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為什麽很多在繪本裏長大的孩子放學後不愛看書?

為什麽很多在繪本裏長大的孩子放學後不愛看書?

遇到壹個同學的媽媽,互相聊起自己孩子的學習問題。這位母親有點不安。原來,幾次語文考試下來,她的孩子成績都不理想,扣分最多的是閱讀和作文。

老師特意跟媽媽解釋,平時要加強孩子的課外閱讀。

但是說到課外閱讀,這個媽媽就更心疼了。要知道,從小到大,她在孩子的“讀書投資”上花了不少錢。

媽媽說孩子小時候喜歡看書。雖然圖畫書不便宜,但只要孩子們喜歡,她就買。媽媽以為孩子的閱讀習慣可以從現在開始培養,但是漸漸的她發現,除了繪本,孩子也愛看繪本。

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看著繪本長大的,但是為什麽看的時候差距會逐漸拉大?有的孩子早就頭大了,有的孩子壹看到課本就頭疼。

讀繪本真的會像宣傳的那樣,對孩子的閱讀啟蒙起到重要作用嗎?或者說,孩子愛讀書,真的是基因註定的嗎?

在今天的文章裏,我就說說我自己和小諾這麽多年看繪本的經歷:壹本動輒幾十塊的繪本,並不像壹本繪本那麽簡單,只有正確的打開姿勢,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01

繪本,不是圖片掃盲書。

“貴”是很多家長對繪本的第壹印象。只有十幾頁的插圖,十分鐘就能講壹個故事,價格卻堪比壹本厚厚的經典書籍。

“值這個價嗎?”

很多家長心裏都會打壹個問號。正是這個問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長引導孩子閱讀繪本的態度。

對於大多數80後、90後家長來說,童年沒有繪本,偶爾翻幾本繪本是壹件開心的事。

對於童年時期直接從文字閱讀的父母來說,他們對“文字”有壹種與生俱來的尊重和接納:他們更重視文字閱讀的作用,而忽略了圖片閱讀的作用。

同時,繪本價格昂貴,文字“小氣”,也導致很多家長試圖將繪本的價值最大化。

這樣的場景妳壹定很熟悉。

孩子依偎在媽媽懷裏,媽媽給孩子講繪本故事;美好的親子讀圖讓人感到溫暖。然而,我媽壹開口,畫風就突然變了。

母親握著孩子的手指,壹遍又壹遍地壹個個念著繪本上的幾個字。她壹邊讀,壹邊時不時地拷問孩子:“寶貝,妳還認識這個字嗎?”他讀什麽?這個詞,我們剛剛讀過,妳還記得嗎..."

初衷明明是給孩子讀故事,但在實踐中不知不覺就把講故事變成了識字。

這孩子斷斷續續地聽故事,他幾乎不識字。母親的折磨,壹次次打斷了孩子們看圖的視線和思維。最終失去了看繪本的初心,得不償失。

借助繪本發揮識字的“價值”,是很多家長的做法。標新立異,我試過壹次。很快,小諾提出了嚴正抗議:媽媽,我不喜歡妳這樣看故事。他收回他的小手,藏在身後。

做這個,對嗎?

我很矛盾。後來看了很多嬰幼兒心理學和閱讀方法指導的專業書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指導方法是錯誤的,大錯特錯。

02

壹本優秀的繪本,它的功能價值不僅僅是呈現具體的畫面,而是通過豐富的畫面信息,讓孩子知道畫家傳達故事的思想和意圖。

也就是說,讓孩子在看圖的過程中感受形象,從而拓展他的想象力和思維,啟發孩子與他的生活經驗互動。這才是繪本閱讀的真正價值——閱讀帶來的“化學反應”變成了孩子自己由表及裏的心智活動。

這就是繪本《砰!插圖中,左圖是壹只蹲伏的小貓,右圖是壹只跳躍的小貓。

家長在給孩子讀這本繪本的時候,如果把重點放在對“跳”字的理解上,那麽孩子最多只會明白小貓的這個動作叫“跳”。

但是,如果讓孩子通過看圖來解讀“跳”,如果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總結出心情愉快的時候,就會像小貓壹樣跳起來,那種跳起來的感覺會讓他無比快樂。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雖然看的是圖片,但實際上培養的是他們將圖像轉化為具體圖像的閱讀理解能力——跳躍,這原來是快樂心情的表現。

這樣,從具體形象中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才是閱讀繪本帶給孩子的真正價值,培養真正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不是基本的素養能力,它還包括理解典故,推斷語境信息,解讀閱讀中的信息,獲得作者的思想和意圖...壹個孩子,當他有了這種能力,就不會害怕書寫符號,順利過渡到文字閱讀,從而逐漸發展成更深層次的閱讀能力。

從“文字時代”走過來的父母,因為時代原因,缺乏讀圖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培養讀圖能力。

繪本是圖畫,但不僅僅是圖畫。只有家長對繪本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打開孩子正確閱讀繪本的姿勢,從而培養孩子在這個時代的閱讀能力。

03

上面提到的媽媽的困惑:為什麽我的孩子從小看繪本,卻沒有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這不僅關乎對繪本的態度,也關乎孩子讀圖的方式。

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壹對母子。男孩三四歲,正是活躍的年齡。屁股挨著座位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已經渾身不舒服了。

“來,我們看看繪本。”母親說著,從包裏拿出故事書,放在孩子面前。

“媽媽,妳告訴我。”孩子提出了要求,母親卻皺起了眉頭:“這個故事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能背下來。妳自己看吧,乖!”看完了,媽媽給妳看動畫片。"

當母親回應時,孩子顯得很興奮。他飛快地翻著繪本,只聽“刷刷刷”的聲音。沒幾分鐘,他就看完了手頭的幾本繪本。然後,我興奮地纏著我媽在ipad上看動畫。

繪本有故事那麽簡單嗎?

火車上的媽媽只是把繪本當成了“看”的工具,覺得自己已經把繪本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了,從而完成了自己“講繪本”的使命。

而她的孩子,在閱讀繪本時,僅僅停留在瀏覽繪本豐富多彩的具體呈現,再次被動接受故事模板。

比如,如果父母在壹張紙上畫了壹個圓,告訴孩子這是壹個“圓”,孩子只會被動地接受圖像信息,而不會主動去思考,那麽他的“看見”就只會停留在淺層和表象。

小孩子只看圖,不知道意思。這種走馬觀花的閱讀方式會讓繪本成為閱讀的阻力。長此以往,看繪本並不能引起孩子真正的閱讀興趣。當他們需要讀單詞的時候,就會沒有耐心去讀單詞,失去加深閱讀的動力。

壹部優秀的繪本,通常不僅僅具有外在識別事物的參考作用。

這是圖畫書《雨傘》的插頁。整本繪本沒有文字,只有圖像。但是把前後的影像串聯起來,就可以形成壹個完整的故事。

如果孩子只是專註於畫面,他所能看到的只是壹把紅色的雨傘。

但如果孩子能在父母的啟發下思考:紅傘出現在哪裏?發生了什麽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舉動?繪本講了什麽故事?為什麽整張圖片是灰色的,只有傘是紅色的...

這些問題就像黑暗中的火炬,帶領孩子們穿越叢林。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孩子的心靈也被他對閱讀的興趣所激發,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閱讀理解能力。

其實繪本到底是阻力還是幫助?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兒童能否將繪本從“圖像”轉化為“圖形感”,這和我們在學習中常說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壹樣的。

壹部優秀繪本的每壹個畫面信息就像壹篇文章中的文字和段落,對信息的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孩子感知到圖片信息背後的意圖時,就意味著大腦通過感知觸動了感覺、想象、思維等壹系列活動,孩子由此培養了“圖片感”,真正把繪本讀進了心裏。

這些年來,我堅信壹句話:繪本就像中醫壹樣,壹點壹點改變孩子的體質。

我很高興,因為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身體上的變化”。小諾對閱讀如饑似渴,或者是受益於無數精彩的親子時光。讓我們壹起欣賞繪本故事中的美,壹起探討繪本故事之外的神奇。

這些積累,也因此變成了他學術學習上的優勢,或者說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陪孩子看繪本並不難,但家長真的需要更多的耐心、細心和毅力。

  • 上一篇:鼻竇炎中藥方劑有些什麽?
  • 下一篇:仙俠小說煉料大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