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的功效與鑒別

中藥的功效與鑒別

本文講的是四川大黃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其副作用的相應知識點。希望對妳有幫助,也別忘了收藏這個站點。

本文列表:1,大黃的功效,2,大黃的功效是什麽?如何鑒別?3.大黃有什麽作用?4.大黃的作用和功效是什麽?中藥大黃的功效

大黃是壹種常用中藥,又名將軍、川軍、錦。它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黃、大黃西夏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

大黃性寒,味苦。可分為脾經、胃經、大腸經、肝經、心經,具有瀉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傳統上,大黃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泄瀉、濕熱黃疸、血熱嘔吐、咽喉腫痛、癰腫疔瘡、瘀血閉經、跌打損傷、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等。

《神農本草經》說:

大黃“治瘀血、血瘀、寒熱,破積腹痛,留宿飲食,清胃、推陳出新,生水谷,調理中食,平五臟。”

大黃雖被譽為攻瀉之“將軍”,但實際用途卻十分廣泛。

在現有的清官病歷中,大黃的用量在所有藥物中排第十位。

宣彤皇帝溥儀6歲時,因食欲不振而出現惡心、腹痛、手掌發熱等癥狀。

醫生用熟大黃和其他藥物治療他,很快就治好了他。

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後,曾患肝胃積熱,服用酒制大黃等藥物後痊愈。

此外,清朝很多皇帝還經常用大黃泡茶,預防和治療疾病。

這是因為大黃有瀉下作用,也有收斂止瀉作用。

雖然可以增加排便次數,但不會導致脫水,也不會因為苦寒而影響胃腸道的功能。

而且大黃如果長期煎服,其瀉下作用可降低。

從現代藥理研究結果看,大黃具有收斂、止血、解痙、利膽、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抗腫瘤、降血壓等作用。

根據大黃的這些作用,臨床上人們主要用它來治療以下疾病:

可用於治療蛔蟲性腸梗阻;

取大黃20克,花椒10克,香油10克。

先將花椒放入香油中加熱,再放入大黃,然後離火,冷卻去渣,分兩次服用。

患者服藥後3小時左右開始排氣,之後腹痛會減輕。連續服用可使蛔蟲隨糞便排出體外。

可用於治療麻痹性腸梗阻;

取大黃、芒硝10g,厚樸、枳殼6g,冰片3g。

將藥* * *研成細粉,用藿香正氣水調成糊狀,然後敷在臍部,用紗布覆蓋,用膠帶固定,再用熱水袋敷在上面。

每天換壹次敷料。

可用於治療兒童中毒性腸麻痹。

生大黃用50-100毫升開水浸泡,用烘幹至37攝氏度左右的浸液給小兒灌腸(保持10-20分鐘),每日2-3次。

大黃每次用量可根據患者年齡確定:0歲以下兒童5-10g;1”3歲兒童用10 ~ 15g;3-6歲兒童使用15-20g;6-12歲兒童使用20-30g。

可用於治療腸癰;

取大黃30克、芒硝30克、大蒜20克、鮮敗醬草50克、鮮紫花地丁40克。

將藥* * *搗成泥,外敷麥克白穴(闌尾),每日換藥壹次。

可用於治療胃脹氣;

將大黃50克研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外敷雙側湧泉穴,每次2小時,必要時每日2-3次。

患者壹般在塗抹壹小時後會有腸道蠕動和排氣。

可用於治療癰、腫、癤;

取大黃粉15g(局部有膿可加皂角刺粉10g),與蛋清混合外敷患處,每日換藥壹次。

可用於治療燙傷;

取生大黃粉30克,煉好後將蛋黃與大黃粉混合,敷於患處,每日換藥壹次。

可治療脈管炎;

取大黃60克、芒硝6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露蜂房20克、透骨草20克、紫花地丁30克。

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於患處,早晚各壹次。

可以治療燒傷:

將大黃浸泡在95%酒精中(按1: 4的比例),半個月後將浸液過濾,裝入無菌噴霧器中,噴於燒傷創面,每日4 ~ 5次。

目前,日本學者已從大黃中分離出120多種成分。

澳大利亞人已經開始用大黃和三七片治療肥胖;比利時人在咖啡中加入大黃減肥;德國、瑞士等。也用大黃做糖果餅幹的輔料。

大黃國際研討會已經舉辦了兩次。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們對大黃研究開發的深入,大黃這位著名的“將軍”必將大顯神通。

大黃的功效是什麽?如何鑒別?中國大黃

又名:將軍,川軍

性味苦中帶苦,性寒;脾、胃、大腸、肝、心經。

壹種治療停滯型便秘的基本藥物

大黃具有瀉下、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等多種功效。是治療積滯便秘的重要藥物,以攻下瀉下之功著稱,自古有“將軍”之稱。

《神農本草經》記載,大黃“治瘀血,治寒熱,破積腹痛,清胃,推陳出新,興水谷,調理中餐,平五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還具有利膽、抗菌、降脂、降低尿素氮的作用。

大黃檔案

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主要產於青海、甘肅等地,而大黃主要產於四川。

大黃屬蓼科,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大黃的幹燥根和根莖可用作中藥材。

壹般在秋末莖葉枯萎或第二年春天發芽前挖走,晾幹,曬幹或曬幹。

現代研究發現,大黃主要含有番瀉苷、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鞣質、鉀、鈣、鎂。

功效指示

功效:瀉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

適應癥:1。用於大便積煤、積熱所致的便秘。

2.用於目赤咽痛牙齦腫痛等。

3.用於血熱疹引起的吐血、咯血等癥。

4.用於產後腹痛、月經失調、跌打損傷等瘀血引起的癥狀。

5.外敷用於熱毒瘡和癤子和燒傷。

相似藥物的比較

道地大黃,根圓柱形、圓錐形或不規則形,果皮褐色,除果皮表面黃褐色至紅褐色外質地堅實,橫斷面紅褐色,木質發達,放射狀紋理,根莖橫斷面髓寬,可見星點,環狀或散在排列,氣味芳香,味苦微澀,咀嚼時有砂質。

假大黃,根圓柱形或縱切成不規則條狀,外皮褐色且多被刮去,表面黃褐色,橫切面橙紅色至黃褐色,根木寬闊,射線細而紅褐色,根莖橫切面無星,氣不香濁,味先澀後苦。

需要註意的事項

1.大黃要後煎,或用開水浸泡,否則藥效會減弱。

2.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隨尿液或汗腺排出,因此尿液和汗液可出現黃色。

3.分娩前後、孕期、月經期、哺乳期婦女禁用。

4.脾胃虛弱、氣血虛弱、無瘀、無淤血者不宜使用。

5.外陰壞疽或癰腫潰後化膿、正氣不足者慎用。

大黃有什麽作用?大黃是蓼科植物的幹燥根和根莖,如大黃、唐古特大黃和大黃,也稱為盛駿、將軍和川軍。

性苦性寒。

具有瀉熱降滯、化瘀解毒功效。

可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急性闌尾炎、不完全性腸梗阻等。

主產於青海、甘肅、四川、陜西等省。

唐古特大黃,也稱花萼大黃。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2米,類似於以前的物種。

莖無毛或有毛。

根狀葉稍圓或寬心形,直徑40 ~ 70厘米,3 ~ 7個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羽狀淺,先端尖,基部心形;莖生葉更小,莖更短。

圓錐花序大,幼時多為深紫色,也有綠色和白色,枝緊,小枝直;花小,有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壹般為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頂部圓形或稍凹,基部心形。

花期從6月到7月。

結果期為7-9月。

出生在山林邊緣潮濕的地方。

分布於青海、甘肅、四川。

西藏等地。

藥用大黃,又名南大黃。

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5m。

莖直立,疏生短柔毛,具緊密的節。

有根葉柄長,葉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厘米,掌狀淺裂,或僅具缺刻和粗鋸齒,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通常主脈5條,基生,上面無毛,或近州脈有稀疏小乳突,下面有毛,多分布於葉脈和葉緣;莖生葉小,莖短;葉鞘單生,稀疏短毛,基部開裂。

圓錐花序,大,分枝多,花小,直徑3 ~ 4毫米,4 ~ 10花簇;花被6,淺綠或黃白色,2輪,內輪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形,邊緣不整齊,外輪稍短;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在3上。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長約8 ~ 10毫米,寬6 ~ 9毫米,頂部凹陷,紅色。

開花結果期為6-7月。

它們大多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山區。

分布在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上述植物的莖或幼苗統稱為大黃莖,也可入藥。

形態特征

大黃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木質化,不分叉,蘿蔔狀,有的有幾個分叉,呈牛頭狀。

莖直立,不分枝,高90-120 cm,中空,有縱槽,有短柔毛。

根狀葉大,近圓形,掌狀分開。

圓錐狀的花序,緊密分枝,小枝直上,在每個節上數個簇生。

花小,叢生,綠色和白色或深紫色。

瘦果紅色,三角形,長方形,有3條棱,頂部圓形或稍凹,基部心形。

生長習性

性喜寒冷氣候,耐寒,忌高溫。

野生於我國西北、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區;該家族種植在1400米以上的地區。

氣候條件:冬季最低氣溫應在-10℃以上,夏季氣溫不超過30℃,無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55-1000mm。

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壹般最好使用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或沙土。

在粘稠、酸性土壤中種植,會造成根莖生長不良,影響產量。

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適合種植。

大黃應避免連作,4-5年後復種。宜與豆科、禾本科作物輪作,或以黨參、黃連為前茬作物。

大黃種子容易發芽。在15-25℃的溫度下,發芽率可達85%以上,種子壽命l-2年。

大黃種植技術

1.土地選擇和準備

大黃為深根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層30-45 cm,選擇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坡地為好。玉米、馬鈴薯等前茬作物收獲後,結合深耕施足基肥,每畝施糞肥4000-5000斤。在貧瘠的土壤中,可以增加肥料的用量。

2.繁育方法

主要靠種子繁殖,也可以靠芽繁殖。

種子繁殖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

(1)直播在初秋或初春進行。

直播的話,行距70cm×60cm,穴深3 cm左右。每個洞播種5-6粒種子,用土覆蓋約2厘米。

每畝用種量2-2.5斤。

(2)播種移栽為了節約種子,提高土地利用率,或者在春旱不宜直播的地區,往往采用播種移栽。

方法是在整塊土地上做壹道寬1.2 m,長21 m的高壟,四面開排水溝。

在畦內橫畦條播,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中,用土覆蓋2-3厘米,然後蓋上壹層草。

發芽挖坑後揭草。

註意拔草,5、6月份施壹些稀釋的人糞尿追肥。

冬季6月下旬,438+10月在大黃苗上培土3-5 cm,防止苗被損傷,第二年移栽。

育苗第二年4月中旬(谷雨)或8月下旬(夏季)移栽。

挖出幼苗後,剪去幼苗側根,整株及時栽植,行距60 cm,挖穴15-30 cm深,每穴1株,覆土,埋蘆葦頭,壓實土壤,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

移栽時可采用“曲根栽植”,即栽植時將幼苗根尖向上彎曲成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抽薹率。

(3)子芽的繁殖當收獲大黃時,采摘並種植從母株的根中萌發的健壯且大的子芽。

太小的芽可以種在苗床裏,然後在第二年秋天種植。

為了防止傷口腐爛,種植時可以將草木灰塗抹在傷口上。

3.田疃管理

(1)中耕除草大黃第壹年苗小,雜草容易長。結合松土經常除草,行間種植大豆、玉米,抑制雜草生長。

第二年到第三年,5月上旬和7月中旬除草松土,根部多培土。

(2)施肥大黃是喜肥植物,除基肥外,每年需追肥2-3次。

第壹年6月用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10-20公斤。

第二年進行兩次追肥。5、6月份在行間溝施人糞尿,或過磷酸鈣20-30公斤,氯化鉀10-20公斤,然後覆土澆水。

(3)種植大黃後,第二年開始抽薹開花。除種植外,其他植物的抽薹都要摘下來,抽薹要在晴天進行。

4.害蟲防治

主要病害為根腐病,多發生在8-9月的雨季,或高溫潮濕時,多發生在大黃收獲當年或前年。

根的頂端開始變黑腐爛,葉子同時變黃,甚至死亡。

預防方法是註意排除積水,及時松土。

包紮後,將包紮傷口泥土化開或用生石灰水消毒。

發病後盡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落葉焚燒,減少病菌來源。

蟲害是蚜蟲,6、7月份比較嚴重,樂果乳油可以噴2000次。

嚙齒動物可以人工捕捉或撲殺。

5.收獲和加工

種植大黃2-3年後,9-65438+10月地上部分枯萎時采收。

收割時,先將地上部分切掉,挖出所有的根和根莖,小心抖落泥土。超大的根可以切成幾塊,中小的可以切成塊,曬幹或曬幹。

晾幹後放入木盒或藥物碰撞器中進行碰撞,敲掉粗糙的表皮呈黃色。

每畝可收幹貨400斤左右。

大黃有什麽作用和功效?它的別名有、火神、伏如、將軍、錦大黃、川軍、軍、蜀大黃、大黃、錦、、香大黃、馬蹄大黃。

脾胃虛寒、血虛氣虛者,孕前、產後、月經期、哺乳期婦女禁用。

大黃的基本介紹

大黃是蓼科多種多年生植物的統稱,也是中草藥的名稱。

在中國的文獻中,“大黃”往往指大黃。

在中國,大黃主要用於藥用,但在歐洲和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是指其他幾個紅色莖的食用大黃品種。

氣息清香,味道苦澀微澀,粘在牙齒上有沙感。

莖和葉在深秋枯萎或在第二年春天發芽前被挖掘。

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花瓣或段,串繩晾幹或直接晾幹。

中藥大黃具有攻郁、清濕熱、瀉火、涼血、化瘀、解毒的功效。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大黃是壹種很常見的中草藥。

大黃的功效和作用是突出的。

1.大黃具有較強的抗感染、抗衰老和抗氧化、免疫調節、抗炎、解熱、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止血、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膽、保肝、止瀉等作用。

2.大黃具有抗感染作用,它能抑制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最敏感,其次是白喉、傷寒和副傷寒、肺炎球菌、誌賀氏菌等。

3.大黃能增加腸道蠕動,抑制腸道水分吸收,促進排便。

4.還具有止血、保肝、降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5.生大黃能瀉熱通腸,祛瘀通經,涼血解毒。

可用於治療血瘀閉經、跌打損傷、濕熱黃疸、血熱嘔血、實熱便秘、積滯腹痛、腸癰腹痛、腹瀉、目赤、咽喉腫痛、癰癤,以及水火燙傷的外治。上消化道出血。

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

用於血熱血瘀出血患者。

處理

1.清潔以去除雜質並清洗。

2.切洗,徹底濕潤,切成厚片,或幹成片。

將大小塊分開,略泡,取出,淋透,切成厚塊或小方塊,晾幹或低溫晾幹。

用水浸泡,充分濕潤,切成1.5-5 mm厚的片,曬幹或晾幹。

大黃片低溫焙幹,研成細粉,過篩。

服用方法

內服:煎服,3-12g;瀉下導瀉後宜下法,不宜久煎;或者開水浸泡後取汁飲用;研磨,0.5-2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外用:適量,研磨,調和或煎服,洗凈,塗膜。

湯劑也可用於灌腸。

四川大黃的功效作用和副作用介紹到此結束。不知道妳有沒有找到妳需要的資料?如果妳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內容,記得收藏這個網站。

  • 上一篇:美食做法——蹺腳牛肉
  • 下一篇:可以和中醫合住壹個房間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