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癰疽難潰是什麽意思?

癰疽難潰是什麽意思?

問題壹:“癰疽難潰”這個詞語是什麽意思? 癰和疽是瘍癥中的兩種不同的病證,癰發於肌肉,紅腫高大,多屬於陽癥,疽發於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屬於陰癥,治療方法不同的階段治法不同,初起宜消,成膿者宜托,潰後宜斂.

問題二:生理疾病尋求幫助?急!!! 去醫院查查身體吧

問題三:中醫師請進 活血行氣解毒,壯腰補腎健膝,強筋療骨。樓主:妳可以放心服用,此方功效大,力量強。效果顯著,且都吻合癥狀,對癥下藥。想必壹定是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配置的良方。

問題四:中藥紅芪[10]g..10g是什麽意思 g是重量單位,即是“克”的意思。

紅芪,中藥名。適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癥狀。壹般用量為10-30g.

問題五:白芪有什麽作用 白芪也稱為青陽參,為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植物。銀圓柱狀或圓錐狀單生或下部分叉對生,灰黑色。葉對生,膜質,卵狀披針形,基部深耳垂狀心形。花紫色,後變淡紅色或淡白色。u果披針形或線形。種子卵圓形,頂端具淡白色。u 果披針形或線形。種子卵圓形,頂端具白絹質種毛。 白芪又稱白皮芪,青陽參。白芪與黃芪兩種功用相同,但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則根皮顏色不同。 可藥用有: 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問題六:黃芪的藥用 藥用價值

中藥療效

1、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者,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 *** 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久潰不愈,用於瘡瘍潰破後,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稀,常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癥。常與人參或黨參,白術,茯苓,山藥等配伍治療脾虛泄瀉。與升麻柴胡人參等配伍治療臟器脫垂,如補中益氣湯。 原理:脾主濕,脾虛則不能輸布津液於肺,所以濕困中焦,濕性趨下,所以下焦受濕而便溏。脾虛則難以助胃健運,所以食少納呆,難思飲食。本藥入手足太陰,所以肺氣盛則可以通調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氣盛則可以運化 *** 上輸於肺。

8、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9、多汗而浮腫。《金匱要略》中配伍最簡單的黃芪方為防己黃芪湯,藥味***6味,主治,可見也有出汗與浮腫。簡單地說,黃芪主治汗出而腫。所謂汗出,以自汗為多見,即在未服用發汗藥,也未劇烈運動,氣溫室溫均屬正常的情況下,出汗量較多,並可伴有氣短乏力、惡風、頭暈、容易感冒等癥狀,這個癥狀群,中醫概括為“氣虛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較嚴重,常常衣被盡濕,有的可以見到汗漬發黃,出汗以上半身為顯著。臨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為主訴,但通過問診,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時汗出比較多,稍有體力活動,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膚比較濕潤。

10、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於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術同用。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如用於瘡瘍內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伍;用於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用於水腫、腳氣、面目浮腫。配白術、茯苓等。

性味歸

性味:甘,微溫。

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臨床應用

1、高血壓病: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防己黃芪湯是《金匱要略》方,經驗用量為:黃芪30克、白術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紅棗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克,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20克,胸痛頭暈者,加川芎10克、丹參12克。

2、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並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結果表明,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癥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3、急性腎小球腎炎:北芪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

5、銀屑病: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6、糖尿病:消......>>

問題七:黃芪怎麽念,是什麽?功效? 黃芪 qí ,又稱北芪或北蓍,亦作黃耆或黃蓍,常用中藥之壹,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采挖,出去須根幾根頭,曬幹,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黃芪可分為:內蒙黃芪、膜莢黃芪、綿黃芪、多序巖黃芪(又名“紅芪”)、日本黃芪(又名“和黃芪”)。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本經》記載:“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補虛,小兒百病。”《日華子本草》記載:“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

  • 上一篇:口腔扁平苔蘚怎麽治療?
  • 下一篇:蹲下後又黑又暈怎麽站起來?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