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關於中藥“北芪”的好處?

關於中藥“北芪”的好處?

北芪又名膜莢黃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而得名。主要產於吉林省長白山、北嶽恒山、山西渾源、內蒙古等地。北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長且呈棒狀。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至披針形,莖葉上有白色毛;總狀花序對生,開淺黃色蝴蝶花;莢果膜質,7-8月開花,8-9月結果。北齊喜涼爽幹燥的氣候,尤其喜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沙質土壤,多生於海拔800-1300米之間的陽坡或灌叢邊緣。北芪的根是補藥,神農本草經中首次記載,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補藥之力”,可見北芪作為補藥歷史悠久。

性味:甘,微溫。

歸經:脾、肺經歸經。

別稱:棉杞、棉杞、黃杞、黃杞、王孫、杜根、二人、炮臺杞...

編輯此段落

功效

補氣升陽,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補氣生津北芪的五種功效。

北芪又名膜莢黃芪、黃芪,因黃芪產於北方,南方人常稱之為“北芪”。其藥材根粗長,質軟,粉碎,黃白,味甘。

北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很強的補氣作用,是常用的補氣血之品。北氣不僅有補氣的作用,還有其他作用。由於用途廣泛,北芪被譽為“壹藥多用”。其應用範圍涉及內外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骨科,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健脾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乏力,脾虛泄瀉,久瀉脫肛。北芪補氣力強,善於補肺氣,可治肺虛氣短,聲音低沈,精神倦怠,易感冒。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炙甘草同用。蜂蜜加工的北芪具有更強的滋補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北芪能益氣固表止汗。北芪有很好的固表止汗功效。臨床上通過不同的配伍,可以治療各種出汗;配伍助陽藥治療陽虛自汗:配伍補氣藥物治療氣虛自汗;常與滋補品同用,治陰虛盜汗。如果氣血虧虛,外感風寒,往往無法出汗。解表藥配伍黃芪,可激發陽氣,補充汗液之源,使之發汗。所謂“黃芪能止汗不出汗”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壹個使用的好時機。

益氣升陽用於氣虛下陷證。中醫認為,臟腑下垂是因為中氣下陷。北芪長於補氣升陽,可治氣虛血虧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崩漏。中醫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器官脫垂的各種癥狀。補中益氣湯中的北氣取自其氣,氣有升發之性,可升脾胃之陽。使用前要先做蜂蜜。

常與白術、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配伍,用於利水消腫,如季芳黃芪湯、季芳茯苓湯。通常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和晚期糖尿病。

常與黨參、肉桂同用,治氣虛久不化膿或化膿久不愈的癰。服用本品可益氣健脾,促進過早的膿皰潰爛和肌肉再生,有排膿生肌的功效。

北氣是壹種重要的補氣藥物,全身所有的氣都能補益它。具有健脾和胃、補肺益氣、益氣固本、益氣消腫、益氣生血、益氣通絡、益氣升舉、益氣養毒、排膿生肌的功效。古人稱贊北芪為“補氣之良藥”。

此外,中醫認為補氣可以幫助生血,所以在治療各種血虛疾病時加入北芪和黨參可以加強補血作用,如歸脾湯,具有健脾養心、補血益氣的作用。北芪還有降血糖的作用,故常與山藥、生地、天花粉、五味子同用,治療糖尿病。癌癥放化療期間使用北芪,可增強抗癌藥物的療效,減少放化療的不良反應,保護正常細胞,防止骨髓抑制。中醫的另壹個名方是補陽還五湯,其中重用北芪、四涼治療中風引起的偏癱,效果很好。

  • 上一篇:決明子放多少水?
  • 下一篇:怎麽治療閉合性痘痘最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