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國中醫藥適應率

中國中醫藥適應率

說實話,我不想說。.....

在中國,作為國粹的中醫正在衰落。統計數據也為中藥市場的衰落做了壹個註腳:10年前,我國醫藥市場中藥約占28% ~ 30%,而去年我國約2500億元的醫藥市場,中藥僅占450億,約18%。"

大家在看下面這篇文章的時候壹定要明白壹個基本概念。中醫在任何外國都不是“藥”,而是保健品。為什麽國外保健品市場這麽大?因為有多余的錢,有對現代醫學失望絕望的病人,有億萬無知的人。

外國中藥入侵中國市場,就是要讓說謊的中國政府吃苦頭。在國外,外國政府規定的保健品是用先進的設備技術和低門檻的政策規範生產出來的,在國內以“藥”的價格作為藥品銷售。誰不會主動?美國政府要求保健品生產時要標明成分是什麽,不管生產者所說的用途是否真實。

日前,瑞士制藥公司諾華(Novartis)在中國宣布,將為中國市場研發中草藥,欲以5億元收購中國制藥公司。

據預測,中藥產業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產業之壹。目前,世界草藥市場銷售額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對於擁有大量中醫藥獨特資源的中國來說,這是壹個絕好的機會。

但近年來,國外藥企利用我國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缺陷,通過合作、收購、兼並等方式獲得我國中藥知識產權;同時禁止中國企業生產銷售,“洋中藥”返銷中國市場,賺取暴利。這無疑敲響了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警鐘。

專家指出,在未來的競爭中,要想保持中醫藥大國的地位,必須盡快出臺專門針對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避免未來中醫藥知識產權被不當占有的情況發生。同時,將傳統優勢與現代醫學理論和高新技術相結合,提高中成藥生產各環節的科技含量。

“洋中醫”在中國大行其道。

隨著人們對藥物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天然植物藥正受到青睞。全球天然藥物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的地方是亞洲,尤其是中國這個傳統中藥的發源地,是全球天然植物藥企業的必爭之地。

近日,新上任的諾華中國OTC部總裁蔣華在廣州宣布,未來諾華將研發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中藥材,並將有條件以超過5億元收購和出售本土藥企。

諾華在國際OTC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由於進入中國較晚,目前在中國OTC市場銷售份額不高,希望通過中藥業務提升在中國的銷售業績。

事實上,對中藥和中藥市場垂涎三尺的不止諾華壹家,國外很多藥企都對中藥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180多家公司和40多家研究機構從事天然藥物新藥的開發。

美國已經開始了中藥復方和制劑的臨床試驗,而德國打算在現行的醫保法中將中藥納入傳統治療範疇。俄羅斯和瑞士也看好中醫。

過去幾年,外資中藥企業以合資、獨資等形式悄然介入中國中藥市場,並將大部分產品銷往內地。

統計顯示,目前世界植物藥市場年銷售額超過6543.8+06億美元,年增長率為654.38+00% ~ 20%。中國作為中藥大國,每年中藥制劑出口僅約6543.8億美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每年進口的天然植物藥已經超過6億美元,中國的中成藥市場也遠遠超過其出口量,而且這種勢頭還在不斷增長。

據廣東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東省企業出口中成藥貨值747萬美元,比去年增長10.3%,而廣東省進口中成藥貨值3817萬美元,增長29.6%。無論從絕對值還是從增長率來看,中成藥的進口都遠遠大於出口,進口與出口之比已經擴大到五倍。

中國民間常用的“六神丸”配方,加上正宗中藥原料制成的“救心丸”,立即成為在中國暢銷的外國中藥,為壹家日本中藥企業帶來了65438+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在日本,75%的中藥生產原料從中國進口。日本壹家中藥公司用中國的中成藥六神丸制成救心丸,年銷售額超過6543.8億美元,其中很大壹部分銷往中國。

牛黃清心丸也是我國的傳統中成藥。但中國要想生產出牛黃清心丸的改進型口服液或膠囊,就必須看韓國人的臉色,因為他們已經向中國專利局申請了這兩種產品的專利。

美國人利用手中的中草藥薄荷八項專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潤市場斂財;中國作為薄荷的故鄉,只能靠薄荷蓮藕和薄荷茶賺點小錢。

德國人幹脆把工廠搬到中國,把銀杏葉粗加工後運回自己國家進行深加工,再賣回中國市場...川貝枇杷膏、保心油、祛風油、紅花油等“洋中藥”居然打敗了國內的同類產品。

在壹家中藥店,壹位顧客在櫃臺前看著五六種不同包裝、不同廠家的六味地黃丸,猶豫了壹下。更讓這位顧客尷尬的是,銷售人員竟然推薦了壹種“比純中藥更好”的所謂“洋中藥”。

隨著醫藥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國的中藥產業並沒有走出國門的跡象,反而呈現出“引狼入室”的趨勢。短短幾年,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等國家的“洋中藥”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無情的市場競爭讓“正宗”的中藥大國真切感受到形勢的嚴峻。

事實上,全球中醫熱正在升溫,但在中國,作為國粹的中醫卻在逐漸衰落。統計數據也為中藥市場的衰落做了壹個註腳:10年前,我國醫藥市場中藥約占28% ~ 30%,而去年我國約2500億元的醫藥市場,中藥僅占450億,約18%。

著名美籍華人學者、博士,曾任美國總統府顧問、美國參議院核心成員,美國明道大學校長張博士曾對媒體表示:“西方國家的政策制定者認為,以中醫為主的天然藥物將成為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戰略性產業;同時也把‘中醫藥國際化’當成針對中國的商戰。”

“洋中醫”在中國的盛行讓很多業內人士擔憂。專家表示,中國是中藥資源大國,有近5000家中藥企業。然而,面對中醫藥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吃“洋中藥”,令人警醒。

外資搶購中藥配方。

近年來,日本、韓國、東南亞和歐洲的壹些國家低價從中國購買原材料,然後提煉後高價賣回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外商加緊收集和研究民間中醫秘方和偏方,並申請專利。比如牛黃清心丸,是壹種傳統的中成藥,但如果要生產它的改良口服液和微囊產品,就得征得韓國人的同意,因為它已經在中國申請了發明專利。

從1994開始,國外藥企在中國申請專利保護的數量逐年增加,包括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等國家,體現了他們的專利意識和醫療戰略的開拓性和先進性。

今年7月初,全球領先的糖尿病治療公司諾和諾德中國R&D中心在中關村生命科學院落成。隨後,跨國制藥公司羅氏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設立了中國R&D中心。

業內人士壹針見血:外資企業進入中國,不僅僅是瞄準了中國“物美價廉”的科研人才,更是瞄準了中醫藥國家自身科研發展的優勢和漏洞。更重要的是,他們瞄準了中醫缺乏“專利”的天然屏障。

中醫藥作為中國醫學的“國粹”,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因此,中國在中醫藥領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

但自1985以來,我國中藥發明專利申請量從未大幅增長,徘徊在1700左右。到目前為止,包括華佗再造丸在內的五個國家壹級保密配方沒有壹個擁有專利。中國在國外申請了3000多項中藥專利,而國外在中國申請了10000多項中藥專利。“國外專利”已占中國醫療領域高科技的80%以上。

據說,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外制藥公司壹直在增加中藥專利申請。去年,諾華大張旗鼓地與中國中藥研究院合作,以獨特的方式進入中國的中藥行業。其他外資藥企也在不斷利用合作、並購、兼並等方式,在國內“搶購”壹些有價值的古方、驗方。

近年來,已有來自10個國家的40種植物藥在中國成功註冊,但沒有壹種在海外正式在中國註冊,不能不說是悲哀。

據介紹,西藥是從成分上研究的,所以申請專利就可以完全保護;當初中藥是藥方,在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形式下很難得到真正的保護,所以很多中藥企業都不願意申請專利。

據統計,我國90%以上的中藥都沒有申請專利。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中藥缺乏足夠的臨床試驗數據,很難證明其療效,也很難申請專利。而且很多中藥都是作為秘方存在的。雖然療效顯著,但機理尚不清楚。另壹方面,中藥還有待規範,這是進入國際市場的最大障礙之壹。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中國失去了大量的中藥配方。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困擾中國傳統醫藥企業的重要問題。

其中,中國生產的青蒿素就是壹個典型。作為從我國民間治療瘧疾草藥黃花蒿中分離出的有效單體,是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在國際上註冊的新藥。中國雖然在復方制劑的研發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卻把中國以外的知識產權賣給了諾華。也就是說,中國所有企業的青蒿素只有通過諾華才能實現其價值,諾華只是用知識產權堵住了中國藥企的脖子。

據說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包括日本在中國六神丸基礎上開發的救心丸,韓國在“牛黃救心丸”基礎上開發的“牛黃清心液”,江蘇的正宗中藥薄荷。目前已有8項專利落入美國人手中。這些原本屬於中國的產品,被外國申請了專利,然後賣回中國市場,同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繼續。

更不能容忍的是,為了吸引海外資金,國內壹些中藥企業不惜將自己的知識產權——中藥方劑拱手讓給外商。這種“治標不治本,挖空心思”的做法,只會讓中國的中藥生產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壹方面,大量“洋中藥”在中國攻城略地,因為中國中藥產業基礎研究落後,技術水平低;另壹方面,中藥專利制度不完善。

事實上,我國的專利制度建立較晚,專利法頒布也不過20年。我們對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和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而美國已經實施知識產權戰略90年了,所以中國的專利制度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守住防線刻不容緩。

中醫藥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是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學科。然而,由於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起步較晚,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中醫藥的寶貴財富流失嚴重,形成了“洋中藥”占據中醫藥主要國際市場的局面。困擾中國中藥走向世界多年的知識產權問題,如今已演變為捍衛本土市場的重要戰場。

中國原本是中草藥的發源地,但近年來,“洋中醫”搶灘中國的趨勢愈演愈烈。壹個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洋中藥”,壹個是低技術低附加值的“本土中藥”。這種競爭的結果是,國家的內部地位必然搖搖欲墜,本應屬於中國的國際市場領先地位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把持。那麽,如何面對來自“洋中醫”的挑戰,守住“家”的大門?

近年來,發達國家利用我國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缺陷,通過合作、收購、兼並等方式獲取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導致壹些有價值的古方、驗方、祖傳秘方被外商低價搶走。

同時,外國企業利用中國申請專利,禁止中國企業生產銷售,將其產品返銷中國市場,或者通過侵權賠償碾壓中國企業。國外很多藥企通過無償侵占中藥方劑資源,獲取暴利。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盡快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本土中藥”將難以抵禦“洋中藥”的沖擊,中國在中藥市場的損失將不可估量,不僅難以打入國際市場,甚至連國內市場都保不住。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知識產權無疑是民族中藥產業在面臨挑戰時必須牢牢把握的利器,這已經成為* * *學問。當前,我國中醫藥行業應強化知識產權意識,將中醫藥資源優勢與專利開發緊密結合。

鑒於我國中醫藥面臨的嚴峻形勢,有必要提高人們對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使人們認識到中醫藥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對於中藥企業來說,首先要申請專利,利用專利保護中藥傳統自然資源,然後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和經濟優勢。

據說中藥知識產權領域需要保護的內容很多,包括專利、商標、方劑、制備工藝、藥物的有效成分、文獻信息資源、中草藥、飲片等,都應該盡可能地受到專利保護。特別是要用專利保護中藥核心技術、道地藥材、中醫藥知識。

此外,要修改和完善現有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相關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擴大保護範圍,增加保護內容,盡快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從制度上鼓勵發展中醫藥知識產權的積極性,從法律上保護我國中醫藥的寶貴資源和傳統優勢。

相關專家表示,在未來的競爭中,應保持中醫藥大國地位。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和發展中醫是當務之急,必須急起直追。為什麽中醫這麽受海內外人士的歡迎?因為它是壹門科學,可以樂觀對待疾病,指導人們保持健康長壽,病後康復。但是,無論哪壹門學科不發展,不與時俱進,不能適應科技的發展,都會沒有生命力。雖然中醫是傳統而古老的,但就中醫的發展而言,它也是壹門相對較新的學科。我們應該珍惜它,支持它,加大投入,用先進的手段研究它。否則中醫會面臨非常尷尬的局面。

分析人士認為,中藥現代化作為壹項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壹種劑型的改進,還包括壹兩種新藥的研發。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應該是從中藥資源管理到中藥種植、加工、炮制、制藥設備、技術和創新藥物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現代化。比如在市場上有壹定知名度的中藥,基本都是流傳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藥”。雖然名稱和包裝不斷變化,但仍沿用張仲景時代的生產工藝,創新能力低下嚴重制約了其發展速度。

實踐證明,中藥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現代質量控制技術在中藥產業鏈中的應用,對提高現代中藥產品的質量水平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大有裨益。國內許多企業嘗到了甜頭,壹些制藥集團從改變傳統的處方研究入手,在藥材種植、生產工藝、劑型改革、控制標準等領域進行全面創新,使中藥達到了“體積小、用量小、毒副作用小”、“高效、速效、長效”的現代制劑要求。

  • 上一篇:如何區分甲、乙、丙類藥?
  • 下一篇:夢見偷中草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