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有什麽方法可以治愈抗生素耐藥性?

有什麽方法可以治愈抗生素耐藥性?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痛、咽峽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這些疾病要用抗病毒藥物如病毒靈、病毒杯和不含抗生素的中草藥治療。

(2)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但如果條件有限或病情危重,也可根據感染部位和經驗選擇,但可靠性較差。壹般來說,革蘭氏陽性球菌是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革蘭氏陰性菌常見於尿路和膽道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皮膚傷口中最常見的感染。

(3)抗生素可以治病,但也有副作用。沒有壹種抗生素是絕對安全無副作用的。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損傷第八腦神經,引起耳聾。青黴素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皮疹和藥物熱。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素,會導致體內產生大量耐藥菌,從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所以抗生素的使用要有針對性,不能濫用。

(4)新生兒、老年人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應避免或使用毒性較大的抗生素,其主要經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

(5)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應嚴格控制,盡量避免在皮膚、黏膜等部位使用抗生素,因為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和耐藥菌株。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抗菌藥物特別是抗生素臨床應用後,許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壹些以前被認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的預後也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時也帶來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導致殘疾或死亡。人們在實際使用抗菌藥物時,往往只關註其治療效果,對不良反應重視不夠,導致治療失敗。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毒性反應是指抗菌藥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異常和組織器官的病理改變,其嚴重程度壹般隨劑量的增加和療程的延長而加重,且多屬於可逆反應。毒性反應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壹,主要表現在腎臟、神經系統、肝臟、血液、胃腸道、局部給藥等方面。壹般來說,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類、萬古黴素類、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容易產生多系統毒性反應。

過敏幾乎每種抗生素都會引起壹些過敏反應,其中最嚴重的是過敏性休克,多由青黴素引起。最常見的是皮疹,可由各種抗生素引起;以發熱、關節痛和蕁麻疹為特征的血清病樣反應多見於青黴素和頭孢菌素;萬古黴素可引起紅人綜合征。此外,還有藥物發熱、光敏反應等。

二重感染是指使用抗菌藥物期間出現的新感染。是由於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敏感菌群被抑制,不受抑制的菌群趁機繁殖。雙重感染的病原體常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人體抵抗力因原發病和/或原感染而明顯降低。雙重感染往往難以控制,死亡率高。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最近,壹些醫學專家寫信給本報,提醒消費者走出使用抗生素的誤區。

誤區1:貴的好。抗生素肯定不是越貴越好,只有針對感染細菌的抗生素才有效。

誤區二:新藥比老藥好。其實每種抗生素的優缺點都是不壹樣的,要看疾病而定。有些老藥療效穩定,價格低廉,不經常用可能療效更好。

誤區三:抗生素藏在家裏。醫生的建議是,家裏最好不要存放抗生素,避免亂用藥,避免誤服過期、變質、失效的抗生素。

誤區四:見效快是好事。事實上,對於急性感染,抗生素通常需要3至5天才能起效。請記住,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用低級抗生素,不用高級,不用兩個就用壹個解決問題。

誤區五:不定期服用。抗生素的療效取決於它們在體內達到壹定的濃度。如果達不到,就不能徹底殺菌,反而會讓細菌產生耐藥性。而為了盡快恢復健康而加大劑量的行為,後果也是壹樣的。

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相反,只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就能達到救命的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應註意以下幾點:

1.選擇有效藥物應掌握不同抗菌藥物的抗菌譜,使所選藥物的抗菌譜與感染的微生物相適應。比如青黴素的抗菌譜主要包括壹些球菌和壹些革蘭氏陽性桿菌。鏈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對青黴素保持敏感,應選用青黴素。不能使用青黴素時,可考慮紅黴素或頭孢菌素。慶大黴素不適合鏈球菌感染,因為大多數鏈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不敏感,應用後往往達不到應有的療效。

選擇抗生素時,還應考慮其吸收和分布特點。對於顱內感染的治療,應選擇血腦屏障性能好的藥物,如氯黴素、磺胺、青黴素、氨芐西林等。但氨基糖苷類和大環內酯類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不宜使用。

2.應用方法合理選擇藥物後,應根據其藥代動力學性質確定給藥方案。比如中間體磺胺,按照其t1/2的間隔,壹天要給兩次。太少不能維持有效血藥濃度,太多會引起累積中毒。抗菌藥物往往需要在體液中達到壹定的血藥濃度才能維持其藥理作用。而處於繁殖期的殺菌藥物(青黴素、頭孢菌素)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體內並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間歇休克療法),才能更好地發揮殺菌作用。

3.聯合使用抗生素的適應癥聯合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提高療效,減少劑量,獲得藥效的協同作用,擴大抗菌範圍,防止或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但其缺點是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可引起雙重感染,導致細菌對各種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因此,臨床上需要嚴格控制,聯合用藥常出現以下情況:

抗生素的臨床應用必須考慮以下基本原則:

(1)嚴格掌握能不能用的適應癥,盡量不用。除了要考慮抗生素抗菌作用的針對性,還要把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內在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2)不明原因發熱者不應使用抗生素,但病情危重、高度懷疑感染細菌者除外。不明原因發熱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的使用往往使病原微生物難以檢出,並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診斷,延誤治療。

(3)病毒性疾病或估計為病毒感染的疾病,在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對各種病毒感染沒有療效,用抗生素治療麻疹、腮腺炎、感冒、流感患者,也是無害無用的。心絞痛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除了能確定被細菌感染的人外,壹般不使用抗生素。

(4)盡量避免皮膚和粘膜的反應。抗生素使用後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和耐藥菌。因此,除了主要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他抗生素尤其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應盡量避免。在眼黏膜和皮膚燒傷使用抗生素時,應選擇合適的時期和劑量。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療效而忽視人體內部因素。當人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的性能和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很難有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時,應盡量改善患者的壹般狀況;采取各種綜合措施改善機體的低抵抗力,如降低患者過高的體溫;註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堿的失衡;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和局部病變的治療。

  • 上一篇:丁桂兒臍貼成分與配方是什麽、主治功能
  • 下一篇:糙米胚芽茶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