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系概況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系概況

。教研室成員依次為:崔其坤、關、、陳榮喜、徐書健、趙、趙、、、王潤秋、、黃宏、吳麗玲、鄧錫祿、徐遠帆、王紅軍。

1995教研室完全並入音樂研究所,羅小平任所長;副主任:周光平、何平;黨支部書記為:王波;秘書:王洪軍、陳紅。除了研究所原有成員(趙、、羅德載、陳安華)外,還陸續增加了閆小玉、潘蘭(2000年調入)、劉大建、、周開謨等教師。院內的老師還承擔著全院的歷史理論公開課* * *課。

從65438年到0998年,音樂系從研究所中分離出來,從此獨立成立。主要人員幾乎都來自原來的樂理教研室,後來又補充了新壹代的青年教師(都是大師)。首任院長:何平(2004年7月調任);部門秘書:陳紅。2004年7月,鄧錫祿繼任,副主任職稱;2005年9月,邢竹香成為黨支部書記。有四個研究室:1。音樂史教研室;2.國家音樂教研室;3.技術理論教研室;4.哲學-文學教研室。現有教職工29人:趙、、邢竹香、、吳麗玲、、鄧喜祿、閆曉宇、劉大建、周開模、王、、、鄒宏明、尚虹、王麗麗、張軍、陳紅、艾福華、雷晃。謝老師於2007年9月調到現代音樂系。音樂系作為廣東高校的著名專業,在廣東省音樂教育機構的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學術水平、課程設置等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

1.學科結構

目前,音樂系開設的主要課程已經涵蓋了音樂學的所有基礎學科,包括:歷史音樂學(包括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民族音樂學、戲曲與民間藝術、音樂人類學、音樂形態學、音樂社會學、音樂詮釋學等學科。

2.教職工

(1)人員結構

年齡結構:26名教職工中,60歲以上的有3人;50歲以上5人;40歲以上5人;30歲以上8人;3 30歲以下。

職稱結構:8名教授/研究員;副教授5名;7名講師/研究助理;6名助教。1博士生導師;8名研究生導師。

學歷結構:博士2人;碩士12;本科學歷12。

學制:星海音樂學院6人;3來自中央音樂學院;2湖南師範大學;武漢大學1;中山大學1;上海音樂學院1;香港中文大學1;北京師範大學1;武漢音樂學院3,Xi安音樂學院1;華南師範大學1。

以上人員均在我院常規編制內,此外還有兩位外聘教授:卓(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博士);費(廣東現代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碩士)。

(2)學科帶頭人和講師的表現

從專業要求來看,這些人員配備幾乎涵蓋了本專業的所有主要學科。同時,這些專業人員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有非常深厚的積累,並表現出豐富而顯著的成果,在國內具有壹定的影響力和良好的學術地位。

多學科和跨學科

趙教授是我國著名學者。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哲學、美學、數學、音樂美學、音樂形態學、法學和民族音樂學。歷任:中國音樂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會長、中國民族音樂學學會理事等國家級學會重要職務。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

音樂美學

在全國專業音樂院校範圍內,音樂美學是壹門專業課。繼中央音樂學院之後,我院先後由羅小平教授於1984開辦。到現在已經20年了,這也說明這個學科在我們學院已經研究了20多年了。作為這壹領域的專家,羅小平教授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專業核心期刊和省級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專著8部。此外,王、教授和鄧錫祿副教授後來也加入了這壹研究領域。其中,王教授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憑借其在哲學方面的專長,進壹步加強了本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實力,也為本學科的研究拓展了新的學術視野。近年來,他註重從現象學的角度重新審視音樂學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穎的學術觀點,並在核心期刊上連續發表論文,迅速引起了音樂美學界的關註。

人種音樂學

在民族音樂學領域,尤其是嶺南音樂研究領域,本專業具有很強的研究歷史和研究實力。首先,趙教授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從音樂形態學的角度探討民族和聲理論。此後,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致力於建立中國民族音樂形態學學科,並在國內許多專業學院授課。

40多年來,陳天國研究員壹直從事潮音樂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其個人研究資料在國內無疑是首屈壹指的。在充分材料的基礎上,他進行了各種分類研究,出版了十幾本研究專著,成為國內該領域無與倫比的專家。他還從泰國追回了失傳已久的廣府板佛音樂,為挽救中國傳統音樂做出了突出貢獻。

王麗麗老師從本科到研究生連續8年對江西民間音樂和民間戲曲進行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完成了碩士論文《江西戲曲雙向高音唱腔音樂比較及來源分析》,發表了多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和專著1部。

音樂人類學

周開謨研究員從事民族音樂學研究。自1985在上音上畢教音樂學課程以來,20多年來,共發表專著3部,合著3部,論文數十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早年研究雲南音樂和中國傳統禮樂,近九年致力於嶺南音樂研究:1998承擔並完成省課題“客家音樂文化研究”;1999作為當時的研究部主任,提出了我院嶺南音樂文化陳列館和嶺南音樂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設思路,並組織了陳列館第壹批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使我院得以順利建館。2005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在該展廳的基礎上,設計了省重點項目“當代高校嶺南傳統音樂資源的轉化”,獲得省高教廳批準。2006年繼續爭取到香港民族音樂學家曹本業教授個人收藏資料2000余件(部)的捐贈,豐富了館藏的基本建設。近日,個人陸續發表並完成了近30萬字的《廣東排瑤禮音研究》,在傳統的三種音樂豐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嶺南音樂研究成果的新領域。這壹成果,結合對音樂人類學宏觀學科理論建設的思考,對我院的教學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音樂心理學

該課題的研究起步較早,在國內壹度處於領先地位。早在1986,羅小平和黃宏教授就曾出版過專著《音樂心理學》,後又出版了譯著《外國音樂心理學文集》。其中《音樂心理學》作為教材被國內其他專業教育機構采用,多次再版。最近,該書應上海音樂出版社的邀請進行了修改和再版。2003年,他們與其他同事合作出版了《音樂教育心理學》壹書。此外,兩位教授還在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上發表了十余篇相關論文。目前已有兩位教授當選中國音樂心理學會副會長、理事。

其中,黃宏教授20年來壹直註重調查和實驗,走訪了10多所大學、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建立了壹系列相對固定的研究和實驗場所。這不僅為個人研究,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場所。最近學院成立了音樂心理學實驗室。此外,剛到本系的碩士研究生張卓,近年來致力於音樂的時間心理學研究,完成了壹篇高水平的碩士畢業論文《影響音樂聽覺時間距離判斷的主客觀因素》,引起了音樂心理學領域同仁的關註。

西方音樂史

這也是我們專業比較成熟的研究學科。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院壹直由資深學者從事該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如關教授長期致力於匈牙利浪漫主義音樂家李斯特的專題研究,發表論文十余篇,以及相關專著和譯著。20世紀80年代末,黃宏教授和徐書堅教授加入,90年代末,鄧錫祿教授和周光平教授加入。圍繞這門學科的教學,他們先後增設了交響音樂體裁與名著、西方歌劇、20世紀西方音樂等配套課程。在過去的20年裏,他們在各種期刊上發表了幾十篇論文。此外,他們還非常重視各種研究文本的收集。除圖書館外,他們還收藏了4000多張唱片和2000多份影像資料,涵蓋了從中世紀到20世紀末西方音樂文化史上所有重要流派的經典作品。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關於西方藝術和文化史的書籍。黃、鄧均當選為中國“西洋音樂學會”理事。

中國音樂史

近年來,該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力量得到加強,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引進,使該學科在我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古代史領域,除了原來的吳麗玲、劉大堅、等老師外,最近又有吳加入。五年來,吳壹直致力於《九宮圖》的研究,並完成了壹篇40萬字的博士論文。

科學發聲與嗓音保健

十年來,彭麗嘉老師致力於科學發聲與嗓音保健的研究,出版了《發聲與嗓音保健常識》、《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等專著。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內同行的重視和肯定,近年來被邀請到全國幾十所高校舉辦講座或開設系列課程。

研究基地和研究項目

就音樂學而言,我們還建立了以嶺南音樂為主的研究基地。基地主要依托我院編制的音樂學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力量,同時也從院外聘請壹些專家。目前承擔以下研究項目:1。冼星海研究;2.嶺南音樂研究。

冼星海研究常設機構設在沙河校區冼星海紀念館,嶺南音樂研究設在沙河校區嶺南音樂博物館。

關於嶺南音樂研究,我們壹直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包括:1。廣東音樂研究,為此我們還成立了“余其偉廣東音樂研究中心”。2.客家山歌與中國音樂研究。3.潮州音樂研究。我們還邀請了民樂系的專家參與上述研究,使得這項研究非常有力。

此外,在音樂心理學的研究上,我們還與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的相關專家進行了合作,研究領域正在向音樂療法拓展。

此外,我們還承擔了全國高中美術教材的研究和編寫工作,包括四個模塊,即:1。音樂的情感表達(待完成出版);2.生活中的音樂;3.音樂和文化;4.音樂與科學(與廣州大學音樂學院合作)。

3.學生身份

目前本系學生分為四個年級,共97人,其中2004級21人;2005年20人;2006年19人;2007年34人;延長學制3人。三年來,每年報考該系的學生約200人。

  • 上一篇:兒童服用清肺化痰咀嚼片多少天?
  • 下一篇:肺膿腫是什麽病?是癌癥嗎?能治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