎十四年(l641年)杭城大旱,餓殍遍道,時有訛傳觀音大士在上天竺救濟,於是餓民蜂擁而至,在上天竺掘土三尺,取粉泥狀白土充餓,是為“觀音土”。從此,江南壹帶凡遇有災荒,饑民常以此充饑,遷延生命。

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時,曾來數次,留下《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等詩。宋朱熹、呂祖謙、戴復古,元趙孟、倪瓚等名士均有遊歷上天竺的詩篇遺留在世。

清代乾隆禦筆更名為“法喜寺”。後經歷次修繕,主體殿宇保留完好。

《法喜寺偈語》

揚眉

佛法無邊升紫嵐,觀音菩薩妙像妍,

善調下界風和雨,管教人間盡平安。

法喜寺整體建築雄偉,布局嚴謹,解放後重建了天王殿和後殿。寺內擁有很多殿堂,除大殿外,尚有肅儀亭、夜講堂、白雲堂、兩峰堂、雪坡軒等。寺旁有乳竇峰、乳竇泉等名勝。亦有白雲峰、白雲泉,而白雲峰上所產的白雲茶,曾是南宋年間供奉給朝廷的名茶,至今仍以罕稀而名貴。

殿旁東側,鑄5噸半重的大銅鐘,上面鑄有捐獻善款者的名字。

地址:西湖區天竺路239號

交通:K837路、Y4路到上天竺下。

  • 上一篇:酢漿草是寄生的嗎?
  • 下一篇:GSP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