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補氣虛,除痰濕,治外感,這味中成藥真不錯

補氣虛,除痰濕,治外感,這味中成藥真不錯

最近有壹位患者說,咳嗽有白痰,行動乏力,苔白。問我有什麽建議,我說:試壹下中成藥參蘇飲。

中成藥參蘇丸是何來頭呢?

出自大名鼎鼎的宋代官修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名參蘇飲。其功效,壹為益氣解表,二為理氣化痰。是壹個扶正方劑。解決的是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的問題。

也就是說,本方證所指的氣虛,主要是虛人肺脾兩臟氣虛,氣虛可致倦怠乏力,氣短懶言,故用人參益氣補氣。

組成:

人參、紫蘇葉、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枳殼、木香、陳皮、甘草、桔梗。加生姜7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

中成藥參蘇丸如何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

人參在方中作用非常重要,若是氣虛倦怠無力嚴重,可加重人參用量,否則改為人參的小弟黨參也可。而紫蘇散風寒效佳,且可發汗,故二味合用為主藥,並冠名參蘇飲。

葛根 甘補生津,辛涼能升清陽,凈表邪,解肌熱而發汗。前胡降肺氣而清熱,為消痰嗽之妙品。二味配合蘇葉解表,讓體內的熱氣散出去,除鼻塞,解頭痛,發汗止嗽退熱等。

喉嚨裏總像有痰哢不出,可推出二陳湯作代表。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為除痰名方二陳湯。尤其茯苓之用,復脾之健運,行氣利濕,斷生痰之源。

桔梗配甘草 ,是大醫張仲景欽定的排膿痰名方。咽喉壁上的頑固老痰遇到這二味,就像遇到強力清潔器,附著的痰涎全被刷下來了。

以上幾味,補氣虛,解表寒,除痰止嗽。余下幾味,***治因肺之氣機不降,脾虛不運帶來的痰濕問題。

內有痰濕,要考慮治痰先治氣。

木香 辛苦溫,能治心腹壹切滯氣。枳殼苦辛酸溫,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且其酸有收澀的作用,可防胃下垂,脫肛等。故枳殼為不可忽視的舉陷藥,反過來可降胃中邪氣,行滯消脹。二味相配,就像中央空調,可理順胸中氣機。

桔梗加入木香枳殼的隊伍,合而為胸三藥。對於胸中滯氣而言,木香枳殼行氣消脹,如同揚起的風帆。桔梗理氣排膿,還肺壹個清爽空間,再如壹艘小船載風帆乘風破浪,打通肺脾,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打散痰濕並讓痰濕失去居住地,胸脘滿悶隨之消失。

《本草綱目》將除葛根生姜大棗外的諸藥打了個總,組成前胡半夏湯,可治壹切痰疾如痰氣賴在上焦不走,引起嘔逆,頭目昏眩,咳逆等。這些能耐,可謂對痰濕釜底抽薪。

脾喜大棗 ,和胃之生姜助力肺脾,將全方攘外安內的能力推上壹個新高度,由此扶正散邪,邪退正安。

咳喘可出現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等。

胸痛可出現於肺心病,冠心病,肺癌等。

厭食可出現於慢性膽囊炎,妊娠惡阻等。

由上可見,虛人外感,什麽是虛,壹是免疫力差,二是身體有恙導致免疫力差。故本方更適用於身體虛或有疾而免疫力差之人的風寒感冒,或是內有痰濕之癥。

另外,本方為發散風寒而設,故性味總體偏溫。若服用多次後出現上火癥狀,可加適量柚子皮或是柑葉降火理氣。

  • 上一篇:萬年寺的華瑞夫人和牡丹
  • 下一篇:11個月寶寶貼上調理膏藥愛出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